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个观点早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自己有了“一桶水”,怎样倒给学生“一杯水”.在现实中,有些教师,他们的“纵  相似文献   

2.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3.
讲得少一点     
刘寅 《数学教学》2000,(1):18-19
多少年来,数学教师一直在充当知识施舍者的角色。一堂数学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概念,导出和证明公式,应用举例,几乎一成不变。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高分贝的噪声中昏昏欲睡。教师习惯了,学生也习惯了。 “一个好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是,学生怎样得到一杯水,得到怎样的一杯水?我的看法是: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必须有“一桶水”以外,更应当研究在课堂上“讲”的艺术,什么该少讲,甚至可不讲。  相似文献   

4.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6.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时我想老师真的很博学,要有比学生多m那么多的知识。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毕业,也走上了讲台。学校领导也经常对我提起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话又演变了,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老师要成为小溪,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想想这句话无论怎么个说法,中心都是要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随着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学生已不再局限于仅听教师的讲解传授。老师引导学生把丰富的信息用到解决地理问题当中,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帮助学生筛选"垃圾信息",净化加工,以完成对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一、准确剖析学生的错因是净化的前提教师能恰到好处发挥"一杯水"的净化作用,完成准确的引导分析,前提就是充分把握学生在运用"一桶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原因。只有准确剖析出学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教科研讨论会上,许多老师感慨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常流水,这常流水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一股清泉。”好一个“一股清泉”!曾几何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理论成了至理名言,即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满足学生“一杯水”的需求。然而,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知识除了以传统的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之外,还可以以动态的超文本形式存在。网上学习、资源共享成了当前热门话题。人类知识系统正发生着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传播途径越…  相似文献   

9.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谙熟“一桶水”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对“一桶水”进行思考。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一缸水”也无济于事;五是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界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能拥有一桶水,除了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外,多向同行取经,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也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年头当一名教师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水的遐想     
水,乃五行之终也。   五行中又说:水为智,主聪明、敏达,定贤愚也。   贤者能也,能者师也。   所以,教师中有很多人喜欢用水来形容自己的知识多少、水平高低。比方,过去就有老师常说:“要想倒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肚里先有一桶水。”当然,那只能是过去的老师这么说。如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当老师的再说自己肚里只有一桶水方能倒给学生一杯水,那恐怕就不行了。因为你这一桶水太少啦,少得已经不够用的了。试想,一桶水又能倒出几杯呢 ?何况,装在桶里的水是有限的,是一桶死水,一桶无源之水。既然是一桶无源之水,也…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这句名言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不可否认,它强调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但在当今强调"学会"转向"会学"的现代教育中,"给水"不如"找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如让学生自己去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也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年头当一名教师真不容易!事实也恰是这样:教师本身就是知识人,在这知识竞争、资讯爆炸的时代,21世纪的教师该有多少知识需要去汲取!社会像个万花筒,各种信息纷沓而来,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共识,也是对教师素质的普遍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一个教师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如何才能使教师有限的知识带给学生无限的知识呢?经过一年多...  相似文献   

16.
对一名教师来说上好课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正像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所说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知识含量高、讲授能力强、教学成绩好的教师称赞为水平高。民间之说是有“水”。水在自然界被称之为生命之源 ,在教育领域是否可以称之为艺术之源 ?教师的自学、进修深造、学历达标是为了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的教育高手又是能用一杯水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就是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教给学生"一杯水"。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那"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自己找到水源。如果说知识就像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式瓜果蔬菜,那么教科书则是指导人们烹饪美食的菜谱。  相似文献   

20.
谈到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传统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在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方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把这句话当做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则未必妥当。首先,衡量学生成绩需要正确的质量观,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同样如此。怎样确定“一杯水”或“一桶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有了“一桶水”是否就是合格教师同样要打个问号。其次,倒“水”还有个方法问题。你提一桶水往一只杯子里倒,很可能洒在外边的多,倒入杯中的少,浪费且不说,未必能把杯子倒满。况且,这样做难脱“注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