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地寄押时间、押解路途时间应否计入刑事拘留期限,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实践中做法也不一致。不论是从法条的解释,还是从限制国家权力,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提高法制化水平来看,都应把异地寄押时间、押解路途时间计入刑事拘留期限。  相似文献   

2.
刑事拘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一种暂时性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审前羁押制度中的一种。作为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之一,刑事拘留集中地体现了国家强制力,并具有双刃剑的特点。一方面,刑事拘留的合理运用对于控制犯罪嫌疑人、保证侦查程序的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立法规定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的欠缺都导致了我国执法实践中出现超期羁押甚至错误羁押的现象,极大地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这不仅与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理念相冲突,更违背了宪法中关于保护人权的立法规定。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立法规定的完善及监督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拘留监督工作进行试点,其中存在着立法规定欠缺、检察机关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刑事拘留监督缺乏刚性等问题。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刑事拘留监督采取令状主义、及时移送审查、违法拘留救济原则。完善我国刑事拘留监督制度,要确立司法授权及必要性拘留原则,完善审查决定拘留的程序,建立羁押复查制度,完善撤案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已经出台,此次修法力度较大,其中第17条关于刑事拘留赔偿的问题引起极大关注。文章对比修订前的国家赔偿法论述了第17条的进步之处和存在的不足,从理论上分析了法定期限内合法刑事拘留豁免国家赔偿的问题,并对比研究外国有关拘留期限的制度,指出第17条将法定期限内的合法刑事拘留排除在刑事赔偿范围外不利于保障人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设置执行期限的立法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尽快行使执行权利.以便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等法律书得到有效执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期限规定过短等法律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执行期限这一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作为"舶来品"的劳务派遣制度,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劳务派遣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设置标准笼统,责任分配不明,制度不够健全,法律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缺陷,需要从明化期限、细化责任、严化标准、强化维权等方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对逮捕程序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逮捕后的救济等制度。审查逮捕程序的模式由过去的行政化向司法化转变。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设置独立的检察官制度,完善听取辩护律师制度和逮捕后的救济制度,是审查逮捕程序司法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受制于整个刑事诉讼结构以及在该结构中其他制度的完善与否。从刑事诉讼的目的看,理想化的刑事辩护制度要求在刑事诉讼结构中辩方与控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相当的诉讼机会,充分陈述自己的辩护意见,并能够为举证支持自己的辩护意见作准备,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不受非法侵犯。但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存在着公、检、法三者关系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刑事辩护制度理想化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羁押期间设置应体现比例性原则的目的适当性、手段必要性和手段与效果均衡性的要求。法治国家为应对紧急情况而设立的强制嫌疑人到案的逮捕制度的临时性和短暂性,为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羁押制度在羁押期限设置与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复杂程度成比例,以及羁押及时变更和最长期限规定与羁押期限延长的司法控制都体现了比例性原则。应按照比例性原则的要求合理设置我国拘留和逮捕的羁押期限。  相似文献   

10.
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重点对民事申请再审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其在申请事由、审查期限、法院审级等方面的设置更为合理..但是,由于整个再审启动程序制度设置上的缺陷,当事人中请再审制度在申请期限、审查程序、维护当事人诉权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兼顾国家干预与当事人诉权、实体公正与生效判决的稳定性的原则下,对再审启动程序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限制人民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设立再审之诉,以求当事人中请再审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