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上进行孝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本着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实施孝德教育,使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的孝德思想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孝德"是基础的道德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孝德的内涵虽不断地被赋予更新的内容,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新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展有新时期特点的孝道教育,就成为需要我们认真探究的重要问题。南京市三牌楼小学在对小学生"孝德"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孝道活动的形式探寻孝道教育的途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把握小学生的"孝德"现状学校对2~6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了民族智慧、德行与力量。孝德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忠义之贤。孝,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然而在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要义的今日,随着多元意识形态冲击,我们的孝文化根基已发生了动摇。面对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秉承“中国特色的孝德”,重塑道德文明,弘扬孝顺美德。这就需要提升现代人的道德认知,通过具体史料的理性分析,对中华传统孝德进行诠释,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传统,发掘传统孝德的现代价值,从而彰显传统孝德的深刻内涵和巨大力量,熏陶和感染从而提升现代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家庭孝德关注人的成长,家庭孝德的培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家庭孝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必须抓住其理论内涵的核心要素"敬"。要遵循传统孝文化的孝心、孝行和孝法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要求,尊重教育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规律。儿童时期要强调"敬"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时期要强调孝行为规范的培育,成年后要强调对父母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王永强 《教书育人》2013,(18):57-59
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起点和支柱。但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孝德在当代逐渐消解,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学校教育中也普遍存在孝德教育缺失的现象并由此引发许多负面问题。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意蕴,重构充满孝与感恩意识的德育,在今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基础和核心,在新的时代,孝的内容和作用也在与时俱进,把握孝文化的科学诉求,对传统孝观念的扬弃和对世界优秀伦理文明成果的整合,是传统孝文化向现代转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等院校,加强孝德教育,对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孝德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孝德教育,是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11年3月以来,荆门市掇刀区双泉小学(以下简称“双泉小学”)启动孝德教育,拉开了“弘扬孝德文化,打造孝德双泉”的校园文化建设帷幕。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该校通过营造校园孝德文化氛围、挖掘孝德课程素材、践行孝德实践活动等全面推进孝德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孝亲尊师”“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8.
孝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孝德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由于缺乏孝德教育而致使部分大学生孝德观念淡漠,伦理道德水平不高的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孝德,剔除其糟粕,大力发掘、提炼其精华,赋予时代的新内容,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联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和社会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提倡弘扬中华孝文化精华,摒弃其糟粕,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容,从而建设特色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孝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高校德育由于缺乏孝德教育而致使部分大学生孝德意识淡漠的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孝德,剔除其糟粕,大力发掘、提炼其精华,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孝德内涵精华与爱国主义精神,指出二者在内容上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孝德教育促进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两条路径:以现实生活为载体,注重人本教育,大力推进精神文化构筑工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广泛开辟教育渠道,推进文化育人工程。  相似文献   

12.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来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以来,孝德作为一种中国人共有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13.
孝德环境文化与孝德课程对接。《弟子规》《论语》《孝经》中有许多关于孝的经典内容,既有“令行”,也有“禁止”;既有示诚的理教,也提供了坚持原则的方法,认真筛选其精华以文字、图片、宣传画、名人画像、雕塑等形式建设广场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操场文化、厕所文化、楼道文化等立体多样的孝文化标识,形成以“孝”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重新定义“新型孝德”,其核心内容如“八心教育”“五个一活动”和“孝敬父母二十条”,学生每天像照镜子一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现今社会的孝德缺失现象深入分析,从传统孝道文化发展、演变的角度揭示了孝德缺位的原因,指出重塑孝道文化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的重要性,最后从教育层面出发,探讨了重塑孝道文化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孝的观念源远流长,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著作《尔雅》也给孝下了定义:善事父母为孝。弘扬孝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正能量,也是我们当前教育关注的热门话题。我校秉承“以孝载育 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从自身优势出发,深挖孝德教育资源,围绕孝德文化内涵和“孝德文化素养”标准,大力弘扬孝德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孝是百德之先,是行为的准则,孝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新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睦家庭及对人的发展等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对蒙古族家庭伦理的孝德教育进行解码,揭示蒙古族孝教育方法。解析蒙古族"孝文化",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孝是对父母感恩之心的自然流露,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和情感。中国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孝文化,学习和挖掘传统孝文化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加强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在大学生品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德山东建设,必须大力弘扬齐鲁传统文化的精华———孝文化。《二十四孝》虽然是童蒙读物,但其思想内容及发挥作用的方式包含着前人道德教育的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孝文化建设,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启迪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性自觉;主流文化应大力倡导弘扬,并通俗化、普及化,树立新时代的孝德楷模。  相似文献   

19.
孝是中华民族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弘扬孝文化加强孝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大力弘扬孝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孝德教育,完善高职学生的人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传统孝德的内涵发展、现代价值,以及当代孝德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弘扬孝德的对策。实行孝德教育与法律制度保障并举,是摆脱中国孝德现实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