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有时也许会和您开这样的玩笑您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却偏偏发生了:您认为近乎“傻”的人,却偏偏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当您听说“没有奖,没有在Nature、Science这类世界科学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没有发明专利……”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翁征宇被聘为杨振宁讲座教授,您一定会感到很惊讶;但是当您走近翁征宇教授,您会发现,他执著而纯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人,而且是一位备受世界同行瞩目的人。  相似文献   

2.
赖禹莲 《家长》2015,(1):49-50
爸爸:我从小就不会说甜腻腻的暖心话,尤其是对您,我从来都没有说过一句"爸爸工作一天累了""我想死您了""我爱您"之类的话。三年前,也许是我正处于叛逆期,所以您让我向东,我就偏偏向西,什么事情都跟您对着干。也许是那时候您跟妈妈正在闹离婚吧,小孩子本来就不懂大人的事情,可我,却偏偏要参与意见。那时候,惹您生气我似乎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一种很贪婪的满足感,您越是生气,我就偏偏越是高兴。那时候,我以为这就是对您最好的报复,我知道这样您  相似文献   

3.
当被问到成功的原因时,很多人都回答:“其实当初我很幸运。”这个成功的常见原因,却偏偏是商学院无法教授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4.
“您就像是一位导游”,芝加哥大学教授阿兰·布鲁姆曾经收到他昔日一位学生寄自意大利的明信片。阿兰感慨道:“作为一个教育者,没有什么比这能更好地表达我的动机。他认为我已经给他的所见所闻作好了准备,然后他可以独立地思考了……”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褒奖了,作为一名政治哲学教授,他或许不能帮助年轻人获取一份美满的工作,不能帮助学生成为一名成功商人或是政治家,却可能鼓舞起青年人对于学习的强烈兴趣,让他将整个人类文明视作一个可供终身学习的巨大旅程,生命在此期间不断获得滋养并丰沛起来。阿兰教授按照学生们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5.
孩子想辍学     
又一位父亲来到心理咨询室,满脸愁苦地坐在我的面前:“老师,您说我们那个儿子是怎么回事?这不,初三刚刚开学没几天,他忽然闹着不去上学了。我们连哄带劝,连说带闹,孩子就是不去上学。您说这孩子是多让人着急?你越着急,他越不着急,就是不去上学了。您说这可怎么办?”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沟通之后,我讲述了晓雷的故事———晓雷也是一个初三男孩。初三,是初中的关键时刻。可是,晓雷却偏偏“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想上学了。他说头痛。医生检查的结果是什么毛病也没有。过了一个星期,他还不去,对谁都发火。学校说,再不去就没有学籍了。家长没办…  相似文献   

6.
放开您的偏心,让我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让我也有一个爱我的老师吧!别让我的成绩而坏了我在您心中的形象,别让我平时的表现而坏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在默写、听写作业的批改中,对小利、小贞的作业,您总是随便批改一遍就打了满分。我说你应该仔细看,可您却说:“她的成绩比你好。”后来我发现小利的作业有2个错别字,小贞的也有4个错别字,可你却偏偏没有发现。而面对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的作业,你却像捉犯人一样,每个词、每个话都仔仔细细地看。多希望你在批改每个同学的作业时都是同样的认真。也许,我在您心中只是个小不点儿,…  相似文献   

7.
包天仁教授(以下简称“包”):程老师您好!这次来是专门探望您的,顺便为《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所开设的热点访谈栏目来采访您,今年的采访主题是教学资源,主要是谈教材。好久不见面了,最近您在忙些什么?程慕胜教授(以下简称“程”):我现在在教“英语史”这门课。包:我们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会议上。之前我曾看到过你参加1994年IATEFL(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学术会议时的一篇报道,发表在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的《简报》上。您审过很多版本的英语教材,也了解目前国内英语教材的现状:教材出版越来越多,真正适用的却没有多少。  相似文献   

8.
畅销书     
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一本现在很畅销的书,教授承认没有看过。女学生惊讶地说:“哟,这本书发行三个月了,您怎么还没有看过?”教授不紧不慢地问学生:“姑娘,你读过但丁的《神曲》吗?”女学生说:“没读过。”教授说:“那你可要抓紧啊,它都问世好几百年了!”畅销书@佚名  相似文献   

