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贾春晓 《科教文汇》2008,(4):154-155
卡夫卡以他特有的天才般的敏感,诗意般的触觉将人类的悲剧牢牢抓住,并发掘得更深,人们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被缤纷的物质生活掩盖过去了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本文浅析卡夫卡的两篇小说作品:中篇小说《变形记》,长篇小说《城堡》,加之对一些有着相似意境的黑白电影的比较,以此来展示卡夫卡的充满矛盾特色的文学世界:充满孤独感与恐惧感而无限悲观的“黑色”世界:因存希望且追求幸福的“白色”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日文坛的卡夫卡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代中日文坛上出现的卡夫卡式作品,发现所谓卡夫卡式文学的思想特质归根结底是一种荒诞主义精神,这成为卡夫卡式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股潜流。以卡夫卡式文学的代表作家残雪、川上弘美和多和田叶子为例,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3.
李立功 《科教文汇》2014,(31):113-114
“人变成非人”这一文学母题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屡有表现,具体到不同的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中又各有其特点。本文试以《金驴记》(古罗马阿普列乌斯)、《促织》(中国蒲松龄)、《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犀牛》(法国尤奈斯库)和《疯狂的君子兰》(中国张辛欣)这五部作品为例,分析一下这些作品中“人变成非人”这一文学母题在这些不同时代作家的笔下表现出了怎样的同与异,继而希望在这一同与异的揭示中展示关于文学、关于不同时代以及作家个人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万丽萍 《知识窗》2009,(7X):56-57
《飘》中美化美国农奴制度的内容,使这部作品的地位居于一种尴尬地位,但小说和电影却在中美两国得到了相当的肯定。作品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女性主义符号,对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具有"弥补"性的作用。但小说的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主义却是"异质同表"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人变成非人"这一文学母题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屡有表现,具体到不同的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中又各有其特点。本文试以《金驴记》(古罗马阿普列乌斯)、《促织》(中国蒲松龄)、《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犀牛》(法国尤奈斯库)和《疯狂的君子兰》(中国张辛欣)这五部作品为例,分析一下这些作品中"人变成非人"这一文学母题在这些不同时代作家的笔下表现出了怎样的同与异,继而希望在这一同与异的揭示中展示关于文学、关于不同时代以及作家个人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孙德春 《科教文汇》2011,(13):61-62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单体现在他的诗词文章中,也体现在他的寓言作品中。在《苏东坡文集》中的《杂著》、《杂说》和《艾子杂说》中,有大量的寓言作品。这些寓言作品按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反映了苏轼对寓言文学创作的用功甚多,对全面考察其文学成就是不可轻忽的。本文简要举例介绍这四类寓言作品,以显其一斑。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变态心理、人性扭曲的生存形态,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的,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以主人公曹七巧的人性恶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性恶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以及作家为何会塑造这一形象及其对今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简析卡夫卡     
卡夫卡是如何构建他“迷宫”般的文学世界的?如何在这云烟般的虚境中展示真实的生活图景的?深入考察,便会发现,是卡夫卡身上犹太的文化品格与犹太人独特的生存哲学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0.
君特·格拉斯是德国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语言犀利、想象力丰富、视角独到、人物形象刻画具有张力所见长,在当代世界文学之林,尤其是战后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令他名声大噪。《铁皮鼓》与之后的《猫与鼠》和《狗年月》并称为《但泽三部曲》,被认为是德国战后文学的里程碑,成为了一面反映当代德国社会的镜子,而他本人也被誉为"德国的道德良心"。本文以长篇小说《铁皮鼓》为文本,分析作品中独特的叙事视角,探究作者立意构思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1.
简析卡夫卡     
王小玉 《金秋科苑》2009,(4):209-210
卡夫卡是如何构建他“迷宫”般的文学世界的?如何在这云烟般的虚境中展示真实的生活图景的?深入考察,便会发现,是卡夫卡身上犹太的文化品格与犹太人独特的生存哲学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2.
牟伟 《科教文汇》2009,(8):236-237
海飞喜欢写女人,在他的作品中似乎都充满了女性温婉的力量。《花满朵》等作品中主人公对于生活和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对于责任的不计后果与回报的付出,这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研究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科学,不是研究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就是体会作品背后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读出作者的"自我形象"来.其实,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我以为音乐来得更直接也更深刻,且更容易把主体感情传递给客体,给人们带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李都荣 《科教文汇》2007,(4X):185-185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王珏 《科教文汇》2008,(25):248-249
《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的悲剧,除去社会环境的因素外,还有她自身的原因。爱玛从少女时代开始,她的自我和他我身份始终处于错位状态。这样的错位引发了自我同一性危机。本文试图通过揭示爱玛一生中诸种身份的错位,并借助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分析导致她悲剧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汪岚 《科教文汇》2008,(20):218-218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的特性,而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本文通过“陌生化”相关理论尝试地以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例进行剖析,并从其文本中的“否定——建立——自我消解——重构”的情感叙述结构和“所言非所指”的叙述话语两个方面具体阐释《朝花夕拾》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本身的特性,而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本文通过"陌生化"相关理论尝试地以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例进行剖析,并从其文本中的"否定——建立——自我消解——重构"的情感叙述结构和"所言非所指"的叙述话语两个方面具体阐释《朝花夕拾》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黎虹 《科教文汇》2007,(2X):128-128
文学.是研究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科学,不是研究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就是体会作品背后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读出作者的“自我形象”来。其实,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我以为音乐来得更直接也更深刻,且更容易把主体感情传递给客体,给人们带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一首歌就是一首诗,诗也是从民歌中孕育而生的,音乐与文学似乎一开始就是难以分割的:由此,我想到在我的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并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明代著名旅游家徐宏祖所著的游记巨著,人们誉之为“千古奇书”。徐霞客及其《游记》在科学上、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游记》,就必须扩大视野,在继续肯定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去开拓前人还未尝试的研究领域。在采用一些新的、或过去不曾采用过的理论工具——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徐霞客游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志伟 《百科知识》2021,(18):23-24,27
金东仁先生的作品《船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在好天气的春日所观所感.通过对景物的不断变化和主人公心理过程的描写,深层次地揭示了社会群体中心理异常的表现特征. 一、作者生平及《船歌》梗概 金东仁(1900—1951年),韩国小说家,号琴童,早年曾留学日本,1919年参与创办朝鲜第一份文学杂志《创造》,并开始发表处女作.1925年后,金东仁宣传艺术至上主义,提倡纯文学.去世后,韩国杂志《思想界》为其设立东仁文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