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7,(5):13-13
2007年5月13日至15日,国际期刊联盟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将在北京举办,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期刊出版业精英将会聚一堂,把脉世界期刊业发展态势,共同探讨期刊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
全球期刊业聚焦数字化 2007年5月15日,为期两天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期刊出版业精英会聚在期刊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上。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5,(4):5-5
中国译协通过其业务主管部门中国外局提交的《关于申办2008年国际译联第18届世界大会的请示》已于近日获中央批准。此前.上海市有关方面也已回函同意将上海作为举办国际译联第18届世界大会城市。  相似文献   

4.
如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当前世界格局大变革的时代,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全球秩序趋势的演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拥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与客观的他者认知,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心态将更加理性成熟且自信务实,应对国际交往问题更加自信,这为构建与世界的平等对话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11,(12):4-4
“第十二届世界漫画大会暨2011北京国际动漫周”于10月31日在北京落幕。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波兰、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漫画家齐聚北京。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8,(8):8-11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8月4日在上海开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翻译界专家和学者围绕"翻译与多元文化"的大会主题展开为期4天的讨论。这是国际译联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举办国际翻译界的盛会。  相似文献   

7.
2008年2月27日上午,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组委会在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世界翻译大会组委会新闻发言人、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黄友义介绍了大会有关背景和筹备工作最新进展并回答了在场记者们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智能大会"三度与天津邂逅,2019年5月,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如约而至。40个国家、311名国际政要、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深度参与了开闭幕式、2场高峰会、34场分论坛、5项赛事和国际智能体育大会等系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也为大会致了贺信。回顾三载,天津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特别是对外宣传工作围绕"世界智能大会"主题不断深耕细作,形成了立足城市、辐射周边、放眼世界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9.
翻译事业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3日,在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正式成员大会上,国际译联会员一致通过中国获得2008年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办权,中国上海将作为这届大会的举办城市;同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和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副会长邱举良再次当选第十七届国际译联理事。 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定于2008年8月4日至7日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翻译与多元文化在中国”。国际译联选择中国作为主办方,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的历史上,也在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中直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说明国际社会有强烈愿望了解中国。 世界翻译大会自1954年在巴黎第一次召开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七届,从历次大会的主题来看,“沟通”是其核心。沟通与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常态,只有在互通有无中知民族和国家之间才能达到相互了解和共同进步。由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俗所带来的误解成为沟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化解矛盾、消除误解、加强沟通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之际,为使读者了解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本刊特推出这组专文,也算是献给世界翻译大会一个小小的礼物吧!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14,(1):F0003-F0003
“中国梦的世界对话”国际研讨会就“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世界繁荣”、“中国梦与和平发展”三个共同关切的论题举行了并行圆桌会议,中外专家学者进行了更广泛的讨论与思想碰撞,形成了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14年11月28-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和英文国际期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CCC)》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文化形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组织了两场大会发言、四场圆桌论坛,聚集了6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实践家。与会学者探讨了全球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共同关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遭遇的碰撞和冲突,探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为基于新媒介的"第三极文化"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CIPG(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拉美推出《今日中国》秘鲁西文版,这是继2008年《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NEWS CHINA》在北美正式创刊发行以来,中国期刊走出去的又一个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期刊业作为出版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正处于由传统的理念式办刊形式向产业化的经营性办刊过渡。这种过渡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何看待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期刊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近20年来,中国各类期刊在种类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当我们把期刊放到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月,联合国将表彰人居环境改善的国际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授予中国杭州。颁奖仪式于2001年10月1日在日本国福冈市举行,杭州市市长仇保兴参加了这个颁奖大会受奖,并在2001年世界人居日纪念大会上发了言。 这是一个城市的骄傲和光荣。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自  相似文献   

15.
正以国际合作实现智识互鉴,以本土实践创新全球治理,为推动国际智库合作创新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018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论坛于201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成都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来自18个国家的120余名智库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及我国主流媒体代表与会。除全体大会外,论坛还设有"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6.
全球社会平台化的进程加速使得数字平台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传播资源由以往的传统媒体拓展到多平台、多主体,国际传播进入平台化传播的新阶段。面对重建新时代国际话语权的历史机遇,如何建设和利用全球数字平台成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课题。我国迫切需要从国际传播的平台理念、平台内容、平台技术、平台渠道、平台规制及平台人才等方面发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数字平台,通过创新国际传播平台战略,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文社科英文期刊在我国期刊和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独特的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特色和国情,使得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汉语世界》作为我国语言文化英文期刊,在"走出去"方面做出大胆探索。本文以该刊为例,探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对外传播中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22届万国邮联大会的东道国,中国人热情地欢迎这驾走遍世界的邮车,也欢迎同车到来的2000多位代表。在北京的24天里,代表们除了要出席各种专业会议,共商关系国际邮政发展战略的大事,东道主还为代表们安排了一系列参观访问的活动。在北京的邮政中心,在刚刚建成的邮政博物馆,在印制邮票的机器旁,到处留下了代表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世界汉语教学》杂志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吕必松教授主编。该刊本着指导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推动学科理论建设的基本思想,全面、系统、迅速地反映跟汉语教学有关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经验,及时提供新的学术信息,努力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服务。1987年第3季度创刊。1992年被《中国重点报刊内容简介》列为重点刊物,同年又被《中文核心期刊总目要览》确认为“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传播肩负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国际话语权竞争的激烈性和国际舆论斗争的复杂性要求国际传播的各类主体踔厉奋发,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密切协同作战,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中国外宣期刊位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前沿阵地,作为对外传播媒体,只有善于“走出去”才能最终“走进去”。要多语种、多文版发行,推动精准传播;多渠道、多方式合作,积极扩大发行;抓特刊、抓议程设置,着力建设品牌,聚焦国际化发行渠道的打造与本土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为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