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构建我国青少年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估方法体系,以我国羽毛球传统强队的青少年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青少年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第一是快速伸缩复合能力,其中上肢测试指标以45 s(20 kg)卧推,下肢测试指标为立定跳远;第二是多方向变向加速能力,测试指标为持拍四角跑;第三和第四分别是能量系统发展的基础耐力和速度耐力,测试指标分别为1 500次双摇跳绳和400 m×5组间歇跑;第五是核心区力量发展,测试指标为45 s悬垂举腿;第六是上肢专项动作整合能力,测试指标为1 min对墙击球为主。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青少年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估、训练和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模型及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运动素质各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建立了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模型.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反映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上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网上垂直跳10次和坐位体前屈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立卧撑(30秒)、悬垂举腿(30秒)、网上垂直跳6次、30米跑、背肌测验(30秒),以原地纵跳的权重最小;运动素质模型提示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具有较大的下肢爆发力、良好的身体柔韧性、较强的腹背力量以及优秀的协调能力等特点.另外,根据各指标权重建立的评价体系,对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和选材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优秀女子沙排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特征。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专家问卷确定其专项运动素质特征指标后,对包括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队员在内的现役全部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进行测试。国外优秀女子沙排运动员资料来自国际排联。结果:(1)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速度灵敏性、弹跳、挥臂能力、柔韧性均优于中国一般运动员。(2)对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的评价包括评价指标及指标贡献率的确定、目标结构模型的建立。结论:(1)与中国一般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以动作速度快、爆发力大、柔韧性好、协调能力强和专项耐力好为特征。但与世界顶尖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女子沙排运动员的快速动作和爆发力相对较差。(2)速度灵敏性、弹跳能力、挥臂能力是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核心素质。(3)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评价指标包括沙地X字移动、助跑摸高、掷实心球、坐位体前屈和沙地渐进式折回跑五项,且其贡献率依次降低。(4)建立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评价的目标结构模型有助于中国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树立训练目标,使训练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国家女子柔道集训队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指标。运动素质结构由最大力量、专项力量、速度耐力、速度协调、力量耐力和爆发力6个因子构成,运动员应重点围绕着专项力量(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专项速度协调(手法综合运用、重心快速移动和投接。寝技快速衔接)和速度耐力的提高展开训练。运动素质典型评价指标为:高翻、15s投入、1min拉橡皮条、10s打入、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其权重分别为:0.094 9、0.458 5、0.160 8、0.208 8、0.048 6和0.028 4。设计的评价标准,经回代检验证明客观有效,可为现阶段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育测量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专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分析,对我国48~56kg级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结构加以研究.正确分析散打专项运动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期为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最终为提高我国散打运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28名女子800 m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800 m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的专项素质的主导因素为速度耐力、速度、下肢爆发力和一般耐力,典型指标为400 m跑、30 m行进间跑、立定三级跳和5000 m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蹦床运动的完成动作时间、动作难度,完成动作减分情况等项技术指标的统计,在主要技术上对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剖析我国蹦床运动在目前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钢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53-54,68
为确定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结构特征,从中挖掘出运动素质训练的重点,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表明: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是以力量柔韧因子、专项力量因子、动作速度因子、基础耐力因子、速度耐力因子、灵敏因子六大类素质进行排序,其中力量柔韧素质是中、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中的主导核心要素;在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优先发展力量柔韧素质,但同时注意其他素质的均衡发展,以取得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篮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的概念进行研究;同时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篮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特点、专项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和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篮球运动的训练和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击剑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持械格斗项目,其动作结构十分复杂,需要运动员灵活、协调、思维敏捷、动作转换能力强,对专项素质要求较高。本文论述了击剑运动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旨在为提高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矫镇红 《体育科学》2006,26(10):59-64
以国家蹦床集训队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谈、测量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及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是由专项综合素质因子、腹肌力量因子、背肌力量因子、柔韧性因子、灵敏性因子构成;原地纵跳、网上连续垂直跳6次、网上连续垂直跳10次、30m跑、悬垂举腿(30S)、俯卧起上体(30S)是反映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结构模型和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标准分数表和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的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经检验,所制定的专项身体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标准及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体能概念辩误与身体训练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能广义为人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所有活动能力,狭义的运动员的体能就是指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指人体的肢体发生运动可以感觉和观察到的各种运动表现的运动水平。运动能力有项目特点。人体的机能能力是指人体不能感觉和观察到的全身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水平。运动能力取决于机能能力。身体素质的内容,力量是机能能力。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是运动能力,但都不完整。它把机能能力与运动能力等同并列,没有表明两者是从属关系。它们都是泛指概念,不能为专项运动应该发展哪些运动能力和取决于哪些组织的哪些机能能力提供确切的依据。体能或身体训练的内容是发展专项运动需要的运动能力和相应组织的相应机能能力。只有提高了运动能力才意味着提高了相应组织的相应机能的活动水平,但必须在组织没有发生损伤性适应的情况下,才意味着提高了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3.
肢体间不对称是当前国际体能训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梳理国际权威研究成果,厘清肢体间不对称的概念和内涵,探究肢体间不对称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肢体不对称的评估方式、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法。主要结论:第一,肢体间不对称主要是指身体左右两侧肢体结构、动作模式、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差异;第二,肢体间不对称直接影响爆发力输出、多向速度、离心-向心能力、平衡能力,潜在影响运动经济性、动作模式及专项运动技能的发挥;第三,肢体间不对称的干预方式为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双侧和单侧)、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区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建议在训练实践中应将肢体不对称与基础力量、爆发力等测评结合起来,以优化精英运动员的评估体系;应对运动员的肢体间不对称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控,探索肢体间不对称与多种运动能力、神经肌肉疲劳等多种能力的交互影响,为调控训练计划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体质呈连年下降趋势,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以及能力差之又差。“动商”这个代表着一个人运动潜能、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名词也应运而生。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动商水平,使学生们的动商与智商、情商共同发展,成为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和思考的课题。对在冬季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动商水平进行研究,总结出动商的培养具有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发挥动商的德育价值、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等意义和价值;提出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动商的发展、家庭要大力支持学生动商的培养、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学生要增强动商自我提升的积极意识等提高学生动商的途径,为有效保障学生动商的提高,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剑 《体育科技》2011,32(4):142-145
检视大学体育现状,分析学校体育内在机理,构建以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的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同时通过对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使其有效地实现大学生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健身意识,达到终身健身为目的的体育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方法,分析了振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振动训练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种新型训练方法提出展望,希望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及体育健身者认识和合理利用振动训练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测量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定西市劳务输出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定西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质指标均低于全国总值;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参与体育活动主要选择一些花费不高,运动技能简单,没有太多场地要求的体育项目,体育指导人数比例较少;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体育消费水平低;健康知识与体育知识缺失,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差,享有的体育资源匮乏,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顾伟民 《体育与科学》2011,32(1):60-63,6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实证分析是当今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新领域。农民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健身背景下深入开展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寻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成功经验,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为新农村体育建设及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前期研究确定了4种体育学力内容,即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和体育学习能力及其要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这些能力因素在不同个体中的等级秩序,概括出4种体育学力的层次水平。研究表明:体育学力在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体育学习能力维度上均可以分为"不会"、"基本会"、"会"、"很会"4个层次,且不同层次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种层次的差异主要是由个体对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同造成的。在体育学力监测过程中,可分别从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体育学习能力的"不会"、"基本会"、"会"、"很会"层面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程度进行测量与评估。  相似文献   

20.
广州、韶关地区健身俱乐部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广州和韶关两地的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健身教练员的指导水平和健身消费意识,是造成这两地健身俱乐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