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档案》2006,(4):44-45
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时秩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相似文献   

2.
《浙江档案》2005,(4):40-40
郝时远在《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撰指出,古汉语“民族”一词在近代传入日本。在日译西书(主要是德人作)中对应了volk、nation、ethnos等名词,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中国人主要从日译西书中接受了西方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时代的“国民”、“民族”含义,在建构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探索中,经历了从传统“宗族的种族”到近代“民族的种族”的转化。“种族”一词作为古汉语名词,自秦汉以后普遍见诸古代献,它在近代的广泛应用,除了历史传统外,  相似文献   

3.
骆正林 《新闻传播》2006,(2):52-54,56
新闻是由事件构成的,电视新闻当然要给观众报道“事件”。世界每天都有大量新闻发生,但是电视在选择“事件”时,却为“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而苦恼。在社会空间内,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频道密度却在不断上升。这样的背景下,电视人被逼着从“文化人”向“儒商”转变,他们必须精通“事件营销”的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有人看。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在重庆的韩国临时政府活动史上,曾发生了一件影响颇为深远的“王通事件”。这一事件不仅使得韩国独立党和朝鲜民族革命党在韩国临时政府名义下实现合作的统一局面大受影响,两党因之冲突表面化、激烈化,而且是韩国独立党内部发生分裂的诱因和促动因素。因此研究该事件对揭示韩国独立党与朝鲜民族革命党之间的关系、朝鲜民族革命党对韩国临时政府所持的态度、韩国独立党内部的演化都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素以“自由”“包容”“多元化”为荣,然而,这种特质在“9·11”事件后往往与“国家安全”相互冲突。目前正在激烈讨论中的移民法改革,再次凸显美国人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6.
提起民族宣传、民族报道,我们一般会认为是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报道。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大家庭》节目等等。这里的“民族”称谓指的是狭义的“少数民族”,而不是民族学中广义的“民族”的大概念。民族宣传是个老提法,确切的说,应称之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7.
董毅 《新闻前哨》2005,(11):37-38
时下,“策划类新闻”和以记者暗访为代表的“记者制造事件类新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对这些现象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本文试从法哲学“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角度,对“策划新闻”与“记者制造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流言理论”、“沉默的螺旋”、“意见领袖”、“舆论导向”的原理对“家乐福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进行传播学分析,既强调事件的理论意义又注重事件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以后类似公众事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量关注之后,最终还是以“补偿拆迁”的方式顺利解决了√在整个事件中,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先网络上民众议论纷纷,到传统媒体跟进事件报道进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尽其能,促进了事件的圆满解决。而从媒体对“钉子户”事件的关注到整个事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和非法经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谣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对“秦火火事件”相继做出报道,网络谣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并不讨论网络谣言问题的是非曲直,仅对媒体关于“秦火火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例网络谣言黑手被刑拘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显。从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厦门“PX项目”事件,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到陕西“华南虎照”事件等,表明强势网络舆论对诸多社会公共事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由于互联网空间的特征性,如果网民缺乏自律,尤其是网络舆论缺乏权威的声音,很容易形成误导的舆论潮,  相似文献   

12.
当今。国内一些媒体在报道遇难事件时喜欢向“钱”看,“死亡赔偿标准”一时间成为报道和炒作、特别是制作标题、吸引眼球的“要点”。媒体不去探寻灾难发生的原因.不去总结如何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经验教训,而是把赔偿多少钱放在报道重要地位的做法,看似是对人生命的重视,实则是多了些世俗、少了点“人情味”。  相似文献   

13.
“民族性”(或日“国民性”)是什么?一个民族能否被概括出若干“性”来?如果能的话,这样的概括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观的、而非本质主义的?如果存在“民族性”的话,造成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的“民族性”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美国媒体“9.11”事件的报道和“9.11”五周年的纪念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与灾难事件纪念报道的差异,认为灾难事件报道注重时效性和准确性,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更注重深度分析和理性预测,提出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的具体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迅 《记者摇篮》2006,(10):34-36
近几年来,网民数量迅速增长,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二生活空间。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力量也逐渐壮大,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中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铜须事件”简述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铜须门”事件,被称为“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纽约时报》国际新闻部的头条也关注了此事件,标题是“中国网民强加道德批判”。一位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发帖,讲述了和他结婚六年的妻子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一夜情的婚外恋事件。这位苦主还将两人的聊天记录,以及当事人铜须的QQ号码公…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来讲,“事实”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环境、事件、人物等几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人”应该是报道的核心,因为绝大多数新闻事实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或者会对人造成影响。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文学都是人学。如果从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完全可以讲,一切新闻也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因此,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重心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  相似文献   

17.
王立方 《青年记者》2007,(16):137-137
作为一名记者,牢牢地把握新闻的客观性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但在记者的实际工作中,不应该只是置身于事件之外,要针对事件的性质加以区别对待,用最佳的视角来审视新闻事件,用最适当的方式来报道新闻事件,用最合理的形式来表现事件,具体地来说要做到“远事”、“近事”和“入事”。先说“远事”,这里所说的“远”,不是站得远远地观望,而是置身于事件之外,  相似文献   

18.
薛枢明 《新闻世界》2013,(8):162-163
这是一个舆情危机高发的时代,地沟油事件、古井贡酒“勾兑门”、“毒胶囊”、丰田“召回门”、“红罐大战”等频频爆发,每天都在冲击公众的眼球。2012年9月由新浪发出的一条微博,“黄金大米”事件和转基因食品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引起公众的讨论与关注。本文主要以此事件为个案,探讨涉事主体在网络舆情应对中的得失,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峰 《新闻知识》2006,(1):10-12
在百度中输入“禽流感”三字搜索,用时0.092 秒,便出现267000篇相关报道。从03年的“非典”开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词渐渐为人们所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事  相似文献   

20.
杜邦“特氟龙”事件、家乐福“进场费”风波、麦当劳“消毒水”事件、长虹“海外受骗”风波.直至刚刚发生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面对如此棘手的事件.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公关魅力。企业新闻发言人是指当企业有新品问世、重大项目引进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媒体面前.全权代表企业发布消息,回答提问的公关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