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欺凌的发生与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有关。对西部五省的4744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越高,校园欺凌行为越少;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负向学校归属感,进而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实施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创建关心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校园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2.
认知神经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基于情感的思维"是可能的,它是指把情感本身所包含的复杂认知因素和过程涵盖进来,用以指称人在加工和处理传入信息的同时,运用情感来统合信息并做出反应或决定的思维方式与能力。情感思维的作用有正向度和负向度之别,体现了不同情感思维中的正/负驱动力,"情感计算"则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在心理学研究中,情绪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个性化心理反应。由于每个人的内心需求不同,因此,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会不一样,这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或负向情绪和正向情绪,符合人类内心需求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情绪就是正向情绪,反之则是负向情绪。比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己掌握了某种演奏技巧而兴奋,或因一次演唱失误而沮丧。这些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对学生的声乐学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学习中情感障碍的特征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愉快、憎恶、热爱、仇恨等.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方式对184名河南省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一般,其中生活满意度、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年龄、婚姻状况、所任职务和经济收入等因素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范蔚 《今日教育》2004,(4):16-18
自我价值感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我进行评价之后,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正向情感体验。自我价值感本质上是一种高级而稳定的情感,是个体肯定自我价值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产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是以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而且只有肯定的自我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  相似文献   

7.
浅议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是认识主体与现实物质世界相接触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感受及外在的情绪化表现。情感作为一种敏感性、多重性的心理信号,是以客观物质世界对认识主体主观心理世界的满足程度为基础的。当客观现实世界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时,人们便会产生欢乐、愉悦、自豪、崇敬、期望、自信等正向心理感受;当客观现实世界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人们就会产生痛苦、悲伤、羞耻、忧郁、憎恨、自卑等负向心理感受。情感一旦产生,便会对主体产生影响,进而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动机。因而,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情感因素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8.
奖励和惩罚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两个极端的表现是要么认为奖励无所不能,要么就是谈“罚”色变。其实奖励与惩罚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言各自具有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在教育中,应注意奖惩的使用艺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正向效应,减少和避免负向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学视角切入,对散打运动项目特点进行揭示,阐释散打运动对于个体人社会属性发展的二元价值。散打运动攻击性强劲,是一项力求速度与力量契合、体现阳刚之美的运动项目,彰显身体技术的文化现象。当个体人习得之后,将会对个体人的社会属性价值观产生正向教化或者负向影响,进而影响个体人的社会实践过程。因而,以二分法的观点审视散打运动的社会价值,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深度思考散打运动所裹挟的教化传统,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
以连通主义理论为视角,阐释了二语隐喻习得中的两种母语迁移现象,在隐喻习得过程中,母语既能产生正向迁移,也能产生负向迁移。指出教师在教授隐喻时应持正确的态度,运用强化文化学习观念、加大输入量来抑制负迁移的发生和注重个体差异这三种策略来减少或尽量避免负向迁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智能课堂助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技术与学生自然交互,实现趣味性学习、个性化教学。从大学课堂情境、学具、教具、资源4个方面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智能课堂助手与学生自然语言交互的课堂教学架构,并实现课堂教学具体应用。研究发现,智能课堂助手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积极影响,智能课堂助手正向影响学生课堂情感状态,正向情绪高于负向情绪,课堂不良行为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持肯定态度时.他就会感到愉快、满意和热爱等,持否定态度时,就会感到厌烦、愤怒和憎恨等。心里学研究表明,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有关,人的主观情感是可以适时调整的。本所论说的情感分配是指情感主体由于其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情感投射的差异现象.如当客体满足了情感主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时.主体就会对它投射贬斥、厌恶和冷落等情感。  相似文献   

14.
朱宁 《快乐阅读》2011,(19):20-21
情感是指一个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恨等,都属于情感范畴。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客观现实,由于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存在差异,人们会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的进步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同一范畴,它的培养对象将直接进人社会各个领域,因此,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更直接更显著。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根据它对社会的作用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对促进个人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所起的作用;负向功能是指高等教育中妨碍个体健康发展、阻碍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面。本世纪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作为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既要认识和重视它的正向功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正向作用表现为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起导向作用,德育可以推动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心理健康等。负向作用表现为德育问题有时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德育会引起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冲突,德育工作可能使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上出现归属问题或工作空间受限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道德信仰危机的价值双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于社会变革基础之上的道德信仰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思想混乱和社会行为失范,思想和行为上的无序现象又促使人们急欲去消除这种现象。实际上,道德信仰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价值双向性。道德信仰危机本身具有不中避免性,所要消除是的它的负向价值,所要弘扬的是其正向价值。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们对自己与对象世界所结成的价值关系的感受和评价,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或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的思与“诗”相互沟通则形成独特的、具有人类共同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在于以诗性自由,按照生命形式虚构情感幻象,赋予其心灯朗照的精神内涵。情境是感性现象和超感性现象的合一,“情感的深沉象征”。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愉快、憎恶、热爱、仇恨等。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功能不仅具有正向性,而且具有负向性。教育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教育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异常条件会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并派生出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可以看出,在风险社会中,社会危机的"解属性化"、个体生活的"解常规化"和文化系统的"解传统化"对当代教育功能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