9.
背黑锅     
如果你没有做错事,可是别人却偏偏认为是你干的,你有什么感想呢?我就有过这种背黑锅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素质”养成与个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1月,笔者与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社会学者藤田英典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时特意请教在日本接近于我国素质教育的用语是什么?藤田教授认为,“可能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因为现在日本教育界基本上不使用“素质教育”这一术语,在有权威的教育词典里也没有“素质教育”词条。但是,对“素质”却有一番论述。  相似文献   

11.
日本教授高桥敷在《丑陋的日本人》中描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法国人拉纳7岁的儿子用石块打碎了高桥敷教授家的一块窗户玻璃,拉纳夫妇并未因此亲自去向高桥敷道歉,而是让自己的孩子抱着一块玻璃去教授家里。高桥敷面对小男孩那副可怜模样,非但没有训斥他,反而给了他一些点心带回去。事后,拉纳先生对高桥敷的作法十分不满,他对高桥敷说:“教授,您这样对待孩子使我们很为难,本应该受到训斥的孩子,却得到抚慰。我想让他再来一次,请您给他以严厉管教。点心让他送还给您,您可以在其它场合,以其它理由给他。”对照一下我们中国人是如何对待别人…  相似文献   

12.
这个问题在我心中缠绕了好久,使我久久不能安宁,今天我终干鼓足了勇气向您提出——“女儿在您心中算什么?”也许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您会认为我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您也可能会认为我是一个不孝的女儿,但是不管您怎么认为,我始终要问您,希望您能原谅我这个没有长大的不孝女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半的爱     
“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知道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很恨您。您为了我们的升学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情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如果读书与牺牲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宁可选择不读书。”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要面对“无”与“有”的问题。“无”真的就是“没有”吗?事实说明,不尽然。“无用之用”更有用。本期“焦点”探讨的是让孩子学习国学的问题。不管您对孩子学习国学持什么态度,本刊记者对于徐勇教授的采访《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一文值得一读。如果您也想问“让孩子学习国学有什么用”,可以重点读读徐勇教授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15.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演员:“您认为什么角色最难扮演?”他沉思良久才说:“很平凡又很伟大的那种人,比如教师。”细细想来,我们做教师的真是平凡而又平静,实在是没有可供充分表演的波澜起伏.没有吸引人的惊天动地,可我们却为这个伟大的职业付出了一生一世的真情,可谓“情到深处自平凡”啊!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央民族大学李耀宗教授一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李老师,您在报上发表了《呼唤考献学》以及您对一些“启名公司”利用《易经》等传统文献敛财的看法。最近,媒体接连传来少年弑母、生母戕婴等咋舌新闻。这些都涉及我们民族的素质问题,请您从传统文化视角,谈谈素质教育。教授:题目太大。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即所谓“文以教化”,包括“文治”和“教化”,是讲以文教施政治民,对民众“素质”文而化之。半个世纪前,我在私塾里受过传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而今,又给研究生讲《中国传统文化学》。不妨谈点体会。学生:您先谈谈“素质教育”的意义吧。教授:我认为,从两个文明建设讲,在社会教…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5,(10):4-5
录像刚开始,他的问题就来了:“摄影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看教师在那里指手划脚?”而且,在一些录像片断中,教师与学生显然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因为所有教师的声音全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却没有打上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偏偏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课堂里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18.
在风中追寻岁月追寻着时间的脚步,他再次想起了那件事情。当时,同学很遗憾地告诉他:“这次县作文竞赛,你没有得奖。”他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每次竞赛他都不让老师失望,偏偏这次却失败了。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高三女孩,我现在非常烦恼。让我烦恼的是,偏偏在这个特殊时期遭遇了爱情。从高一的时候,我就看到身边的同学们开始了“地下活动”,甚至有的公开拉手。我却从来没有过那种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0.
Q=《中国教育网络》 A=浙江大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鲁东明教授 “十一五”强调整合,“十二五”强调“用” Q 现在,各高校开始着手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您认为“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侧重点分别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