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都市报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在新时期都市报时政新闻记者必须创新新闻写作方法,从多方面提高时政新闻写作质量,满足当下社会大众对时政新闻信息的需要。本文就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对任何一家都市报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报道地位。从社会新闻打天下的初创时期开始,很多名扬一时的都市报都在苦苦寻求着向时政新闻的重点转移。《南方都市报》即为成功的范例,南都在起步阶段,一样是大量的社会新闻(以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要把自身营造成一份贴合市场、亲近民生的报纸。而当都市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的过程中,几乎都不约而同把时政新闻报道提升到重要战略层面上来。但都市报的时政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  相似文献   

5.
在时政报道中,党报因为掌握更多新闻资源,投入更大人力、物力、版面,其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党报的时政报道也有天然的局限,即需严格按照领导职级安排报道其稿件的版面位置、字数,与之相比,都市报的限制相对较少。作者结合在都市报采写时政报道的经验,试图阐释都市报在报道该领域时的切入点、侧重点、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应时而变,应势而新.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时政新闻的理念更先进,形式更活泼,内容也更丰富.但在十多年流变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任何发展都要在矛盾中寻求突破与进步.本文以多家都市报时政新闻操作为例,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分析和探求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中期都市报异军突起,以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都市报以市民为读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创造了报业发展史的奇迹。同时,在新闻实践领域,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而缺乏深度,平实而缺乏权威,通俗而缺乏品位等弊病日益突出。不可否认,时政新闻仍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薄弱环节。因此,提升都市报的品位,打造主流媒体是新时期都市报的追求目标,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郑菁菁 《青年记者》2012,(12):51-52
都市报自兴起以来发展至今,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已不仅仅关注社会新闻、民间趣事、坊间杂谈,而是把越来越多的版面与篇幅留给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因为这是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方圣鲁 《青年记者》2006,(14):70-70
作为一家地市级的晚报,由于其下午才见报的时间劣势,往往造成一些重大时政要闻与当天的日报、都市报、商报雷同,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如何避免雷同又能做好做足时政要闻,成了晚报人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姚琦 《新闻传播》2009,(6):39-39
时政新闻对任何一家都市报而言.无不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各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即使靠社会新闻包打天下的晚报,很多名扬一时的都市报,也都在苦苦寻求着向时政新闻的重点转移,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做好时政新闻,让其既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又能吸引读者阅读,是各家媒体多年来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重点。近年来,我们锁定“办好新型时政类都市报”的总体目标,在做好时政新闻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注重增强时政新闻的“平民味”,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如何增强都市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多年来,一直是业内人士苦苦探索的重点课题。本文作者以《三峡都市报》移民题材新闻报道为例,结合采访学、传播学和编辑学原理,为都市报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突围寻找理论支持。本文值得一读,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存在的问题 为读者奉献别具一格的时政新闻是当前都市报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都市报仍在社会利益与商业效益的两难境地挣扎,在舆论引导和消遣娱乐之间游走,这样它的弊端就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都市报先后提出了做主流媒体的办报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不少媒体努力寻求时政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以体现新闻的高度和政治影响力.《衢州晚报》不断颠覆老传统,在时政报道领域进行了各种尝试,把一些政治味浓、面孔严肃的时政新闻"装上"了一张生动鲜活的面孔,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5.
夏胜 《新闻窗》2007,(1):62-63
都市报自创建以来,以市民为读者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创造了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都市类报纸大都以刊登社会新闻为主(即使要登时政新闻,也会把它移到内页)的这种做法,使得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而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  相似文献   

16.
晚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要把自身营造成一份贴合市场、亲近民生的报纸。而当晚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的过程中,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时政新闻报道提升到重要战略层面上来。但晚报的时政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都市报以往的民生报道模式。如何使晚报的时政报道既有思想性、权威性,又有可读性、贴近性,这几年《唐山晚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李涛 《新闻世界》2012,(4):13-14
与都市报相比,时政类报纸在刊发体育新闻上有着天然的劣势,如何利用有限的版面资源,把体育报道做足、做深,需要时政类报纸采编人员突破常规,形成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三峡都市报抓住新机遇再创新辉煌《三峡都市报》,既是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移民之都万州区委、区政府的机关报,又是一张深度覆盖长江三峡流域10余个区县市的区域性时政类都市报.多年来,三峡都市报社(原万县日报社、万州日报社)始终保持着省市级"文明单位"和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的荣誉,曾荣获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五个  相似文献   

19.
立身于广州这块中国报业的高地,《南方都市报》1997年出版日报时,生存空间狭小.为了开拓生存空间,该报进行了包括采编、广告、发行等在内的系列创新,报道创新中就包括都市报创刊之初曾经纷纷远离的时政报道.从时政报道到新时政报道.时政报道,通常指的是对国家、地区或城市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会议,以及政治人物参加的各类活动等的报道.不论是就其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对象而言,时政报道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然而尴尬的是,时政报道一度沦为“鸡肋”,读者不爱读,都市报在创刊之初甚至不设时政类版面.  相似文献   

20.
有效处理时政报道"重大性"和"贴近性"的关系,探索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搞好都市报的时政报道有着积极的意义.十六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新华社在浙江省创办的<现代金报>推出了一组10篇宣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主题的时政报道--"发现和谐".报道针对全国构建和谐社会一些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针对性地展示宁波的"和谐之星",揭露"不谐之音",建言"构谐之道",给人们以感染、启迪和力量,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