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为主要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评价教学的有效性,不能仅从教师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来描述,而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评价。要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写作教学中获得发展,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就必须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表达和想象的自由还给学生、创建促进学生写作的环境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感受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用“动静皆为发展”的观点设计复式教学过程,就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一切按学生发展的过程来考虑课堂活动。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以求得复式班学生的个个发展,人人各个方面发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动为发展,要改进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韩文永 《家教世界》2013,(4):144-145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所有的出发点应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关注每一位学生,以此来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校的管理者要明晰办学理念,塑造文化精神,做学校发展的引领者;要坚持文化立校,打造活动文化,做学生道德实践的推动者;要优化育人环境,培育人文氛围,做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者;要彰显学校特色,促进个性发展,做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者。学校的管理者就是要走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来“立德树人”,从而奠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有别于科研院所,是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为其中心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理应把教育当做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培养。  相似文献   

9.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要做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教学设计所做的学生研究,即通过学生研究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二是针对学生发展个案的学生研究,即通过研究单个学生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这两个层面的学生研究使笔者受益不浅。本文将着重围绕第二个层面的学生研究浅谈如何通过关注个体学生带动全体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动手做”是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还要以做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动手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思”的自由、“思”的路径、“思”的层次“、思”的深度等方面引导学生做,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提升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评价?老师们常会冒出这样的想法:评价就是考试。用一张考卷来鉴别学生的好与差,根据考试的结果,说明学生学习情况。也常听说要更新观念,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要替学生选择做什么,替学生决定怎样去做,最后对其结果进行评判,一切都是教师在一手包办。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助长了道德教育中的形式主义作风。究其原因,教师什么都要教而且什么都要用理性的方法来教,这是一大误区。教育的逻辑、道德教育的逻辑、教师与学生的逻辑呼唤教师的"不做",教师的"不做"应是不干扰、不干预、不破坏、不中断学生道德发展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积极的"不做",而不是不作为,不行动。  相似文献   

13.
设计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一般就是让学生简单地做教材后的练习题,或者是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册的题目,导致很多学生将课后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或者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这样对待作业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设计多样化的语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卫东 《成才之路》2009,(35):27-27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新课改之路该如何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我认为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说: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作文教学,是对动手  相似文献   

16.
生本教育就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做法带有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凭借教师接受知识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弱。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语文能力,这是当前许多老师都在尝试的课题,我也愿意把自己所做的一点东东拿出来与大家共勉。一、在收集作家生平的资料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记得本人自己做学生时,每当新课伊始,老师往往很详细地介绍作者的出身年月,某年某月,所作所为。老师喋喋不休地介绍一通,可留在脑中的微乎其微。后来,自己做了老师,怕学生忘记,要求学生做笔记…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先生的论述,阐明了教学做三者的辩证关系,点...  相似文献   

20.
王东星 《教育探索》2008,(3):123-124
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交流来实现有效管理的管理模式。当前,作为学生管理者,应该强调运用情感管理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情感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树立管理者良好的榜样形象;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正确运用情感激励学生;运用民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运用网络工具增进情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