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湾,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有关“性”的话题已能公开讨论,相关图书也应运而生。许多出版社不仅出版了不少单本书,更有些出版社推出了有关书系。如时报出版公司有“两性研究系列”,自立晚报社有“Woman & Man”,张老师出版社出版了《爱·性·婚姻》,方智出版社推出了“爱情生活系  相似文献   

2.
刘悦 《出版参考》2011,(8):37-37
想起语文老师曾在解释“如数家珍”一词时说过,这个“如”字表明并非在数家珍,只是好像的意思。进而联想到苏子的“但愿人长久”。也许苏子深谙人世间的许多东西都无法长久地保存、留传,因而用了“但愿”二字。  相似文献   

3.
不知曾几何时,“某某老师”已成为主持入亮相后的再亮相,他们不是掌控者,也不是决策者,却有着最适合观察场上一切的绝佳位置。本研究是依照分类的方法,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老师们”角色定位。旨在探讨“老师”媒介形象的建构是否有助于还原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感。研究结果发现,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的“老师”形象是多样性的,他们能从不同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容易接近受众内心感受,产生共鸣,再现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的现场感,提高收视率;同时,选择有冲突性的“老师们”,无疑增加了诸多亮点,主持人不再是掌控全局的“船长”,他们的功能在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方声音的真实现场,一种新的节目模式正在起航。  相似文献   

4.
当编辑、作记者的,尤其是“大编辑”、“大记者”,都会有人向你讨“点子,要“主意”。到下边采访,通讯员、新闻爱好者前呼后应、谦恭谨肃地向“老师”请教。就连我这个涉足新闻界刚几年的“小记者”外出,也总有那么几个通讯员“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讨几个“点子”,提供点“线索”。回京后,“求教信”也“紧追不舍”。前不久,一位地市报的副总编、两鬓斑斑的老编辑竟然也来信,让我帮他想“点子”,以便为中央新闻单位写点稿子。尝过“为人师”的滋味,欣欣然、陶陶然过后,却又有些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作为“点子”提示,有时“一巧拨千钧”,能让通讯员的一篇作品见诸报端,甚至引起某种轰动。出“点子”,概而言之就是提示“新闻线  相似文献   

5.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6.
5月13日,某报刊登一篇读者来信,题目是《这个“告示”好》,文中写道:“最近,笔者到某中学参加教研活动,看到一则告示:各位家长,新年将至,请你并通过您的孩子,不要借此给老师送礼,如挂历或其它礼品等。”接下来,就是赞扬这则告示如何好的大段文字。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山东省平度市档案局刘保国:1993年,我用12元续聘了新闻辅导老师——《新闻与写作》。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刚两年多,但已十分喜爱她。她一年为我辅导12次“课程”;她设有我特别喜欢的“讲座”如:“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来稿评析”、“新闻标题写作”、“视听之友”、“当好通讯员浅  相似文献   

8.
不知是那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也说:“卖啥的吆喝啥”,“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每个人都深有感触的。枯躁单调常使人昏昏欲睡,百无聊赖如味同嚼腊。兴趣在立志,二者相辅相成。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有句名言:“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  相似文献   

9.
友人在美国教中文,告诉我一桩趣事。一日,在课堂上教授“爱”字,友人照例告诉学生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写法。孰料看到“愛”和“爱”两字后,一洋学生忽惊呼:“老师,为什么简体的‘爱’没有了‘心’?”友人定睛细看,果如学生所说,繁体字中间的“心”字不见了。友人一时发懵,不知如  相似文献   

10.
称赞·称道·称颂“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入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优点的表扬。如“三好生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称赞”,“人人称赞见义勇为的人”,“小学生拾金不昧受到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是人人夸奖的意思。“称颂”表示歌颂赞扬,比“称赞”表示的程度要重。如“民族英雄人人…  相似文献   

