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小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正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思想品德的教育位居首位。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因为,知识与品德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  相似文献   

3.
<正>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一种柔情似一根红丝带,飞过高山峻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8,(1)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张履祥说:"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汉代大思想家王充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张履祥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逐步在形成的学生,如果不把品德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格     
教育·人格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王夫之教育使我们能够认识我们必须知道的东西,它教导我们珍贵品德,并养成高尚的品德。──巴贝夫一个人俞是缺乏教育,对于客观事物的特定联系愈是缺乏知识,则他在观察事物时,便愈会驰骋于各式各样的空没可能...  相似文献   

6.
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7.
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品德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品德往往离不开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如果性格良好、意志坚强、善于自制,会有助于他遵守正确的品德规范,抵御不良的影响。凡是品德优秀的人都有着良好的心理因素。相反,如果心理出现偏差,则会对品德  相似文献   

8.
张扬良好的品德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在于解放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当教育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主张张扬人的个性,认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时,我们审视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便会发现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张扬学生良好的品德个性。一、品德个性的独特性品德是个性的社会特征之一,是个性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品德个性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心理特征(也有学者把品德个性列为人格的一个内容),它集中体现在品德认知、品德思维、品德情感、品德行为等维度上,即品德个性的独特性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学校要把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在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之上。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如何,能否有良好的终身发展,决定于他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其中,品德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学生发展的品德因素很多,其中“高远的目标意识”、“执着的竞争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品格”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常的观察,一个人一旦做了教师,他就会从原来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状态一下子进入到富于余裕的、去教育别人的状态,这时,他不仅向本来与他差不多同一性质的人传授着真理和真知,引领和指导着他们进入所谓科学文化的天地,而且也时时事事地显示或证明着自己品德与心智上一切的合理、良好、完整或成熟,  相似文献   

11.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孩子的工作是去创造他自己。成人致力 于改善环境,使之趋于完善;但孩子却致力于改善自己,使自己趋于完美。 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差别。在炎热的天气下,有两个人在海滩铲沙子。一个是成人,他正努力将沙子装满一个大桶另一个是小孩,他将桶子装满沙子,再倒出来,然后再装满。如果有人来帮助那个成人,他会很快地将铲子递上;但如果有人要帮助小孩的话,则会遭到拒绝,他会紧紧地握着铲子,因为没有人可以替代他,去做他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不断重复的动作中,他努力地建构自己,肌肉变得强壮,协调力趋于成熟,而…  相似文献   

12.
涂白莉 《南昌教育》2006,(10):23-23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搞活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班主任工作的难度系数也随之增加。要做好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品德的学习,其次是品德学习的过程与影响品德学习的因素。品德的学习有别于一般的知识、技能与策略的学习。它不仅涉及到懂与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还涉及到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因此品德学习比一般学习更复杂。一般认为,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由于青少年对某种行为要求缺乏必要性的认识与体验,就会跟随他人行动,放弃自己的意见。所以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相似文献   

13.
论孟子的品德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孟子的品德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1)内外因统一的品德形成论。认为人有形成良好品德的内因,有为善的可能性,但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取决于环境和环境。(2)充满主动和自觉精神的品德结构论。重视道德动机,认为它是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内因,在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中起中介作用。(3)注重观察的品德鉴定论。主张从人的外貌、言论和在各种场合下的行为去观察,以了解人的品格。(4)因性育德、全方位切入的品德培养论。主张德育应顺应人的本性,应从品德的诸要素入手,全方位地培养人的品德。  相似文献   

14.
这学期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其中有一个叫小清的学生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虎头虎脑,活泼开朗,成天乐呵呵的,什么事也不放在心上;他聪明机灵,老师讲授新知识,他一听就会。可是他从开学到现在,我布置的语文、品德作业他几乎没做一回,我得天天追着他放学补作业。  相似文献   

15.
晏红 《家庭教育》2006,(3S):4-6
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处处受到欢迎。受过教育只是在技术层面让孩子有了知识,而教养则是一种内在的品德涵养,远不是受过教育这么简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其实需要从基础做起。这里我们请来了北京、上海、杭州的有关专家,他们对如何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全方位地进行了指导。但愿对您有用。[编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从"与"字读出了"品德"与"社会"的并列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两者却还存在着互相影响、辩证共存的关系。一、社会与品德的关系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社会与品德的关系从来都显得比较复杂。在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面临的基础是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接受到的道德训化,这其中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家长都会教育学生要诚实、要勤奋,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的内容,如被人欺负就要跟他打,不能示弱,等等。到了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在与学生一起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取向引向一个较高的价值水平。这其中有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育人是教书的前提教书是教学生学会大量的知识,而育人则是教学生学做人的道理。教师的天职不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前提。育人就是栽培一个人,首先教会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最起码的人生道理,为人处世的原则,给予他高尚的品质,让他成为在品德方面有高尚素质的人。然后再给他的头  相似文献   

18.
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大感惊讶地说:“竞有职员如此…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一个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综合体,其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就心理素质来说,又可分为知识才能与道德品质两部分。 知识才能,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就是要掌握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智力、能力和经验,以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至于人的品德,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论述,教育学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面认为,主要应培养人正确的政治品质、思想观点和社会公德。心理学从培养人良好的人格、特别是优良的性格着眼,主要培养人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规范的道德行为。社会学从促进人的社会化人手,认为培养入良好的品德应包括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等几方面。但不论那个学科,其目的都在于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心理健康的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的知识才能与道德品质,二者既然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自然有密切的关系和联系。从总体上来说,人的道德品质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的,人们在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也学习到某些思想观点,并受它们的影响和薄陶,如果这些影响和意陶持续反复地作用,久而久之,会形成某种品德  相似文献   

20.
安南的世界     
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既有高贵的品质,也不乏普通人的生活原则。他总是把品德、自信、勇气、同情心和信仰作为行动指南。安南舒适地坐在深蓝色的奔驰车里。由6辆车组成的车队正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大街上飞驰。车队一路前行,警笛鸣叫不止。街道两旁站满了男男女女,看着车队开过去,个个欢呼雀跃,眼里闪耀着火热的激情。他听到人群中不断有人高呼他的名字,并称他为父亲。这就是安南在非洲人眼里的形象——完美无缺,令人尊敬和爱戴。当车队来到一个市场后,安南非常高兴地发现加纳国家足球队正在附近练球。于是他走到一个有人群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