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3年,随着被国家工信部选为首批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南京市出台“促进信息消费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作为试点城市的南京,推进信息消费方面还要迈大步,做更多的事.电子商务发展“势如破竹”近两年,电子商务以破竹之势席卷了南京零售业,且不可逆地改变了百姓的消费习惯和商家的营销习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人们对于社会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发生重大转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信息传播方式从信息生产向信息消费转换,决定信息价值的不再是传播者的内容生产,而是受众对信息消费的诉求,使得互联网成为“正”“负”信息较量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去年下半年以来,喻国明学术工作室①开展了“基于中文搜索引擎大数据的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与内容建设机制”的课题研究,本文是其中的子课题之一“移动互联网年轻用户内容消费偏好研究报告”的一部分.针对年轻人群的百家号内容消费偏好,我们的研究沿着“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要时“一国两制”下信息跨地区的采集、传播和消费现象作出学理性的解释,指出其中符合普适性的信息传播规律的一面,并着重探讨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特殊的信息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厘清、归纳出“一国两制”条件下信息跨地区采集传播活动所适用的一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这表明促进信息消费、普及宽带网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技术改变生活。“宽带中国”战略和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将会带来怎样的发展、变化趋势?对纸媒、广电和新媒体等传媒产业会带来什么影响?
  传媒业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开放,潜力无限。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准备好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并设计好自己未来的路,才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6.
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信息消费的各项工作,会议要求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当前新媒体语境,通过具体的“数字乡村”媒介案例,研究“数字乡村”的概念,引发受众对“乡村振兴”的媒介微观认知;同时,本文还研究关注数字乡村的信息媒介与数治问题,并提炼出数字化建设中乡村群体信息传播与消费的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8.
信息失序概念框架的提出始于对“假新闻”术语的反思与批判,通过了解其“三类型”“三要素”“三阶段”,对框架建立基本认识,理解创造、传播和消费错误信息、误导信息、不良信息的复杂动机网络与多重构面。以对抗信息失序为目标,当前复杂信息环境下MIL教育面对两大挑战:从以信息核查能力为重心的技能式培养向提高自我认知、突破认知偏见跨越;建立系统性MIL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开发眼球     
眼球也能开发?这题目看起来有点哗众取宠。实际上我想说的是眼下的一个时髦话题,即所谓注意力经济。在这之前想了好几个其它题目,诸如“在别人的眼睛里活着”、“看人家的眼色行事”、“你的注意力是我的财富”,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很难概括想表达的意思。只好剑走偏锋,来一个别出心裁的题目,先抓住你的注意力再说。物质的消费依赖于吃穿住行,信息的消费只能靠感受,而人们感受的信息只有15%来自听觉,5%来自味觉和触觉,其余80%统统来自眼睛,因此信息经济莫如说是眼睛的消费经济。谁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谁就是赢家。在互…  相似文献   

10.
《报刊之友》2012,(11):148-148
美国西北大学官网2012年8月30日报道,《信息社会》刊登了一篇该校最新研究报告《驯化的信息浪潮:美国信息过量的观点》。该研究关注了传播学领域少有关注的“信息过量”与“媒介消费”的问题,其中指出过量信息并未使受众在选择、获取信息时感到手足无措,相反媒介信息多样性能激发大多数美国受众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史薇 《青年记者》2020,(9):44-45
在当今时代,使用新媒介上网搜索、购买、评价、消费各种信息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常态.为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和诉求,探讨该群体网络信息需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为高校、政府等相关服务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最近在北京10所高校开展了“首都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及需求调查”.调查共发放2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问卷有效率达95.45%.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中国出口数据持续不振;基建的逐步完善和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令投资驱动的潜力也在下降.在传统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地位越发重要.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同时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六大领域的消费.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日前,上海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确立了未来三年、五年、八年的信息化蓝图。到2005年,上海信息化发展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人均信息消费占消费总额比例、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网上实现比例分别提高到50%、10%和90%以上;到2007年,初步构筑“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努力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到2010年,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强、信息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高、信息经济发育较为完善的城市之一。“数字上海”…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下半年以来,喻国明学术工作室①开展了“基于中文搜索引擎大数据的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与内容建设机制”的课题研究,本文是其中的子课题之一“移动互联网年轻用户内容消费偏好研究报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对普通用户而言,Web2.0是一种不仅“可读”,而且“可写”和“可交互”的互联网。作为用户,对信息有完全的自我主动权,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制造者、管理者和传输者,实现了大众信息和个人信息在传播层面的完美结合。在Web2.0时代,生产能力强大的文化工业快速生产着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费品,快餐化的影像消费成了当今时代重要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6.
王燕 《新闻传播》2005,(6):50-5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全国各类媒体相继推出图文并茂、形式灵活、信息涵盖量大、涉足各消费领域的“另类新闻”消费类专刊,使以往难登新闻报道“大雅之堂”的、来自街头巷尾的流行信息发展成为目前各类报纸吸引读者眼球的特色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7.
梁雪梅 《报刊之友》2012,(11):149-150
当下消费社会中,奢侈品消费中的身体文化传播研究可从“奢侈”的历史入手。“身体文化”卷入传播领域,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受人类“好奇”本性推动,人们不断追求“奢侈”,将“身体”进行“自恋式投入”,因此奢侈品得以推陈出新。“身体文化”进入奢侈品消费的过程,好比“红楔刺白”:首先“身体文化”(楔子)在消费文化(蛋白)中不胫而走,成为主导论述话语,再直击核心(蛋黄)——奢侈品消费。结果,“蛋黄”穿破,和“蛋白”融为一体,意味着奢侈品消费充斥、填满了整个消费文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建构起新的媒介消费场域,越来越多的文化符号、文化商品被创造、生产和消费。“废话文学”是指主要出现在新媒体场域、看似传递了某种意义但实际却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文本。从通过反讽式的戏仿进行具有抵抗意义的生产过程到逐渐陷入自我指涉的漩涡,“废话文学”由最初受众意义的夺回与快乐的生产,最终走向了主体性消解与抵抗性被解构的结局,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且内容同样空洞无意义。这一生产消费的逻辑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互联网文化消费的悲观处境。  相似文献   

19.
陈燕  王艳 《现代传播》2005,(2):114-116
本文所说的“接力式传播” ,是特指在大众传播活动中 ,某一媒介以其他媒介业已传播过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通过重新筛选、制作和编排等把关手段 ,将信息再度传播出去的过程 ,而此次传播的素材也可能构成其他媒介下一轮“接力式传播”的内容起点。至于“初始化的信息环境”在这里则是指刚刚形成的信息环境。由于人类传播活动的不间断性 ,任何初始化的信息环境都面临着经由后继媒体通过“接力式传播”被即时整合和改造的命运———从而形成新的制约社会成员行为方式的符号空间。但一般来说 ,人们在消费“文摘型”信息产品的时候 ,往往是将注意力…  相似文献   

20.
郜书锴 《传媒》2008,(10):20-22
在一个网络搜索引领信息消费潮流的时代,不断强化的舆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几乎彻底改变了信息的采集与消费方式。对包括网络媒介在内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形势可谓今非昔比,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搜索引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放大镜”。在这样的媒介时代,企图在危机事件中控制信息流已经变得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