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打工家园》栏目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第六频道2005年7月10日开播的一档关注城市打工者情感的谈话类节目,每周六、周日晚9点到10点直播,次日凌晨1点重播。近年来,进城打工者在城市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著,他们默默奉献,为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各方面的条件却不尽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梁庄》出版之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梁庄的调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城市回到乡村,去调查梁庄的生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又从梁庄出发,再到城市去找寻梁庄打工者的轨迹? 每当此时,我也总是很迷茫.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梁庄?为什么要寻找梁庄?仅仅是学术的琐碎、重复和无聊所致吗?仅仅是个人生命的郁结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够确切,没有那么具体,也没有那么显在.那是什么呢?是在想到村庄时,想到"农民""进城农民""打工者""留守儿童"和"新一代打工者"等等那样的名词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突然的心悸,一种说不出的羞耻,一种如骨鲠在喉的愤懑,还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张政 《传媒观察》2003,(6):41-4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城市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城市地域迅速扩张,不少过去的郊区或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农村大量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成为生活在城市,但又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的特定人群,当前传媒称之为的“外来人员”。无论是行政区划调整还是进城务工人员,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进城时间不长,在生活习惯特别是精神消费方面还留有很深刻的农村痕迹;虽然现在生活在城市中,但他们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还不属于城市的一分子;在精神生活上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主  相似文献   

4.
毕卫 《新闻前哨》2001,(8):27-27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进城打工和“农转非”的农民愈来愈多;城市市场、建设等信息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城市无公害蔬菜准入制和大型连锁平价超市的兴起,即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蔬菜生产和销售方式。这种城市情况要求传媒与时俱进,努力从城市角度去反映、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做一些预见式的新闻发现,去拓展“三农”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加大城市交通、用工政策、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治安状况的综合报道,即可有效防范民工潮的发生。 依招词…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农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  相似文献   

6.
陈静  李展 《东南传播》2014,(6):18-21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的农村与城市的隔离使得城市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之间相互不理解,并由此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几乎总是处在城市生活的边缘,以破坏社会和谐的形象为主并形成为社会对这一群体看法的刻板印象。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厦门日报》2007年至2012年间有关进城务工人员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厦门日报》呈现出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从社会的边缘逐渐向中心融入,但是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报道依然存在刻板印象和污名化倾向。负责引导社会舆论的党报,既要真实地反映社会问题和矛盾,又要协调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为营建和谐社会创造舆论条件,《厦门日报》建构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媒介形象展现了这一群体的市民化进程与本地市民对外来群体排斥心理的矛盾统一,一方面回应了社会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其所刻画的该群体的负面形象又呼应了本地市民排斥外来人群的精英心态。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当代城市图书馆的发展与读者群细分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当代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读者群细分服务,并就少年儿童、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读者、境外居住者等读者群服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遇到不合理限制,受到不公正对待的问题,是近几年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年终岁尾,有些用工单位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辛苦劳动一年的农民工拿不到应得的报酬,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引发了一些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农民工的问题解决不好,无疑剥夺了公民迁徙和择业自由,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力向城市转移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应该说,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去年底今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召开会议并颁布有关通知。关注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反…  相似文献   

9.
打工春晚     
1月26日,是2013年春运首日,辛苦了一年的打工者背起厚重的行囊陆续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和城市作短暂的告别。当天下午,在团中央礼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打工春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本是一场由漂泊在北京的农民工自创、自办、自演的联欢会,和上届相比,因为有了像样的演出场地、电视台的赞助、"明星大腕"的加盟而备受媒体关注。截至去年底,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已有2.5亿人,再加上跟随他们而来的子弟,这个群体已经超过3亿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农民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进城务工农民不仅对城市生活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而且大大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进城的直接结果是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目前的40%左右。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里,我国从农村向城镇转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关于城市怎样接纳从农村来的新移民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多年,今天新生代外来工的现状,只能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急迫。既然农民进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政策.才能真正使城市和农民外来工达到双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游走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农民工既适应传统生活方式,又接受现代生活方式,是传统乡村文明与现代都市文明的享用者和沟通者。农村——城市——农村的循环模式形成了农民工进城后的“受者”与返乡后的“传者”角色。本文认为发挥农民工的传播功能需要各级政府树立“信息社会”理念、大众传媒设置合理全面的“农民工议题”、提升农民工的大众传媒素养。  相似文献   

13.
第一,宏阔的观察视野.目前,农村学校出现学生外流、教师不稳、阵地失守几大困局,农村学校呈现整体性萧条.面对这一情势,教育界反映强烈,态度悲观,疑惑、焦虑,成为一种普遍情绪.人们往往把农村学校的迅速萎缩与农村撤点并校布局调整解读为一种因果关系,把农村学校衰落的"罪责"落到城镇化头上.本书作者则是把农村教育的种种变局置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观察和考量,认为,农村之所以撤点并校,是因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量减少;农村学校学生的减少与城镇学校学生的增加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种此消彼长格局的形成,完全是城镇化推动的结果.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土地城镇化—劳动力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三个阶段. "民工流"之后必然出现"学生流",学生进城,让"留守儿童"与在城镇务工的父母团聚,消除"半城镇化"给儿童教育带来的种种后遗症,既顺乎民意,合乎人性,也为"人的城镇化"的真正实现铺平了道路.说到底,是城镇化的提速,深刻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城乡社会结构及人口分布格局.正如城市的迅速繁荣与农村的日渐衰落同时发生一样,农村学校的萎缩与城市学校的火爆同样属于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校随人走,学生进城,学校也进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是可喜,不是可忧;是好事,不是坏事.因为,乡下孩子进城读书,分享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接受比乡下学校更满意的教育,毕竟是许多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期盼.目前的变化恰恰为这一愿望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学者唐仁健、崔传义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生、成长并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80后、90后),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很熟悉,却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中国9亿农村人口,农民工大约2.3亿,  相似文献   

15.
嘴衔“田泥”的农村户口 我于1959年出生在安徽马鞍山市的郊区农村,是嘴衔“田泥”的农村人。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人想到城市谋生计还是遥不可及的事,因为用工单位大多招收有粮油簿的非农人员。那时,因农村人没有粮票,即使上城也难找到正规吃饭的地方。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犹如棋盘上楚河汉界,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潘文芬 《大观周刊》2011,(39):51-51
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在农民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概括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8,(11):47-48
宜城市档案局充分发挥土地承包档案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见证作用,实现了土地流出流入两放心,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从农村土地第二轮延包开始,官城市档案局便着手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征集、整理和规范建档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金丰盛 《大观周刊》2012,(22):123-125
当前,高校后勤企业用工人员中有三分之二属外来和社会的临时用工,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人员流动性较大。如今国家用工政策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校后勤临时工用工成本、用工风险大大增加,维护高校后勤用工的稳定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企业用工新问题的分析,就高校后勤企业如何稳定用工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信息系统工程》2009,(4):78-78
虽然现在政府已经把农村医疗保险的标准提高了,但农民是流动的,他们在这里参保,而去其他城市就享受不了。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达2亿多,其中的绝大部分未能享受到城市的医疗保障,需要自己额外支付看病的费用,"看病难"是压在不少农民工心头的一座大山。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工档案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秀英  刘旭东 《档案》2011,(4):51-53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村集约化经营方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农民工档案管理工作滞后,不仅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也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存在被侵犯的隐患。为了规范农民工管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农民工档案管理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