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9月,笔者参与采写的《灯亮了,心亮了,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主)——从姜堰市沈高村看“三解三促”的“民心效应”(副)》获得第16届江苏新闻奖。此前,笔者2012年度参与采写的4篇新闻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江苏省网络好新闻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  相似文献   

2.
我搞新闻写作是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的,到眼下已有两年半的时光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先后在中央、省、市、县新闻单位发表了一些作品。1985年我采写的《两亲家》荣获省好新闻二等奖,《晚娘心》获1987年扬州日报社“美在家庭”征文三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最近又发表了我采写的一篇特写。有位朋友半真半假地对我说:“你能发表那么多的  相似文献   

3.
一名合格的科技记者,最基本的“功课”应该是把深奥难懂、题材重大的科技原理和科技事件,通俗地、浅显易懂地传达给读者,而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重大的科技新闻,则是其较强的新闻采写能力的体现。笔者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跑科技线,先后采写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科技新闻。其中,《红嘴鸥可能“断子绝孙”》获2000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受到省、市新闻界同行好评。我在科技新闻的采写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一条好新闻的发现,一篇好作品的产生,最需要的是记者的细致观察和创造性思维,在科技新闻采写中尤其如此。细心观察:从“正常”中发现疑问生活中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者,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者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 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1986年以来,我先后有11篇作品荣获河南省好新闻奖,有20多篇作品获濮阳市广播好新闻奖。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体会到,增强创优意识,是写出好新闻的关键一环。 所谓创优意识,简言之,就是在采写新闻中,要有从自己手里出好稿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要出好稿,就要了解好稿的基本特点。我觉得好稿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重大,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二是题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采写的消息《乡镇干部"走读"亮红灯》获温州市"三个代表"学教好新闻三等奖。这是笔者不让好新闻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的又一次实践。细细算来,笔者在报道组工作的四年里,已有十篇稿件获华东地区和省、市级好新闻奖。记得有人讲过:"有两类记者,一类像鹰,看中了目标,直扑下去;另一类像‘长脖子老等’的水鸟,只等东西流到嘴边才吃。"有时候,好新闻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稍不留意它就溜走了。所以,为了抓出独家好新闻,我们应当成为新闻战线中的"鹰"。1999年我采写的一篇社会新闻《她倒在"法轮功"练功场上》获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当时,痴  相似文献   

8.
我采写的短新闻《火车嗓门变小了》获得了中国企业报新闻奖二等奖。回想采写经过.这篇稿子是从一次工程验收会上“拣来”的。  相似文献   

9.
1997年11月份,我采写的人物通讯《为带大家上岗,我情愿下岗》,分别获上海市和江苏省企业报协会199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中国企业报协会1997年度好新闻二等奖。这是我走上新闻岗位后,获奖档次最高的一篇作品。1998年5月7日,在上海市企业报协会好新闻颁奖会上,复  相似文献   

10.
有些作者看到别人不断写出有份量有影响的好新闻,非常羡慕,同时又为自己总是写不出好新闻而伤感,埋怨运气不好,机遇不佳,好新闻总是轮不到自己碰上。新闻采写中到底是否存在“机遇”?回答是肯定的。据我个人所见,新闻采写中的“机遇”似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巧遇。譬如:一座楼房突然起火,这时你正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我和同事侯法洁等采写的录音报道《乐亭人的生育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人口好新闻三等奖、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人口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下面,我就采写这篇报道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12.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13.
1984年度至1985年度,我们南通日报共有16篇(件)新闻作品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其中通讯员单独采写、或通讯员与记者联合采写的共有9篇(件)。海安县通讯员刘宁采写的小故事《深情》,不仅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而且还获得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报通讯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编辑的水平再高,本事再大,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1月25日,由150多名经层层筛选上来的“老记”参与角逐的首届“泰山新闻奖”揭晓,获奖者仅5名。在这次山东新闻界最高奖的评选活动中,有一个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唯有他,是省级以下新闻单位荣登金榜者。他,就是吕熙祥!从事新闻工作35年来,他共采写了1500多篇新闻稿件,其中40多篇获大众日报、省好新闻奖和全国好新闻或好作品奖。他是山东省第一批评审通过的主任记者,是全省地市新闻界第一批和潍坊市报界第一个高级编辑。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5.
说实话,当记者谁不想写好新闻,作为一个地方记者,我也有这份“野心”。 可是,说来也巧,从1984年,一直到1991年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揭晓,我有8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奖。 1984年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 1985年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与乡长的对话》,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  相似文献   

16.
新闻同行都知道,采写独家新闻难,而在一个为广大群众和众多新闻单位所关心的重大事件中,能先于其他新闻单位采写到独家新闻,则更难。《新华日报》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六日一版显著位置刊登的《袁伟民纵横论英雄》(获江苏省1984年好新闻一等奖),就是一篇先声夺人的独家专访。请看文章的开头“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昨晚刚从美国洛杉矶回到北京,今天首先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昨晚刚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业内人都熟知文衍修。作为“战士”,他是广播行业的“获奖专业户”:先后有40多篇新闻作品获广西新闻奖和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奖、6篇新闻作品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8.
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作者简介:施锦昌,文学学士,1947年出生于江苏启东农村,1970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20多年来,发表各类新闻稿件千余篇,有52篇获全国、省级奖励。其中,采写的消息《世界寒树本是绿色世界》获全国地质好新闻一等奖,消息《九大行星会聚》和刍木相撞...  相似文献   

19.
获奖的感慨     
在一次好新闻颁奖仪式上,一位记者接过获奖证书后说道:“我的会议新闻获奖是头一回,这将激励我研究、采写好会议新闻。”听君一席话,感慨何其多。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谁都或多或少采写过会议新闻。可到推荐评好新闻时,尽管有的会议新闻还可以,但作者不敢自荐,新闻单位也不愿评。这也难怪,现在会议报道太多,新闻单位和读者都在呼吁压缩、改进会议报道。于是,评好新闻活动就较少考虑会议新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压缩”,不是取消;“改进”,是为了把会议报道搞得更好。说到底,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采写的一篇言论《踢好“后三脚”》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度报纸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言论已连续四年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这些言论之所以能获奖,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挖掘出了改革开放中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新闻评论的焦点,最终聚集了评委们的视点。 从深入采访中挖掘“闪光点”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各种新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