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 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言文的精练.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本课. 教学难点 了解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让学生参考课后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2.
教学说明:《学弈》是人教版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通过弈秋教两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练,练中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的几点体会。【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和文字用法的感知能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文。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体会"知音"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②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③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④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②画出并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②理清课文脉络.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教学分为三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 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名人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故事.②多媒体课件(文字、海伦图片).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就像绳子上打了个结,在衔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学生升入初中后感觉文言文更加难懂难学,加重了畏惧心理。《童趣》是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本课的教学对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教学从教学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衔接,实现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文言文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 本课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包括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福楼拜等多位英杰.而本课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人物,虽为文言文,阅读兴趣却十分浓厚.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想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材教法、洞悉高考命题趋势等方面下足功夫。一、学生及教材现状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对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  相似文献   

9.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是一篇文言文,寥寥五十余字,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巧妙对答展现了精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了机智风趣的人物形象。本文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组的首篇课文,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学习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古文意思,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机智风趣,初步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设计理念《滥竽充数》是一篇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要让学生接触文言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诵读中体会我国古代文章的精妙之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出韵味,读懂故事,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滥竽充数》还是一则短小有趣的寓言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堂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之  相似文献   

11.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根据文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网络查询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统编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意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语言、感知文言文的语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读准读通课文。二、借助译文,了解文言文大意,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三、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文言文的优美。四、体会文章含义,明白世上本无鬼,心疑生鬼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体验,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品味人物内心,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3.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课文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文言文阅读,困扰着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生态探究法猜读高考文言文,猜解感知词义,推知"未知",在文言文阅读中真正做到"死去活来"。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而目前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现状却是沉闷、枯燥、效率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部分教师积极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一种启蒙学习,能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特征的了解,为中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言文的教学定位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策略,通过朗读、积累、运用等途径,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自觉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教学,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本课知识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连减法的意义,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计算.……  相似文献   

19.
吕辞 《语文天地》2016,(4):78-79
学习文言文需要整体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意思。因为只有整体感知后,了解了文言文所写的大致内容,才能知道主题是什么。理解词语、句子是理解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然而不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单独的字句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意诵读与感知、拓展与传承。一、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培养语文阅读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大都是采取教师"解词--串讲--翻译"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根据新大纲的要求,这种方法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因而改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文就文言文教学谈谈笔者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