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教育机构,这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从教育这一功能而言,博物馆的教育是通过对历史信息的传播米完成的,所以博物馆又是信息的传播机构,它将历史遗存、历史资料所承载的历史内容及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设计、陈列、展示等手段,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再现出米,将已经成为过去的、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机构,“丝绸之路周”活动包含了展览、活动、研修班、学术专著等丰富内容,旨在弘扬丝路精神,通过媒体的宣传、活动的举办,将丝路文化与博物馆教育结合,发挥特有的功能,是一种具有新意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从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理论入手,从时间、空间和时空融合的新媒体传播三个方面回顾“丝绸之路周”的整个传播路径,解析活动传播细节。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远古的图腾、火光、敲鼓、舞蹈、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传播途径,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其重新进入“读图时代”,这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更为直接的、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陈列和展示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也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从博物馆视角来探讨信息的视觉传播,浅析在视觉文化下博物馆视觉传播的新模式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单纯的文物标本的收藏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为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信息资料咨询机构。社会办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博物馆收藏、整理和研究标本,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和生产部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一方面作为历史文物的收藏场所,另一方面又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在验证文化传播效果的过程中,博物馆、志愿者和受众,这三者的关系紧密相连。其中博物馆享有文化传播这一职能,志愿者是实施文化传播的主要角色,受众反馈是文化传播效果好坏的直接体现。在这样的基础下,志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主要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反馈就成了影响博物馆文化传播效果的三大因素。所以为切实保障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效果,还需要从管理、技术以及志愿者个人层面入手,探寻真正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以互联网与手机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方式和空间,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博物馆将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如何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博物馆信息传播能力?本文将从新媒体、博物馆信息传播等基本概念分析入手,介绍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研究新媒体下的博物馆信息传播基本特征,探讨新媒体可能对博物馆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的场所。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就是依靠信息传播途径来实现。本文从博物馆信息的传播过程入手,通过列举传播过程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各个模式的演变过程,提出最适合博物馆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并且着重分析模式当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向来被视作是进行文化、历史、科学方面教育的极佳场所.同时,作为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一个分支,博物馆和展览传播的研究更加倾向于开放地接纳传播领域的相关理论.本研究以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园林"特展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体采访的质化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受众对展览的观感和理解,从而揭示在博物馆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以及促进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出现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已是必然之势。新型的社交网络媒体微博,因其具有传播迅速、受众范围广泛、即时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现代博物馆展示自身形象、吸引游客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了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在新浪微博中的页面设置、微博内容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力求得出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为其他博物馆的微博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毕若雪 《新闻前哨》2022,(18):42-44
融媒纵深发展背景下,构建文化品牌、塑造文化现象已成为提升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道路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具有较高的宣传价值。而红色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红色博物馆品牌传播相结合,分析武汉红色博物馆品牌传播现状和问题,以期提出为武汉红色博物馆品牌传播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