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如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要让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兴趣是关键。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趣"学语文呢?一、"趣"导新课"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呢?巧设悬疑的设问方式是导入新课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在  相似文献   

2.
法国A·赛夫说:"好奇心是人类一种往往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事情,这种本性事实上是推动学生去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惊奇和想像力,并螺旋上升,产生良性的循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兴趣之火,变学生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燃烧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语文素质又怎样提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精心设计开场白,点燃好奇之火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法国A·塞夫人指出:“好奇心是人类一种往往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天然的本性,这种本性事实上是推动学生去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惊奇和想象力,并螺旋上升,产生良性的循环。”创设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幼小衔接"阶段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认知规律,优化"幼小衔接"阶段语文教学,要基于学生起点,使教学目标"分解化";基于学生认知,使教学内容"情境化";基于学生兴趣,使教学形式"游戏化",从而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高效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5.
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  相似文献   

6.
段乐 《新疆教育》2012,(20):87-8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心、兴趣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他们很容易出现经常性的厌倦情绪。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上的折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是重要的基石。如果让我们的学生枯燥乏味地开展学习,那收效甚微,甚至会消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出现倦怠的情绪。为此,在语文学习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必不可少。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语文学习中,使之成为语文学习的"保鲜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从而不断地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陌生化"是一种破坏习惯性的或"自动的"感觉的手段,是将事物用一种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把内容与形式变得令人陌生、好奇的手段,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感知的长度,从而延长人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陌生化"原理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新对世界感受的方法,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可以把自己熟知的解读暂时"搁置"起来,借助相关的"间离技术",调动学生对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陌生化"  相似文献   

9.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透彻地阐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征,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放在重要的地位,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找准情感激发点,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考虑如何找准情感激发点,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  相似文献   

11.
"读图"主要是以文本为主的学习,向借助图像与图画的形式来理解文章的学习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图教学比较普遍。针对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征,可以借助图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有趣,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简单,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因此,主要分析了在读图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合理意见,以此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郝卓 《黑河教育》2014,(6):36-36
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一、明确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即使有好的学习方法,也无济于事,自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此,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二、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敢于提出问题。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心则是知识的萌芽。"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素质,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教师驾驭问题能力的基础."学"源于"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去展示自我能力,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去感受成功的快乐.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经验有三点:以"新"激趣;以"广"激趣;以"评"激趣.  相似文献   

14.
康丽娥 《考试周刊》2013,(59):42-42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地,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人生聪明识字时"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化繁为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在师生平等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趣味教学,即"在学中去玩,在玩中去学",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并且通过趣味教学,将学生引入"梦想之旅",如此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趣味教学中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学。  相似文献   

17.
如何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这一直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探讨的课题。通过多年物理教学,我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心理品质归结起来有四大特征:好奇、好问、好动、好胜。一、好奇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它是成功的起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解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淮安听了李刚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揠苗助长》,上这节课之前,师生互不相识,然而课上师生却配合得相当默契,主要是李老师使学生把"兴趣"当作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所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僵化,学生兴趣缺乏,效率低下等弊端,这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导语新颖,激发学习兴趣;巧设悬念,调动学生好奇心;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设置活动,丰富课堂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虽然属于启蒙教育,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在"玩"中学,更要在"理"中学。这里的"理"是指教学客观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中,要讲教"理"、"字"理和语"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让课堂充满兴趣,让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