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毅  木子 《滇中文化》2001,(1):30-35
置身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文学不但需要面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而且也需要面对全球与全人类;它不光应服务于中国的读者与中国的老百姓,而且应服务于世界上各式各样的读者与民众,所以它就得同时肩负起两个向度的使命与目标:一个是民族的文学建设和发展,一个是世界的文学建设和发展,这就要求中国作家在坚持文学民族化的同时也坚持文学的世界化,民族化要与世界化相提并举,相依互补,共同繁荣,因为如果一味提倡文学的民族化,就有可能陷入狭隘封闭自满自足的境地,难以获得世界上更多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如果一味强调世界化,放弃文学的民族化,又可能导致丧失自己的根基,丢掉自己的个性和声音,变得不中不西、半洋半土,毫无特色和风格。只有两者兼具,才能既不丢失自己的根基,又能求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概况从2004年内举办的第7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的获奖情况来看,上海有不少图书都获得了很高荣誉,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钱牧斋全集》、《山谷诗集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均获一等奖,汉语大辞典出版社出版的《唐代文学百科全书》、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梦溪笔谈》也荣膺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与渗透。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场域受制于世界文学的话语冲击,我们敞开心胸,接纳他者的万千风光.以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作为自己的参照;同时,重返中国文学传统,丰富自身文学实践,以独特的实践参与世界文学进程之中,反之对世界文学施以刺激。既不遗失中国文化的固有血脉.又不脱离世界文学的谱系.  相似文献   

4.
钱穆先生是一位通儒型的历史学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由于怀抱着"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而常能于人所不经意处发掘高义.<略论中国文学>是先生关于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一篇文章.钱先生认为,中国文学重在写情,而西方文学重于写事,由此,遂形成了中国文学求简求同、贵通贵袭,西文文学求详求异、贵专贵创的特点,但中西文学之间并无中旧西新之别.这些议论,对于今日中国比较文学事业的发展,应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5.
1880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汉学家王西里在世界首部中国文学通史———《中国文学史纲要》中,对中国儒学典籍《诗经》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他在研读大量原文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至今仍不失其意义。《诗经》之发源关于《诗经》的年代,古代中国学者通常认为各  相似文献   

6.
杨曼 《世界文化》2009,(8):46-47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后,也给日本文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全国图书奖设立于1950年,是最重要的美国文学奖项之一,下设小说、非小说、诗歌和青少年文学等奖项,1988年开始增设一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表彰“毕其一生为文学事业服务,或著作等身,从而丰富了(美国)文学传统的人。”2008年9月10日,全国图书基金会宣布,今年的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颁给68岁的汤亭亭,这是华裔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跨区域海外华文文学也不例外。纵观整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区域间高潮更迭的态势,文学风格由南洋风格转向如今的欧美色彩,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各区域作家个人背负的文化身份及其对大陆读者趣味的反馈程度不同。决定了世界华文文学内部的中心更迭,可见作家主观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从时间上说并非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到上个世纪末,应该是从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中叶到上个世纪末这样一个400多年时间跨度的历史过程,它的标志是中国文学经历了对人文主义的呼唤,要求个性解放,对旧制度的批判、摈弃,对吃人礼教的控诉,对人性的剖析及精神的失落、迷惘这样一个复杂而冗长的变革过程。这个过程透露出来的文学主题是,呼唤人性的复苏和个性的解放;价值观念的反传统性;文学中出现了反历史、反传统的“新人”。就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意味着中国文学的分期只能分为古代文学(先秦至明中叶)和现当代文学(明中叶到现在)。  相似文献   

10.
王晓平 《寻根》2008,(1):55-63
日本有关阴阳道的小说电影,已经热了好几年了。演绎平安时代阴阳师安倍晴明呼魂唤魄故事的影片,让现代青年陡生奇想。作家梦枕貘的《阴阳师——泰山府君祭》不仅译成了中文,而且只要点击一下这几个词,在中国的网站就可以观赏到同名影片。现代读者玩赏那些鬼怪魔法的奇事,往往淡忘了那些故事的背景,就是日中两国古代围绕泰山府君祭展开的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王颖 《世界文化》2008,(4):14-15
美国的自然文学传统可以上溯到17世纪初。当欧洲的第一批移民来到北美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他们希望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伊甸园”。同时,他们也渴望用文学歌唱这片壮阔美丽、丰饶深邃的土地。美国早期的许多作家,用日记、旅行笔记和书信散文等形式记下新大陆的美丽景色,这为自然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早期的美国文学往往还是对欧洲文学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白族是一个人数不少的民族,白族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比较突出,白族文学亦有史可查。民间文学一直是白族文学的重头,但从唐代时的赵叔达,甚至汉代的张叔、盛览等人始,已出现史书记载的作家创作,并从此再未消泯且一直成长着,成为与白族民间文学共同发展的又一支文学道路。由于有着相对集中的生活和居住地,比较统一的文化习俗,比较相似的文学习惯(包括文学主题、题材、语言等多方面),还出现一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民族作家如李元阳、赵藩等等,白族作家及其创作可以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和讨论。此前学者对白族文化已有众多的分析研究,相对来说对白族文学的研究要少一些;在对白族文学的研究中,关于白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在对作家文学的研究中,对古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  相似文献   

13.
杨锏 《世界文化》2012,(10):54-55
汉语文学中,翻译成汉语的异域文学如果从汉译佛教文学算起,到传教士来华及清末民初“西学东渐”,1949—1978年偏俄苏意识形态文学的汉译,1978年至今偏西方欧美文学的汉译。两千年里汉译异域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名列汉语出版物的异域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了。异域作家在汉语文学语境“竞争激烈”背景下,很多湮没在汪洋的汉语出版物中为人遗忘,但是其中偏偏就有如泰戈尔这样的异域作家能够脱颖而出,超越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4.
对联与中国古典小说回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 《寻根》2010,(3):95-99
对句是中国文学最为独特也最为精致的特点。其他文化系统中的语言文学也有讲"对"的:日本学者古田敬一在其《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中便曾列举过日本与西欧文学中的例子;美国学者浦安迪在《平行线交汇何方——中西文学中的对仗》一文中亦曾指出,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在广大民族文学工作者的努力下,不论是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还是作家文学的创作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也走上了正轨,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文学与酒文化田渝生赵梅我国古代文学与酒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早的文学著作《诗经》开始,到震惊世界的文坛巨著《红楼梦》,三千年的文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酒。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对于古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创作心态及作品的特殊风貌产生过强烈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7.
清代闺秀诗歌的繁荣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群 《华夏文化》2002,(4):36-38
在中国历史上,女子以文学知名的数量远不能与男子相比。自先秦至明代,有名可考的女作者不过数百人。就绝对数量而言,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放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坛上。与数以万计的男作者相比,就显得很不成比例了。  相似文献   

18.
幅员辽阔的中国因地理地貌的多样繁复,而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萌生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创造的作家,以最具有情感性的文学创作,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并体现着言说的地域性特色。吴越、秦晋、巴蜀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就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三角形构成。本文将之作为互为对比参照的个案,探讨其地域个性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各自的呈现方式,并从全球化背景下思考了中国文化与文学重构中地域文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清“文学研究法”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体系的雏形,此法凡41条,规定了文学研究之要义,与“历代文章流别”和“古人论文要言”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体系,最终演变为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0-10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框架内的文学讲座“王安忆文学交流会”11月13日在亚马逊中比妇女交流中心举办,张援远大使的夫人王小芳率女外交官和比文学爱好者约50人出席。交流会以访谈和现场问答方式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