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高级别的学习水平。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学习热情,实现自我对诵读学习过程有效的监控。1.学生自我评价有章可循。我们设定一定的评价指标,使学生自我评价有章可循,并促使其依章评价、定时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定诵读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高级别的学习水平.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学习热情.实现自我对诵读学习过程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诵读经典诗文,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识字量,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其一,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做好诵读指导;其二,以课外教学为支撑,创设诵读环境;其三,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塑造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4.
读是阅读教学的支点,有效的诵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前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诵读的不同方式,指出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作用。范读,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齐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品读,再现诗文意境;跳读,把握文本脉络;指名朗读,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把书读好。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学生才能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5.
<正>诵读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阅读方式,只需要文本和朗读者,也是最困难的阅读方式,需要朗读者对文章拥有深刻的自我解读,所以诵读教学应运而生,学生需要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以提升诵读的水平。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诵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式,是语文教师让学生懂得利用自己的声音传递阅读内容的自我感悟。古诗文尤其如此。但在现实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析古诗文中的字词内涵、写作手法、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诵读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而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诵读课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亦即阅读主体对课文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少,阅读感悟、创造能  相似文献   

7.
诵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诵读课该怎样来上?我认为诵读课的特色体现在"精气神"三个字上:诵读课的内容要精,诵读课要学会美读,诵读课的神在于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多角色诵读"从强调诵读者自我角色定位方面对"诵读培养语感"进行了突破传统认识的、新视角的解读。诵读者以朗读者、讲述者、绘画者、倾听者、评读者等多种角色身份进行诵读,赋予了诵读"脱口读""讲读""赏读""听读""评读"等丰富的内涵,从而增强了诵读的趣味性。多角色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有梯度的立体思维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诵读体验,把握构建诵读能让学生进入意境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敞开阅读心扉,体现了自我价值的存在,从而较好地把握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诵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诵读课该怎样来上?我认为诵读课的特色体现在“精气神”三个字上:诵读课的内容要精,诵读课要学会美读,诵读课的神在于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诵读”最早出现于《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它原本的意思是指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 “诵读”的意义不再是单纯地发出声音朗读,而是指高声地朗读喜欢的文章。而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诵读内容包括教材中的文章、文学经典,以及自己喜欢的文本,需要熟读,强调遍数,同时在诵读前需要精思,理解文本内容,诵读时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投入,“诵读”不仅仅能通过个人或小组式的活动表演给别人看的,更是对文本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合作学习"与"对话教学"先进理念并没有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全面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还是传统语文学习方式:"诵读感悟".其实,仔细分析,"诵读感悟"与"合作对话"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促使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诵读感悟",也需要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合作对话".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二者有机鬲蛤、灵活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如何将诵读这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与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紧密关联,是近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探索的话题。本文将根据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几个特点——有自由感,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喜欢创造——来具体谈谈自由诵读、潜心诵读、个性诵读和创新诵读对孩子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经典诵读、阳光体育和第二课堂等活动内容,为学生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5.
须倩 《成才之路》2014,(34):71-72
正绘本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阅读新模式,更是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力抓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依托绘本走向一条高效持久的阅读之路。一、深情投入诵读,点燃学生诵读热情绘本阅读的快乐,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形凸显出来的。而这些语言和画面只有真正转化为阅读者自身的思考,才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师要毫不犹豫做一个为学生诵读绘本语言的好老师,将自我的身心交付给绘本阅读材料,用自身的情感诵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学习古诗,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多样诵读可以使小学古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花式诵读"注重诵读的趣味性,学生乐于参与。"情境式诵读"注重诵读的情境性,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意蕴。"个性化诵读"则强调张扬学生的诵读个性,这些诵读方法在小学古诗词课堂中得到实践,是学生喜闻乐见,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诵读经典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诵读经典,是用雅言传承文明,是用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价值观,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诵读经典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采取"明智的偷懒",其实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实现从"教"到"不教"的飞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倾听学生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9.
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诵读可以内化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但一直以来,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都缺乏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诵读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实践做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多元诵读的方法有三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能促进他们体会文本;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诵读,能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对比中诵读,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