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阅读教学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从兴趣人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芬 《小学生》2013,(12):97-9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例子"时掌握语言文字的有关知识,领悟、理解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方法。《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虽在描写两棵樟树,实质写宋庆龄的品格,意在达到"形神融通"的和谐状态。听很多老师上过这篇课文,大多老师会在课堂上抓住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美、寻找美、品味美。难道这就够了吗?徜徉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字里行间,我发现这篇课文中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如对比、借物喻人等表达方式。教学中,我以关联词为突破口,并且及时巧妙运用,在文本和形式之间寻求契合点,并以此设计表达训练,从而  相似文献   

4.
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学生一读就懂,那第一课时教什么才适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学什么更符合文体的言语特点?一、把脉学生起点,以学定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生字词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读、认知能力,对于字词在音、形、义等方面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和疑点。教师主观地  相似文献   

5.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借对宋庆龄故居庭院内两棵樟树特点的介绍,表达了对宋庆龄高洁人品的由衷赞美和崇敬之情。揭示人与树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是教学的难点。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在揭示了樟树特点后,先简介人物的生平事迹,再追问"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达到理解写樟树即是赞美宋庆龄的目的。这种做法人为地、生硬地将人和树捆绑到了一起,即便学生领悟到了文章要旨,也是教师施以外力的结果。有没有自然巧妙地直击要害的办法呢?笔者思考再三,以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抓住文章的言语形式,使  相似文献   

6.
林凤妹 《新教师》2019,(10):27-2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如何依托教材,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要关注语文元素,让学生经历学语文的过程,引领学生学习纯美的语文。笔者在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注重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道,流淌着儿童学习语文的情趣,用纯美的语文不断滋养学生生命的成长。一、破题导入:理解题蕴,拉开学习语文的序幕师: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知道课题是什么吗?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将课题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寄予其间的对宋庆龄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如果只引导学生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而不能引导学生探究“树如人、人如树”的寓意,则只能算是浅层次的教学。最近,笔者亲历了该课的4种异构教学,在对这篇课文难点突破的四种设计作一比较和解读的基础上,还引发了对“以物喻人”类文章难点突破教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品质。这是一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散文。作者明写樟树,暗喻宋庆龄的品格,表达对宋庆龄的缅怀之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对于大多是留守儿童的山区学校,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让大量阅读回归课内,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抓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乐学,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轻松识字,学会识字。主题阅读是以教学单元主题为枢纽,用"单元主题"统领整个教学流程,采用"1+X",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几篇,一篇带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读少讲,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海量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在主题阅读的识字教学中,重点探究第一学段的整体识字教学策略,把整个单元的生字(识字表、写字表)都集中在一起学习,积累学生的识字量,拓展学生的识字面。  相似文献   

12.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呢?几年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文本阅读.然后再拓展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的阅读材料,达到了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比较有效的“悦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背景】 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两个不懂的问题: 周恩来劝宋庆龄搬个家,但是宋庆龄说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正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方法,即课堂教学一篇教材中的课文,教师从教材之外精心选择与课文内容题材或表达特点相关联的其他文章推荐给学生。作业留  相似文献   

15.
一句话新闻     
《辅导员》2002,(19)
为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河北省丰南市大齐一小组织学生开展“爱党爱祖国知识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党的光辉历史的了解,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李萍江西省樟树四小师生成立了一支“学公民道德,树樟树人新形  相似文献   

16.
【教学背景】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两个不懂的问题:周恩来劝宋庆龄搬个家,但是宋庆龄说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为什么呢?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  相似文献   

17.
席前凤 《考试周刊》2011,(38):130-131
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进行词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语篇教学中实施词汇教学,能让学生以旧带新,在具体语境和实际运用中感知、运用和掌握新词汇,从而有效增强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感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师:下面,让我们怀着敬仰之情再次来到宋庆龄故居,去看一看那两棵樟树(出示图片)。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在你眼里,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教学难点巧妙化解,让学生乐于接受,喜于创新呢?一、置换主角,化难为易《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借物喻人,在作者的笔下樟树呈出蓬勃的生机,弥漫着独特的香气,尤其是文中这一语段: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然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相当的贫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更为严重。如何引导学生超越课本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将阅读进行到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标阅读任务,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以课内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为此,教师必须从兴趣入手,结合课文,使学生想读,超越课本开展课外阅读。为了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必须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