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教材第十册“积累·运用八”中,我们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其中爱国词和乡村词是两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以其一生精力心血所创作的词,雄深雅健,光耀千古,历来论者甚多。但是,他的诗并不象词那样有龙腾虎跃之势,所以鲜为人所重视。正如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后集》中论稼轩《送别湖南部曲》这首诗时所说:“悲状雄遒,惜为长短句所掩”。不过刘克庄的评论多是片言只语。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相似文献   

4.
拙文《沉郁雄雅的人杰心音——论稼轩词的主体风格不是豪放》,对推尊辛弃疾为“豪放派”首领的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此说与稼轩词的实际情况相左,不能成立。同时,从南宋的时代特点、辛弃疾的具体处境与其审美人格出发,面对稼轩词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初步论证了稼轩词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雄雅。但是,对这一主体风格系统的内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最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词人,其词如“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素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而著称,赢得了当时和后代的高度评价。然而,对于题材多样,内容繁富,风姿各异的629首稼轩词,若仅仅用“豪放”二字笼统概括其风格,则未免失之偏颇。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现存《稼轩长短句》仔细披检一遍,就不难发现,那些悲壮淋漓的豪放词虽然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稼轩词的主要风格,但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而那些情致缠绵、词意妩媚的婉约词却大量存在。这是一个无法否认,也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是,在辛词研究中,对于其婉约词,却弃置不顾,或语焉不详,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深入认真的研究。我们认为,稼轩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如果说,那些作为时代号角的豪放词是稼轩词的主旋律,那么,那些别具情致的婉约词就是稼轩词的优美和声。研究稼轩婉约词,不仅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稼轩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辛弃疾生平、思想和创作全貌的把握;甚至可以说,对了解婉约词风的历史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评价一个作家,“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对于辛弃疾及其词作的研究,我们更应采取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以“才学为词”,以“诗言志”的精神写词,借典明志,使词进一步“雅化”;本文通过对稼轩词借典明志的分析,探讨了辛弃疾多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爱读书的同学可能知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同学们可知道“稼轩”这个号是怎么来的?辛弃疾在江西为官时,为新建成的房子起名“稼轩”,作为这所房子的主人,便自号稼轩居士,《清平乐·村居》就是他住在稼轩时创作的。辛弃疾与北宋时的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但是要论到在词上的成就,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质量之优,辛弃疾足可称雄两宋。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与北来侵略的金国不断开战。辛弃疾在21岁时,就组织民众,成立义军,树起了抗金的旗帜。第二年,他曾亲率50余人,奇袭金兵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真可谓英勇善战。辛…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号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全部词作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辛稼轩的艺术功底与创作渊源还是深深扎根于婉妁词的土壤之中,并同意“诗庄词媚”、“词以婉约为宗”的观点。作者认为稼轩的600多首词作中,大多数含有绮艳旖旎的婉约成分,其情感细腻、韵味真淳、调傥风流的格调,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但他的艺术风格又是多样的,特别是他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小令,写得绵丽蕴蓄,活泼多姿。这正如他的朋友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评论辛词时说的,“其间有清丽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见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附录》)细读他的《清平乐·村居》,就体会出其清丽妩媚、活泼引人的特色,表现了辛弃疾笔墨的多样性。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晚年将词学作为国学内容之一进行研究,对中国现代词学是有影响的。他关于辛弃疾词的研究成就最大,以实证方法考证稼轩词的版本而有创获,以社会学方法发掘稼轩词的社会意义,力图恢复辛弃疾的真实历史面目,从而阐扬中华民族的积极精神。这在中国词学史上第一次对稼轩词的高度评价,改变了传统观念,由此导致近世对豪放词的重新认识。我们如果追溯新中国建立后词学界关于豪放派为宋词主流之论,会发现这是自梁启超以来学术思潮的必然趋势。关于豪放派评价问题仍是有争议的,值得进行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对稼轩词“好之尤笃”的首要原因在于他对辛弃疾人格的认同和景仰,在于两人的性情与襟抱相近。稼轩词研究不仅是他词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而且成为他建构自己词学思想的有力佐证。他对稼轩词的研究是一种认同式的接受,这既宜于较为客观地把握稼轩词的本色特性,也易于走向一种穿凿比附、难以周全的解读误区。  相似文献   

12.
这是大赛上高唱的一曲“大风歌”!老师高亢的、具有穿透力的男高音,余音绕梁,至今依然回响在耳际。辛弃疾是用典高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全词用典。历来评家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岳珂(岳飞之孙)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批评《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这则词话至少说明了:一、稼轩词用典多,是他自己也认识到的“痼疾”;二、稼轩过而能改,“日数十易”,创作态度认真严谨;三、“累月犹未竟”,以辛弃疾这样的度词大师,而“累月”改动不了一字,…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登上词坛以后,雄踞于词坛峰巅,南宋诸词家多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中,陈亮作为稼轩的好友及志同道合的同志,也以表达“经济之怀”的词作,与稼轩声气相求,陈亮对稼轩词多有接受,表现在题材、风格、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受到稼轩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词,是宋代词人中作品最多的词人。他的词自宋代以来便开始广泛流传。《稼轩词》的序、跋、校、记记载了《稼轩词》图书版本的流传概况。介绍这些概况为的是对研究辛弃疾词的人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选入人教社高中课标本《语》必修4。 辛弃疾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厘定于淳熙元年(1174年),理由是:词作“充满牢骚愤激之气,且有‘树犹如此’语,疑非首次官建康时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登上词坛以后,雄踞于词坛峰颠,南宋诸词家多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中,陈亮作为稼轩的好友及志同道畲的同志,也以表达“经济之怀”的词作,与稼轩声气相求,陈亮对稼轩词多有接受,表现在题材、风格、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受到稼轩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 ,其词作“大声镗革塔小声铿钅訇。”而其“禾农织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后村集·辛稼轩集序》)正所谓一体万殊 ,风格多样。但无可否认稼轩词的主要成就还在其抒发报国激情 ,表达抗金斗志 ,感叹英雄失路的豪杰之词中。王国维曾说 :“苏旷辛豪” ,以一“豪”字来概括辛词的风格 ,可谓得之矣。本文拟就辛词之豪试做论述。翻开稼轩词集便可感到一种昂扬悲壮、发扬奋历之气 ,这便是王氏所称之“豪”。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也说 :“稼轩词龙腾虎掷。”“稼轩豪杰之词也。”纵观稼轩词集 ,我们可…  相似文献   

18.
扼腕惜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的词作,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有词评家赞:“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相似文献   

19.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之一。原文是这样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里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音汤)鎝(音踏),未曾有也。”意思是说,这首词如钟鼓宏声,震人心弦,在宋词中是很少见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词,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出生在北宋灭亡后的第  相似文献   

20.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稼轩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我们认为,“悲壮沉郁,含蓄蕴藉”是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极好概括。本文将从稼轩词“以气为词”、“以文为词”、“以故典为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