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东晋高僧慧持一生行迹主要可分为师事道安法师时期、庐山时期以及入蜀弘化时期。师事道安法师时期,慧持在颠沛流离之中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奠定了坚实的佛学基础。庐山时期,慧持校阅新译经典,树立清净道风,堪称僧团楷模。此后慧持割爱辞请,入蜀弘化,传播经典,创建寺院,高树戒幢,修持禅定,弘化一方,可谓戒、定、慧三学并进,是名至实归的高僧。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发展的早期,佛教保留有印度佛教的特征,与中国世俗皇权还不能完全融合。国家统治者也开始逐渐摸索控制佛教的方法。南梁梁武帝作为一朝君主,也以笃信佛教闻名历史。他在位期间,为促使世俗法律调控并改革早期佛教作出了较大贡献。制荤腥戒从佛教规则内部来规范僧侣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事件。通过研究制荤腥戒的背景、过程,评价荤腥戒制定的效果及影响,理清中国世俗皇权法律促使早期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脉络,对探讨皇权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犹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发展的早期,保留有印度佛教的特征,与中国世俗皇权还不能完全融合,国家统治者也开始逐渐摸索控制佛教的方法.南梁梁武帝作为一朝君主,也以笃信佛教闻名历史.他在位期间,为促使世俗法律调控并改革早期佛教作出了较大贡献.制荤腥戒从佛教规则内部来规范僧侣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制荤腥戒的背景、过程,评价荤腥戒制定的效果及影响,理清中国世俗皇权法律促使早期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脉络,对探讨皇权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犹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谈佛教与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李映辉佛教在保护和美化环境方面是作出了贡献的。如今,凡有寺塔之处,无不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堪称幽美。一、佛教保护环境的出发点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而且规定了许多戒律。佛经说,戒为平地,众善由生。三世佛道,籍戒方任。学佛首...  相似文献   

5.
诞生和成长于印度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之下的佛教伦理思想,其孝道观契合了中国传统孝道伦理思想,从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思想。尤以宋代禅僧契嵩以传统儒家的"五常"来比附自身的"五戒",并提出"孝为戒之先"的观点,而极大地提升了孝在佛教教义思想中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说"孝为戒之先"是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同为宋代禅僧的圆悟克勤之二回成都昭觉寺弘法,则是对该理论之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距今八十余年前,1900年春,有一个日本人从位于印度一侧的尼泊尔王国,朝着人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走来。他身后跟着两名背行李的随从。这个人就是河口慧海。不用说当地的人们,就连两个仆从也没看出他是日本人。慧海身穿喇嘛的僧衣,口操当地的藏语。路上有人问他从哪里来时,他就回答说,“我是回拉萨的。”然后,学着西藏人的样子,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吐舌礼。慧海很早就向往去西藏。可是,当时西藏顽固地封锁门户,绝对不允许外国人入境。有谁胆敢违反这一法令,除当事者必死无疑外,为当事者提供方便的人也要立即被处以死刑。所以,在当时西藏仍然是一个神秘莫测之境。昔海想要去如此难以进入的地方,究竟为了什么目的呢?是探险吗?不是。慧海是一个和尚,和尚为什么想去西藏呢?原  相似文献   

7.
《三戒》作为柳宗元寓言散文的名篇,向被人视为讽刺小品的典范。但是,参考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文本本身,笔者以为《三戒》的讽刺意图当远逊于其寓理、寓识之处。与其将《三戒》视为讽刺小品的典范,毋如将其看作寓理小品的杰作,《三戒》的战斗精神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犀利。  相似文献   

8.
禅宗虽在佛经中可找到其思想根源,所谓“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但禅宗的真正形成,是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因缘和合之果。而禅宗形成之后,发展迅猛,禅僧辈出,分支多端,禅风极盛,中国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禅宗。朱熹就生活在禅宗的语言气氛中,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书包中仅有大慧语录。而禅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儒学的发展。作为南宋大儒的朱熹,禅宗的影响不能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9.
黄龙派的审美学说皮朝纲临济宗创建于北方,至石霜楚圆(986─1030)以后转入南方传授。自此以后,临济宗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石霜楚圆传黄龙慧南、杨歧方会、道吾悟真。而慧南和方会门下的法席特盛,各自举扬宗风,形成独特的派系,世称黄龙派与杨歧派。黄龙慧南...  相似文献   

10.
杨慎与黄娥     
杨慎与黄娥高宗恺杨慎号升庵,明代相门状元;夫人黄娥宦门闺秀、诗人。杨慎因偕同列大臣与当今世宗皇帝争议"大礼"谪贬永昌卫(云南保山县),发配三千里外,永不录用,老死戒所。夫人黄娥伴随杨慎戒所多年,饱尝边寨荒漠之苦,终因多病回转老家新都。夫妻劳燕分飞,在...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宗教气氛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印度社会一直是个忠于宗教的社会,并因此而闻名于世。印度明的古老与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宗教。从吠陀前期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已成为印度人生活的最高理想。印度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是宗教职责的积累。他们认为,印度社会与西方有着显差别,在印度人看来,西方社会注重经济和物质幸福,在一切活动中把物质幸福放在首位。而印度人则不然,印度社会注重宗教精神,一个人从出生就同宗教联系起来了。宗教不仅约束人的思想行为,而且宗教力图以神的观念解释世界和社会。在印度,一年中有366个节日。除了国庆节独立日,其余全部都是宗教节日。印度人往往在家里最主要的部位摆上一个神龛,供奉着自己所信奉的神。然而,  相似文献   

