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写景类文章指通过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作者对某些景物的赞美及自身情感的文章。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重比例,但观照当前教育教学研究,专门指向写景类文章的教学策略探索尚较匮乏。观察当前写景类文章教学的课堂实况,常现"美景欣赏过度,美言品悟甚少"的状态。本文关注小学写景类课文,通过品析写景类文章言语内涵,从而聚焦审视写景类文章的教学价值。笔者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探索出"导图式教学策略""朗读式教学策略"让写景类文章的课堂教学方向明晰、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2.
张军 《教师》2013,(28):65-66
写景类文章多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发现美、感悟美多为写景类文章的主题。以往,学生已学过不少写景类文章,但是,在学了多篇写景类文章后,我们发现,学生能读能背,也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没有形成写景文"类结构"。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在统观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了第三单元的《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第七单元的《雾凇》,这四篇典型的写景类课文组成了  相似文献   

3.
写人叙事文章中的写景佳句,不单纯是写景的需要,有时对烘托人物、渲染情节、刻画心情都有无可比拟的衬托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赏这些写景佳句,并主动进行积累,从而使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手法表情达意,使表达更加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叶永娥 《小学生》2013,(11):49-49
写景,就是把看到的自然景象或一个地方的景观等描绘出来。一般写景文章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游记,是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类是对生活中所见到的大自然现象的描绘;第三类是写人们生活所处的周围的环境或景物。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在阅读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就会达到阅读的目的。我们该怎样阅读写景类文章呢?一、明确顺序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  相似文献   

5.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是为了表情达意,所以在学生阅读写景散文指导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引导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结构,欣赏优美的语言,并将学习写景散文分析的方法内化迁移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故都的秋》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  相似文献   

7.
(一)怎样写景无论是写人或者记事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地需要写景,以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交代事情发生的环境。如课本中的《荷花》《翠鸟》《观潮》《桂林山水》等等,都是专门写景的文章,人们通过对景的细致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某种观点。所以,练习写景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要写好写景的文章,我们要运用以下技巧:1.细致观察,善于捕捉景物  相似文献   

8.
一些学生在写叙事、写景类文章时,由于受认识深度和思维习惯的限制,往往就事论事,或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写出的文章没有深度,缺乏感召力,究其原因是不善于在记叙的同时兼顾说理.  相似文献   

9.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10.
郭雷 《初中生》2004,(34):20-21
文章中的写景,多数是用来衬托人物的心境的,因此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以景衬情,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禹云清 《初中生》2005,(13):18-20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孤立的,写景与写人、抒情在文章中总是相伴相生,互为一体.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写景时,要根据写作目的,把握好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下面对景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史秀荣 《辅导员》2014,(8):17-18
正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基本贯穿小学的中高年级写作训练当中,到了高年级,对写景类的文章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写景物不仅要有观察、描写的方法,更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作者的感受、体会、心得、情感等融入文章当中,因此我们要学会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清代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带着情感去看一切景物,那种滋味一定会让你忍不住落笔成文。景中如果有情,那么文中也一定有情,有情的文章自然便是好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有关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赏析文章,大都重在对诗歌写景状物、表达技巧方面的介绍而忽视了对该诗情感的分析。然而,写景毕竟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写作技巧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完整把握了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小李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74):8-9
安史之乱成就了一名伟大的诗人——杜甫,他以诗写史,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血泪,发出了一个时代的呼号,被誉为一代"诗圣"。本文以杜甫诗作《春望》为解读文本,探究诗中的景物描写,并以此诗写景的三大特点来结构全篇:一、写景状物注重临摹现实,凸显乱世之离殇;二、写景状物讲究布局章法,呈现"顿挫"之气韵;三、写景状物力求传情达意,流露"沉郁"之哀情。借此,窥视诗人那颗流血悲痛的心!  相似文献   

15.
扛椽树     
写景状物类文章大多寓情于景或者托物言志。自然为文,使情、景、物均轻巧自如地融为一体,是很多作者在技法上的追求。本期的两篇文章,一"树"一"花"的物象取材,一北一南的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思路: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教材入手,名家名篇就是一个活例子,在写景作文教学中我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赏经典写景片段,体会写景的妙处,感受大家的风范,逐步掌握写景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教学目标:1.在重温名家写景片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写景技巧。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满眼皆"景"。怎样引领小学三年级学生"写景"跃入新视野?这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值待认真商榷的问题。本文作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文本语境",聚集生活,巧创"奇、新、异、特"的"写景"情境,为快速提高学生"写景"技巧而铺垫坦途。  相似文献   

18.
张琳 《中文自修》2011,(10):27-29
学生说:"老师,平时训练我们舞写惯了议论文,写景抒情的文章我们根本不会写"如果说议论文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来表明观点,那么写景抒情的文章则是通过对景物细致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常常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景物描写中隐藏着的真情,那么在写作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对景物进行融入自己主观情绪的描摹、做到景中有情,抒情委婉、真挚。  相似文献   

19.
"写景生动"就是使文章能有亮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关于"写景生动",人们已有过不少阐述,但总让人感觉如坐地观云,可望而不可及。这里试归纳几点,使之成为可操作性的东西,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邹益 《快乐阅读》2013,(11):66-66
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看,入选的写景类文章总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层次分明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逼真描绘景物,并将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从学生学习现状看,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主要是学生很难透过语言文字去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写景类文章的价值追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建议等方面谈谈写景类课型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