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夫一妻制是迄今为止人类家庭史上最高级的家庭形态。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是以爱情为唯一基础的家庭形式,它体现了男女平等和妇女的真正解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一夫一妻制理论,并科学预见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在未来新社会的发展状况。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构建和谐家庭对于进一步推进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夫一妻制是迄今为止人类家庭史上最高级的家庭形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一夫一妻制理论,并科学预见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在未来新社会的发展状况。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建立以男女平等、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一些不利条件。构建和谐家庭,必须充分认识一夫一妻制的进步意义,不断提高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质量,深入批判性自由论,维护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恩格斯以大量的历史材料分析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论述了家庭发展、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阐明了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揭示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婚姻、家庭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动物到人类逐步演变而形成的。恩格斯首先从婚姻,家庭问题着手进行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有许多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法学家对婚姻问题作过研究,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没有把婚姻家庭组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变的永恒范畴,因而至多只能搜集罗列一些有关婚姻、家庭的历史事实,却不能揭示出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巴可芬、摩尔根等人,才真正开始了对婚姻,家庭史的科学研究工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写于1884年3月底至5月26日两个月间,同年10月在苏黎世出版问世,至今整整一百周年了。《起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阐明原始公社制度发生、发展以及它被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论证婚姻家庭关系在不同社会经济形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上,文化上,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力,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力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这种婚姻,家庭制度的确立,妇女地位的演变经过了数千万年的变革,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婚姻家庭变化发展的历史,并为妇女的解放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本文结合恩格斯《起源》一书谈谈对婚姻、家庭和妇女解放等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7.
韩玉 《华章》2011,(31)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感到惶恐万分.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使工人阶级离开夺取国家政权、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斗争的正确道路,他们散播各种谬论,大肆鼓吹国家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可以调和敌对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反动宣传,严重的侵蚀着工人队伍和社会主义运动.为了批判资产阶级的谬论并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起源》一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粉碎了资产阶级的反动谬论.该书无论是从基本观点上,还是从方法论上,都对今天的民族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发表他的“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光辉的典范著作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我们去探索研究。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始终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出发,从对剥削者进行阶级教育出发,在广泛吸收了当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详细的资料、深刻论述了人类社会从私有制、家庭、氏族和国家一步步的发展历程,有辨证的、历史的、唯物  相似文献   

9.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有关社会历史现象和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翔实史料为依据,考察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殊发展规律,阐释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历史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乃至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力作,深入学习这一著作,对正确认识原始社会的基本状况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等问题,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婚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的。婚姻的基础是婚姻关系的重要内容。因而,研究婚姻关系及其历史发展,就不能不涉及婚姻的基础及其历史发展的趋势问题。 恩格斯在他晚年的不朽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历史发展趋势,而且第一次系统地从性爱的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婚姻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科学探讨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专著,其中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2.
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是家庭法立法的指导思想,又能体现家庭法规范的基本精神,它贯穿家庭法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以家庭法为主导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英国家庭法实现了从父权至上到儿童权益最大化、由夫妻一体主义到夫妻别体主义、由永不离异到破裂主义离婚原则,并始终坚持了一夫一妻制原则。从家庭法基本原则的变迁,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英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13.
对法律起源问题的有关争论,根本分歧在于对法的本质及其特征的不同理解。只有在对法本质及特征进行科学探讨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理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法起源观。  相似文献   

14.
爱情意识是历史的产物,它的起源、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和婚姻制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群婚制时,属“单纯的性欲” 阶段,没有爱情;对偶婚时产生了爱情的低级形式“古代的爱”;一夫一妻制基础上产生了爱情的高级形式“现代的爱”。私有制导致了现代爱的产生,又不让它成为婚姻的基础。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在全人类彻底实现以现代爱为基础的婚姻。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对婚姻道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一方面把人自身的生产纳入社会生产系统中,使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贯穿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进而阐明了两种生产理论;另一方面恩格斯探究女性受压迫的私有制根源,并强调女性解放只有通过变革私有制、参与公共事业及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才能得以实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蕴含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妇女解放思想对于推动新时代均衡两种生产发展,深化社会性别平等实践、改变传统家务劳动的低质观念,以及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以往对史前社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化晚年马克思特别是其《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思路,写作了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代表的史前社会研究著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前社会理论,完善了唯物史观。在这些研究中,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关于史前社会历史分期的方法论原则;依据两种生产理论阐明了史前社会的结构;系统地阐明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通过对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原始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比较,证明了东方农村公社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7.
在《法哲学原理》中,家庭是黑格尔伦理观念发展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中,黑格尔阐述了自己的婚姻家庭观,认为婚姻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而家庭则是以爱为本质的直接的伦理实体。既深刻又片面,深刻于伦理性的突出,片面于经济关系的遮蔽;同时倒置了家庭与市民社会、国家的关系;且充满了对于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历史,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牵手走过的历史。不论是禁忌森严的中世纪还是冲突剧烈的二十世纪,男人和女人的情爱、扶持、相濡以沫都是最令人心仪的美好神话,爱、性和生育将各自为政的男人和女人紧密联结为一个整体,他们或为姻亲、或为情侣共同承担延续人类的神圣使命。可是自从人类有了等级的区别,男人和女人就成了不同等级的类,恩格斯认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阶级对抗,与一夫一妻制显示的男性与妻子间的对抗同时发生,第一次阶级压迫与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也同时发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分工概念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恩格斯认为,用分工的观点最容易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产生分工的基础和直接原因,但分工是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并且是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等历史过程的实现形式。分工导致了对偶制家庭向专偶制家庭的过渡,随着分工的发展,私有制、阶级与国...  相似文献   

20.
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研究远古人类社会的名著,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光辉范本。虽然读起来似觉枯燥,但却是治史者的必读教材。它不仅揭示了原始公有制社会产生发展以及家庭、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