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国际中文的文化教学中开展地域文化教学,有利于在突出办学特色、丰富文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留学生专业了解留学所在地的文化,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文章基于哈金森和沃特斯(Hutchinson&Waters)需求分析框架,结合地域文化相关理论和前人对云南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云南两所高校的179名本科留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云南地域文化特色和学习者需求,参考相关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体例,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四个部分,设计编写了云南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以期为云南高校开设地域文化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烁 《江西教育》2014,(4):44-44
学校处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之中,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课程资源的构成、课程实施的对象、课程实施的环境等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而其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性质,湖北襄樊市第二十五中学巧妙利用襄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开展地域文化活动,将学生探究与创造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学科和领域。  相似文献   

3.
学校处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之中,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课程资源的构成、课程实施的对象、课程实施的环境等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而其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性质,湖北襄樊市第二十五中学巧妙利用襄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开展地域文化活动,将学生探究与创造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学科和领域.  相似文献   

4.
开发和建设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地域文化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开发地域文化资源的角度,认识陇右文化独特的课程资源价值,寻求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对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人们创造和改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地域广大,文化多样,地域文化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地域性、丰富性、亲缘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特征,使其在对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定位、对课程的诉求和课程内容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校本课程已经渐渐地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与品牌。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它的"牌",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源泉和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加有利于吸取地域文化的营养与拓展视野,同时校本课程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更新,实现相辅相成,为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在宏观上要重视地域文化的筛选和整合;微观上要将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领域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相融合,使地域文化更深入地进入幼儿园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8.
国际学生课程因受疫情影响现阶段多数转为线上,而造成课程开展难度较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成为当下国际学生课程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社区关系视角,梳理了现行国际学生教育事业中文化体验课模块化、地域化和异步化的基本特征,针对特征总结得出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传统常态化”“地域特色化”“影像可视化”的发展现状,着力探究基于社区关系而构建的“家—校—生”一体化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模式,通过分析新时代国际学生社区文化体验课程模式构建中课程时长较难控制、协同完成存在风险、课程质量评价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了社区关系视角下的国际学生文化体验课程模式的实施路径,即师资互通共融、资源互用共享和共建社区家长学校。  相似文献   

9.
项目释义姑苏文化课程,是将姑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把姑苏文化的浸润和传承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构建系列校本教材,统筹安排课程实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形成地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姑苏文化"精品课程。项目内容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学校将姑苏文化课程有机融合在语文、数学、历史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与特色,结合校情,发挥教师特长,开展以"情系乡土,弘扬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通过采取探索课堂模式、编写教材、多元评价、家校联合、艺人指导等措施,形成了独具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保障校本课程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到今天,它的保护和传承往往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传承不是千古不变的原版沿袭,而是靠不断的改良变化、不断的加入新的元素、不断的融进新的理念,才能使其"生生不息",才能令其"源远流长"。本课题主要是以大连庄河地区的剪纸艺术为主,结合其他地区及相关艺术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以及发展现状,来探讨如何针对本地区的特色和现状,更好的使庄河剪纸等非遗文化在被妥善保护的同时,又能更适应当今社会地区性文化经济的发展,并提出较为实际可行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核心资源,具有地域性、传统性、民俗性、独特性等重要特征。地方特色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独特的贡献价值。从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链的三个环节出发,研究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化、传统产业文化化和传统技艺文化产业化等不同的三种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只要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把握好各种模式发展关键,就能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开发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来。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对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及地方文化传承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以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以道德教育为主要举措,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学生公寓是学生课堂之外思想教育、学习生活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地方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应融入区域文化元素特点,剖析地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策,以期更好利用学生公寓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5.
邓峰 《湘南学院学报》2011,(4):16-19,22
汝城热水温泉以其水温之高、地域之广、流量之大、元素之丰,全球罕见而著称,根据汝城热水温泉文化特色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深度挖掘温泉文化的对策.(一)提升温泉地文化内涵,挖掘温泉传统文化资源,配套设施体现地域文化;(二)充分展示温泉泡浴文化;(三)认真地进行市场调查,细分好自己的市场,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确定...  相似文献   

16.
当代乡土文学继往开来 ,展示出我们民族和时代的风骨神韵 ,它可划分为“理想化的乡土”和“批判化的乡土”两种美学格局。当代乡土文学盛而不衰 ,蓬勃发展 ,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背景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符号的再运用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地方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命题。在武夷山悠久的茶文化中,建盏以及它所承载的符号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大武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现代消费社会背景下,建盏具备了商品符号现代转向的多重指向性,为传统符号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现代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真性是文化景观的本质属性,文化景观旅游的本质是将原真性,也即本土化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业.经济全球化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发展的同时,全球化元素注入到文化景观.目前对文化景观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与内涵、影响机制、旅游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其中,文化景观旅游的影响机制及其演化过程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文化景观旅游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目前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泉州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闽南服饰美有丰富的艺术文化元素,蕴含重要的审美价值,教师通过挖掘适宜的服饰文化内容开展美育,建构多元的感知渠道,能提升幼儿对闽南文化美的欣赏、表现、创造的能力,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本土文化的情感,弘扬优秀闽南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时间积淀形成的为这一地区的人们所广泛认同和接受的各种自然人文元素的总和。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人文精神之根。挖掘研究地域文化要增加贴近性;注重系统性;结合社会热点;采用更广阔的文化坐标;深接地气,广闻博览;甘于寂寞,千锤百炼。地域文化研究还要探索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