12.
打开大门观赏外部世界,视野便会豁然开朗;打开国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眼前展开的必是绚丽多彩的巨幅画卷。中国和印度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汉明帝时期,就曾遣蔡音、秦景等18人赴西域求法。公元67年,他们从西域把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请到都城洛阳,印度僧人还用白马将佛经也一同驮至中原。为表彰白马负经而归之功,汉明帝命人在洛阳西门外建造白马寺,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后,佛教开始在中国生根。到盛唐时期,中国高僧玄奘和尚为寻觅佛学真谛,徒步万里去印度取经,经历了几乎死里逃生的历炼后,他带着从印度求取回来的657部佛教经论回到长安,写下了蜚声海内外的《大唐西域记》,成就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便以此为题材,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仅从公元2世纪到12世纪的1000年中,中国就翻译了印度佛教的经、律、论及其他教派的著作约1652种,5700余卷。参加翻译者中有70人来自印度次大陆,在藏地翻译佛经的典笈更多。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起源于印度,孔雀王朝得以空前发展,特别是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每年向佛教僧侣施舍大量金钱,经常举办豪奢的佛教法会,到处修建佛塔寺庙,树立石...  相似文献   

13.
正源自印度的瑜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之上,是古印度哲学六大派别之一,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瑜伽将生命与自然连接,将思想与身体连接,瑜伽姿势缓慢优雅,讲求身心平衡,对减肥瘦身、健美体型、缓解精神压力和调养身心颇具功效,已经成为风靡全世界的健身方式。本文将带领读者造访印度的瑜伽圣城、全世界瑜伽爱好者的朝圣地瑞诗凯诗,探寻印度瑜伽因何能在今天风靡全世界。  相似文献   

14.
翻开杭州对外交往历史的第一页,赫然入目的第一笔,恐怕是东晋威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云游到钱塘,在武林山麓结庐开山,这便是后世名冠东南的灵隐寺的创建之始。据史传,慧理当年选定此地,是因为他发现寺门对面的这座小山奇状天开,仿佛是天竺国的灵鹫峰飞来似的,飞来峰因此而得名。近一千六百年以后,有一位名叫魏风江的杭州热血青年,胸怀承续中印文化交流之志,只身负重赴印,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水不停息的艰难跋涉……。辛亥革命前夕,魏风江出生在浙江萧山河上店一个纸商家庭。早年在上虞春晖中学就学,师从丰子恺(1898-197…  相似文献   

15.
开来者之慧命于无疆──读《中国哲学原论》唐明邦当代中国哲人的重任,在探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同现代化的关系。有人主张传统思想文化均属历史陈迹,于现代化有害而无补,必"全盘西化"乃有出路;有人主张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在中西文化冲撞中,必须立足本土,借鉴异域,...  相似文献   

16.
張信剛 《中国文化》2006,(1):116-121
今年春节过後,我到印度德里大学作学术访问。这是我第三次到印度。第一次是1963年,带着一片无知去蜻蜒点水。第二次是2001年,应印度文化交流理事会之邀,带着一腔热隋去走马观花。这次在新德里一个月,接触到不少人,也体验了一下印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初夏的北京之夜,灯光辉煌。5月9日晚,文艺界人士和各方朋友云集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中印建交以来,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印度文化节总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文化部部长、印度文化节组委会主席刘忠德,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阿琼·辛格等,出席了开幕式。在乐队高奏中印两国国歌之后,按照印度的传统,由阿球·辛格和李铁映、布赫、刘忠德共同点燃了一盏有4支灯捻的油灯,象征着文化节在吉祥中开幕。在总开幕式上,3个印度艺术团的艺术家们展示了印度古老绚丽的传统艺术和印…  相似文献   

18.
谈谈素食制     
人们为了长寿,为了使自己的体态匀称,轻率地用自己的机体去试验各种各样的饮食制。近二三十年来,先后出现过蛋白质饮食制、无盐饮食制和无水饮食制等等。人们对素食制也颇感兴趣。狂热信奉素食制的人断言,一切疾病都是由于吃动物食品造成的。在非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里,有不少热烈爱好素食制的人。比如,印度有些信徒甚至在快要饿死的时候也不喝牛奶,不吃鱼、蛋,更不用说吃肉了。素食制也曾一度风靡欧洲,19  相似文献   

19.
"東方專制主義"是西方學者用於定義東方古代政治形態的詞匯。在冷戰時期,這一詞匯又被用於定義東方國家的政體形式。此詞就此具有了時間軸綫上的貫通意義。中國學者站在"東方"立場對"西方"學者的"東方專制主義"斷言進行了辯駁。辯驳圍繞西方學者對東方政治複雜性的不了解,以及服務於冷戰需要的政治目的性展開。這類辯駁,局部澄清了"東方專制主義"理論的含混與失當。但拒斥"東方專制主義",并未離開以時間軸綫觀察東方、尤其是中國政治的進路。而只是提供了另一條時間軸綫,即中國政治自古至今有着自己的一條反專制的時間延展綫索。可以説,僅僅在時間軸綫上將東方政體命名爲專制主義,抑或是命名爲反專制主義甚至是自由主義,都輕忽了古今政制轉型的空間結構變化。因此二者都是一種歷史决定論的、物理時間偏好的產物。  相似文献   

20.
任戎印象     
艺术家任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弄潮美术激流中。年轻的他在海外多年放还自我艺术,像海绵般吮吸艺术精髓。近10年往返于世界各艺术胜地与中国本土的化交流中,任戒逐渐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建起自己的图像谱系和符号系统。在当代艺术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有中国化背景的国际性艺术家,任戎的艺术世界正在观众面前逐渐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