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定彝族纳苏布上的四方八虎图是彝族传统的民族艺术之一,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彝族古老朴素的阴阳观和虎图腾崇拜,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通过调查,阐述了彝族《四方八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保护性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虎以其威猛而著称并成为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进而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彝家驱邪迎祥的虎祖保护神。虎节对于彝族来说,就是虎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对于中华文化而言.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意义,远远大于其他文明对于虎的凶猛和花纹的外在崇拜。中华虎文化多元共融,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魅力独特,那么作为一种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正是彝族虎崇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现象,是民族繁衍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滇、川、黔彝族以"罗罗"自居,自命是虎族的后代。在彝族文化中,虎是天地之源,是虎造天地而生万物,一代又一代彝族人民智慧的积淀,形成了彝族虎图腾文化。彝族先民的丧葬习俗就是虎图腾文化的具体体现,彝王披虎皮显示身份,葬礼中通过披虎皮火化而葬入向天坟中,朝向一定的星辰,生前是虎族死后亦归于虎族,是对民族"人观"的阐释。彝族虎图腾崇拜是族群身份认同、文化教育、生产生活应用等功能的体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归属。  相似文献   

4.
彝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虎、畏虎、敬虎、祭虎的民族,彝族先民不仅以虎为象征,以虎为祖先,以虎为自称,而且认为在危难时刻会得虎神的庇佑.彝族的虎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彝族深厚古文化的遗存和积淀,也是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梅葛》是彝族的创世史诗,透露着彝族古代社会的信息。史诗中的“蚕丝”一章,取材于姚安等地,姚安是滇中、滇西丝线生产的中心,“蚕丝”一章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民族团结的印记,是彝汉各族人民,是边疆彝族与中原,四川等内地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结晶。史诗中另一个问题是虎图腾崇拜的问题,作者认为是衍生图腾。  相似文献   

6.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老虎抱蛋”的发源和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彝族儿童民间游戏“老虎抱蛋”的发源和变迁,论证了该游戏起源于彝族的虎图腾崇拜。“老虎抱蛋”游戏名称和游戏方式的不同,是一个从反映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到反映当地人们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再到直接而纯粹的游戏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7.
彝族神话依托彝文的记载和"贝玛"的吟诵得以流传至今,彝族神话分别以虎、水和母题作为创作源泉,反映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同时,彝族神话的繁荣分别从内容、载体、思维和题材四个方面对彝族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跳虎节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柏小麦地冲彝族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组合体,虎节及虎崇拜是其独特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图腾与自然崇拜、农耕祭祀、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双柏小麦地冲彝族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组合体,虎节及虎崇拜是其独特环境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即虎图腾与自然崇拜、农耕祭祀、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太平广记》是宋人编撰的小说故事集,以唐代的作品居多。其中,虎类精怪故事占据了八卷的篇幅,本文主要对《太平广记》中的虎类故事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此类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对虎类精怪故事的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八板》、《六板》和《虞舜薰风操》这三首不同曲名的乐曲,都是《八板》的异名同曲,所不同的是《八板》是68板、《六板》是60板、《虞舜薰风操》是48板。《八板》也称《老八板》(它与加花乐曲并用时才称它为《老八板》),乐曲的曲名是根据每一乐句都是八板(八拍)而得名,一乐句俗称"一大板"。《八板》全曲有八个大板,在第五大板后加四板。民间传说:(1)象征四方即:东、南、两、北:(2)象征四季即:春、夏、秋、冬。全曲  相似文献   

12.
论巫与傩——兼论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巫先于傩.初民对神灵的祈求方式,主要是采取祈祷和献祭两种形式来实现其目的.具有原始歌舞表演性质的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是巫文化与傩文化的汇融,反映的是彝族先民祈求祖先、神灵保佑生产发展、人畜兴旺,并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3.
《作祭献药供牲经》是彝文作祭经中重要的一章,作祭是彝族追悼死者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借以在阴间消除痛苦走入光明之路。彝文《作祭献药供牲经》是彝族作祭时亲属向死者献药时所诵的一种经,追悼亡人生前成就,死者在阴间服药后,可以免除疾病的痛苦。彝族历来就有关于"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彝文《作祭献药供牲经》的内容涉及彝族原始宗教的诸多方面,据此我们可以窥探有关彝族"祖先崇拜"原始宗教信仰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指路经》是一部艺术品味较高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历史渊源、宗教文化积淀很深的经典文集,是反映祖先迁徒路线图的祭经。各地彝族《指路经》范围广泛,内容不尽一致,各有特点。选取威宁《指路经》为切入点,在理论方面用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取调查资料,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即文化人类学和文学两学科交叉对其分析,从而揭示原始宗教信仰对威宁彝族精神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族“於菟”舞与彝族的虎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族“於菟”舞与彝族的虎节马光星,辛玉琴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年都乎等土族村庄,相沿一种驱赶“於菟”的习俗。对此,乔永福、赵清阳等学者曾分别撰文作过介绍。尤其乔永福先生的《楚风土舞跳於菟》一文,以“於菟”这一当地土族群众对虎的别称入手,对“...  相似文献   

16.
彝族文献《孝敬父母经》借清顺治帝之口谕向世人宣讲为人为子之道,教育子女如何感恩戴德孝敬父母。彝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对当代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孝敬父母经》所反映出的传统彝族社会的生育观念和养老模式,也能为彝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在《国家宝藏》中,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千里江山图》一经亮相便惊艳四方。这幅名画中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为何一幅千年古画依然色彩鲜艳、流光溢彩?下面就让我们来探寻其中的奥妙吧。青绿山水与矿物颜料《千里江山图》是我国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种绘画创作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在隋唐更为流行。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最具代表性,他常用  相似文献   

18.
在滇南彝族地区,流传着一部成书于清代的彝文古籍《吴三桂野史》。该书并没有完全照搬中央朝廷或汉族一方的立场叙述模式,对吴三桂的评价也和汉文史料有所差异。该书在史实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增加了彝族视角、彝语地名,以及彝族打鸡卦占卜、歃血结盟、彝族土司及土司兵马等具有彝族文化特色,反映了当时滇南彝族对高大上的国家史、改朝换代史等主流历史的主位认识,从中可窥探清代滇南彝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9.
流传于云南武定、禄劝一带彝区的彝文《劝善经》成书于明代,是现存木刻版较早的本子。《劝善经》通篇以道教《太上感应篇》为母题,结合彝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进行说教,其中的"解说"部分保存了大量彝族的民俗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和民俗变迁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彝文古籍跟汉文古籍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而在某些方面,更显出特别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彝族创世史诗的《査姆》,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彝族生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远古生活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重点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