11.
1920年7月,袁振英来到上海,与老师陈独秀相遇,并接受陈独秀邀请出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他由此步入中共创始人行列,由“五四运动急先锋”转变为“共产主义马前卒”.  相似文献   

12.
赵金  许林  曾璜 《青年记者》2008,(9):32-35
主持人:许老师、曾老师,两位好!“广场鸽”、“藏羚羊”、“华南虎”,新闻照片造假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社会舆论的“关键词”。今天的话题,我们就围绕新闻照片的造假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83年年初开始写新闻报道的。刚开始,写了近百篇稿都如泥牛入海,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老报道员和《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等“老师”的指  相似文献   

14.
余人 《出版广角》2016,(9):82-83
《北大问学记》写肖东发老师“在北大拜师、求学、读书、写书、教学的轨迹和心得”.肖老师一生“爱书、爱校、爱学生”.肖老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根本的还是要抓教育、抓出版、抓阅读”.做教育、做出版、做阅读推广,正是肖老师一以贯之的人生理想与思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老师     
坐在编辑部 ,有通讯员毕恭毕敬地称“老师” ,这时我难免诚惶诚恐。因为师者是传人以道、受人以业、解人之惑的。我虽读了点书 ,但仅是沧海一粟 ;虽略识些理 ,却常常糊涂于世 ,岂敢枉为人师授道解惑误人子弟。所以 ,就怕“老师”的桂冠被人有意无意扣在头上。在编辑部当“老师” ,面对着大千世界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读者作者 ,时常揣摩“画眉深浅入时无?”“老师”须时时刻刻夹着尾巴 ,切不可被声声恭维捧得昏昏然、飘飘然。虽“天降大任于斯人” ,但芸芸众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必须谦虚谨慎 ,苦其心志 ,孜孜以学 ,海纳百川。不能学…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出生与成长,犹如一列快捷行驶在现代化高科技轨道上的列车,冲击着社会每一个角落。生长在这个“e”时代的中国“e”族女性,如雨后春笋般享受着时代的滋润。为了能够更多地了解“e”族女性的现实生活与内心想法,我们与马豫滇、李海平等78名同学,在卜元老师的指导下,以课外采访实习的形式,对西安地区的“e”族女性做了一千多份的“信息时代女性社会角色问卷调查”。2003级姚小敏同学对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刘婷参与了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研究。在这次历时半年的采访调查中,我们这些在校新闻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7.
近一时期来,一些低级庸俗的不良文化充斥于市,呈现十分猖獗的势头,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舆论的关注。最近召开的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发出了“封杀”不良文化的强烈呼声。不久前,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也不断反映过这类问题,如寒假期间,学校开展“和好书交朋友”的活动,谁知孩子们买回来的是一  相似文献   

18.
以“老板”自居的老师容易以学生为工具,而放松培养学生成为独立专业人才的责任;学生如果认为老师是“老板”,就容易把自己的训练和工作当成是给老师打工。国家不能用研究生的数量来评价高校,而不顾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不足为训     
早在影片放映之前,《一个都不能少)的几个“亮点”就被各种媒体炒得热火朝天,其中之一是“不请一个专业演员”。事实也果然如此。影片中,老师演老师,村长演村长,其余各色人等自己演自己,总之是见不到一个“专业”面孔。但我以为,这个大大的“亮点”,不过是影片的一个卖点,并不具有多少普遍意义,说白了就是不足为训。也许现在的专业演员,都是出生在锦绣繁华之地,富贵书香门第,对影片描写的偏远山区毫无生活感受,又不愿去吃那份体验之苦,因而不如生活中的人物容易进入角色。即便如此,又能说明什么呢?影片描写的故事、人物及…  相似文献   

20.
黄怒波老师的诗歌理论著作《虚无与开花》尝试用尼采的“虚无主义”理论来阐释中国当代的诗歌。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的发展,认为该书突破了中国诗歌研究的局限,将“虚无主义”概念引入中国现代诗研究,在现代性的大框架里来处理虚无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