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2.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就改善中美关系以及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交换了意见。随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的对抗结束,走上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中美关系的转折是本世纪国际事务中重大事件,它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从敌对状态走向正常化的历史的回顾,探索和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这对保持和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不无益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干美国奉行亲蒋仇华的政策,中美两国处于长达20年的对抗…  相似文献   

3.
尼克松总统非常重视对华政策,上任伊始便指示相关部门研究美国的中国政策(NSSM14报告),并多次组织跨部门会议对NSSM14报告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接触加缓和”策略。之所以做出这一策略,中苏关系变化与台湾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中苏关系变化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中苏两国的分裂和对抗日益公开化,美国决定抓住这一难得机会,虽然力求在中苏之间采取中立态度,但是略倾斜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能完全接受中国关于“美国从台湾海峡和台湾撤军以及美国接受台湾是中国内政”的要求,但是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与调整,极力限制台湾的军事力量以及向中国大陆挑衅。为了缓和中美关系,美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主动采取缓和中美关系的措施、放宽经济和旅行管制。对于美国的不断示好,中国给予了积极回应。经过不断地试探与磨合,中美之间的“小步舞”终于合上拍。1970年1月20日,第135次中美华沙会谈举行,掀开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由对立走向缓和,由缓和走向正常化,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美两国来讲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美国中国学之父、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他本人对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以中国问题专家的身份,促使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以学者的身份,促进美国政府以及美国公民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认识。他提出的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对中美文化差异以及台湾问题的见解和重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77年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曾表示要继续推进对华关系,完成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但同时又把对苏关系置于中美关系之上;在台湾问题上也是瞻前顾后,使得中美关系在他执政的第一年内没有取得任何重大进展。随着美苏缓和的受挫,美国政府决心加快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终于就关系正常化达成了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的不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台湾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在不同时期对台湾政策的颤变,从而揭示出美国干涉台湾的目的以及导致中美关系不能完全正常化的原因,并对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方针以及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坚持按“日本式”实现中美建交;二是不承担必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义务;三是从战略高度处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从而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在中美关系中,经贸关系一直是维持中美关系正常化,避免其走向对抗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分析,指出了中美经贸关系在维护两国双边关系上的重大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中国利益代言人”利益集团的作用,并对基于经贸关系上的中美关系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推进两岸关系恰恰是打破“两国三方”博弈僵局的关键所在,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国家间对峙正式开始。六十年代末,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从我国国情着眼,为了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为了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和感情樊篱,迈出了与美国解冻的步伐。毛泽东同志一九七○年的会见斯诺、一九七一年的乒乓外交、一九七二年会晤尼克松,始终亲自掌握着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动权,推动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展。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两国签署了历史性文件——《上海联合公报》  相似文献   

11.
司徒雷登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有争议的人物。在中国的50多年,他先后完成了传教士、校长和大使三个身份的转变。在担任燕京大学校长期间,他为中国的教育和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46年出任大使后,他逐步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代言人,形成了自己对中国政局的独特观点,并在矛盾中履行着使命。1949年以后的司徒雷登逐步成为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对话再到正常化的一个缩影。在新时期,重新梳理司徒雷登的在华活动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助于中美两国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2.
熊晨曦 《历史教学问题》2020,(2):100-108,67
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卡特政府处理资产索赔问题时,在分析和借鉴尼克松政府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试探到首脑谈判,再到高层交涉,最终成功与中国政府签署解决协议。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过程凸显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卡特政府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决策的复杂考虑,以及对是选择先建交,还是先恢复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问题的抉择过程。就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进程而言,一方面,中美两国对促进经贸关系的需要加速了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资产索赔问题的谈判过程和最终解决也推进了中美两国在其它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但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对中美贸易合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材料一2002年2月28日 ,是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的2月21日 ,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 ,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上海联合公报 ,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正常化。材料二2002年2月21~22日 ,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在会谈中 ,江泽民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布什总统强调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材料三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 ,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错误行径 ,…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 30周年。这30年里 ,中美关系起起伏伏 ,但总的来说是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请运用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在 (   )洲东部 ,太平洋的 (   )岸。美国在(   )洲 ,太平洋的 (   )岸。近代美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2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年 ,首次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   )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   )国家。中美关系引人注目。在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   )问题举足轻重。4 .概括说…  相似文献   

16.
1972年 ,中美签署了上海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00年 ,美国大选问题闹得沸沸扬扬 ,最后小布什幸运当选美国总统。2001年4月1日 ,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一事使中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1年9月11日 ,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和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遭到恐怖分子袭击。美国问题热闹非凡 ,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着阴影。200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30周年。因此 ,中美关系和美国问题将是2002年文科综合试题命题的重要选点。本文现对这两个问题从政治角度、历史角度和地理角度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开始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先进中国人曾经最向往的国家就是美国。但在中国为建立美国式民主政体的奋斗过程中,美国并未帮助过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曾结盟抗日。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也曾兵戎相见,对立互斗达二十多年之久。此后,中国的外交战略又经历了从“一边倒“到“一条线“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确立了同世界所有国家友好往来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政策。一百多年的中美关系史充分说明,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依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对世界、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美两国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中国的孤立、遏制、封锁使中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台湾则是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在美国的援助和保护下,台湾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而使中国失去了一次解放台湾问题的机会,也使台湾问题至今仍是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29日江泽民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谈时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①1997年4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华盛顿发表讲话时,除指出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外,还特别指出:“我相信,不仅中国,任何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不会容忍分裂自己祖国的行为。经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应当更能理解中国人民渴望统一、反对分裂的决心和意志。”②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当局也多次重申,…  相似文献   

20.
1.关于新中国“建国第一年”的外交。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十章第一节说:“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的17国建立外交关系。”注解①说:“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共有25个国家承认新中国。”学生对这两句话常常理解不到位或有误,不少同学认为建国第一年指的是1949年,而对“与17国建交”和“有25国承认新中国”这两个概念不能正确区分。实际上,建国的第一年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1950年国庆这段时间,在这一年里,以苏联为首的17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另外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共有25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