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静 《新闻界》2007,(5):50-52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否保护新闻记者享有拒绝透露消息来源的特权?“布莱兹伯格案“(Branzburg v.Hayes)是美国关于这一问题争论的开端.美国最高法院审理此案,最终拒绝了基于宪法第一修正案给予新闻记者以特殊的保护,反对的意见则主张承认记者丰有有限特权,并提出了“三步检验法“.  相似文献   

2.
优先权与特许权--对新闻特权的比较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特权,指新闻媒体或记者出于为公众服务的需要在职业上享有的超出一般公民的权利.本文结合中外现行法律,对两类新闻特权进行考察,进而对我国新闻法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所谓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的特权,是指新闻记者享有的拒绝任何人,特别是政府机关或司法机关对其提出的要求披露其秘密消息来源及相关新闻采访文件或资料之权利。该特权在美国社会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渊源。同时,在美国,该特权又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法律形态及实践表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宣毓 《新闻窗》2011,(3):13-13
由于我国司法对新闻记者拒证特权尚无明确规定,所以对于这一特权的探讨十分必要。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拥有拒证特权,不仅能够保护新闻信息提供者的言论自由和人身安全,而且能够维护新闻自由存在的必要性,使得新闻记者公正、公平、大胆地对待新闻事件。下面将具体探讨问记者拒证特权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英国新一届联合政府正式提出了政府版本的诽谤法法案草案,将普通法中的“雷诺兹”特权吸纳入内,并对1996年诽谤法中的成文法特权进行了修订。法案草案关于特权的规定,在价值上值得肯定,但在若干细节方面仍有探讨空间,比如“雷诺兹”特权的成立条件、适用对象等以及如何更为合理地修订完善1996年诽谤法中的特权制度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许加彪 《新闻界》2008,(1):51-53
记者的拒证特权是其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有极大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但和公正审判发生冲突,妥协是必然的,而世界各国法律对此划的界限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探索这一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特权"概念分析特权主义房地产广告,证明当代中国存在房地产广告特权主义倾向,从社会根源和直接原因分析该倾向的缘由并指出其社会影响,从而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猪年说握猪     
葬玉,贵族的特权 玉,和青铜器一样,在久远的古代,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用所能玩的,它是一种特权标志,尤其是白玉--这里指的是仔料、山料和山流水三种--对老百姓来说几乎是禁用的.  相似文献   

9.
杜园 《大观周刊》2012,(6):28-28,41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而特权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中的封建残余,是对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原则的违背,特权在现实社会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要在法律至上背景下规制特权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职业导致记者产生特权思想,由此产生特权现象,其表现是高高在上,目无一切,动辄颐指气使,发号施令;采访摆架子,讲待遇,不可一世;利用负面新闻线索,敲诈勒索,中饱私囊;捕风捉影,偏听偏信;不尊重他人,唯我唯大,扎势耍大牌;追求有偿新闻。因而在记者队伍中,必须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必须强化监督保障;必须健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罄德  冯艳 《兰台世界》2012,(15):68-69
秦汉时期,一些人在刑法上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权,形成了刑法特权原则。分析秦汉时期贵族官僚刑法的起源,了解秦汉时期贵族官僚刑法的内容,对于现阶段我国建立法治社会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晓方 《新闻前哨》2009,(6):72-72
据某报报道《呼和浩特在全国率先取消特权车牌号引发争论》称:“呼和浩特市开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先河.宣布4月25日起停止使用“蒙OA”特权车牌号。消息一经发出.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3.
陈力 《兰台世界》2014,(9):98-99
在清代,“不分满汉,但问民旗”,旗人的政治地位很高。旗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就享有诸多特权,不仅满、汉二榜分别录取,而且有固定的中试名额,保证了他们广泛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不分满汉,但问民旗",旗人的政治地位很高。旗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就享有诸多特权,不仅满、汉二榜分别录取,而且有固定的中试名额,保证了他们广泛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诽谤法是为了保护那些名誉权受到侵犯的人,英国为了完善诽谤法,曾多次对其进行修订,与新闻自由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雷诺兹案”中“雷诺兹特权”的建立。从理论和实践中介绍雷诺兹特权的产生、发展及改革,从而引出其对英国新闻自由的影响。同时,我国在新闻自由保护力度上较英美国家呈现弱势,且我国媒体侵权责任立法也不完善,因而雷诺兹特权对于我国未来的新闻立法及媒体从事新闻活动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多国家法律规定,律师对委托人、医生对患者、神职人员对忏悔者等在职务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免于强迫作证的义务。这种对于法院或其他机构传讯或查问消息来源,新闻记者主张具有拒绝透露的权利,就是记者的消息来源保密权,或称为记者的拒证特权。今天,记者和编辑所拒绝透露的内容已经不限  相似文献   

17.
每逢新学年开学之际,一些名校难免会遇到"特权生",该如何拒绝呢?不妨看看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基本概念界定 记者特权(The Reporter's Privilege)有很多不同翻译或相近似之名称,如记者拒证权、记者豁免权、保护消息来源权、记者作证特权、记者拒绝作证权等.传统上,美国普通法赋予律师和当事人、夫妻、牧师与忏悔者、医生与病人之间免于强制作证的权利,虽然有很多例外情形,但这一权利仍有法律保护,起初记者特权并不包含在其中.今天,主张新闻记者特权的规则已经通过数百个判例中的法律解释被很好地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刘晓峰 《记者摇篮》2005,(11):40-41
记者的职业地位是被社会公认的.因为人们要通过传媒达到自己获知即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这样。记者的采访权就理应受到社会及相应在机构的准许与保护。因此,当记者在满足人们知情权而行使采访权时,这种采访权也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知情权与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变相行使与相应延伸。每个人的身体和五官能够接触的外部世界是十分有限的。而传媒是人体的延伸,这样记者的采访权就是一种放大了的公民间自由交谈的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为公众而行使的。正因为如此,它是不能被剥夺的。但是记者没有也不应该拥有个人的特权.如果个别记者以采访为特权越出法制界线,他就会被剥夺相应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是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八旗子弟在清王朝社会之中有很高的地位,且在法律上有高于别的民族的特权,他们享有的特殊权利对清朝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