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作家与比较文学结缘的,鲁迅是极为重要的一人.他不但从中外文化比较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而且始终以比较的眼光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文化活动.本文主要从西方哲学、文学两个方面对鲁迅的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以自己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呐喊》、《彷惶》为我国现代文学奠下了坚固的基石。他的卷帙浩繁的杂文,绝大多数都是针砭时弊之作,说它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诗史是一点也不夸张的。鲁迅不仅在现实主义创作上有着丰硕的成果,而且提出过一系列精辟的现实主义理论。因此,就主要倾向而论,把鲁迅归为现实主义作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鲁迅的全部创作来看,显然不单纯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散文诗《野草》以及取材于神话、传说的《故事新编》,则绝大多数都可以说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现实主义文学在小说、电影、戏剧、散文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大面积丰收,而浪漫主义文学却呈现出作家少、作品少、评论少的冷落局面。就作家来说,新时期现实主义的作家可谓群星灿烂,而浪漫主义的作家则寥若晨星。以作品论,新时期获奖的近百部中短篇小说,现实主义的占绝大多数,获奖的几十部电影作品,除几部古典戏曲以外,也都是现实主义之作;至于在文学评论园地,更是鲜见谈及浪漫主义的文章。面对此种景况,有人对文学未来作了这样的预测:“今后二三十年内的发展趋势,现实主义作为主要的和最基本的发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鲁迅、郭沫若和五四作家群以自己的文学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分出古代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鲁迅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基础,郭沫若则以他热烈的反抗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为中国新文学开辟浪漫主义潮流的先河,获得中国新文化开拓者和奠基者形象,并以巨人的形象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5.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7):87-8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中最基本的创作倾向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悲剧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小说创作具有启蒙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特点。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之发轫,创现代小说之特色,集现代小说之大成,对“五四”文学及其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领潮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说创作是鲁迅前期文学活动的主要方面。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成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世界大师之一。他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广阔道路。一、现实主义创作意图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开始创作小说。他创作小说的意图首先是为了改良人生,改良社会。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  相似文献   

7.
第十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 一、重点提示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包括多种文学流派:二十年代以前是浪漫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二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繁荣时期,九十年代以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无产阶级文学萌芽,颓废派文学开始流行,文坛上出现了几种文学流派并存的局面。对浪漫主义文学我们只需了解它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它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关系。对于无产阶级文学,我们需要掌握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作家、作品。对于颓废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我国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者。他的译著活动起始于雨果的随笔《哀尘》,发表于1903年。嗣后.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国读者介绍了雨果、凡尔纳、法朗士、腓立普、纪德等著名作家作品。鲁迅的创作受到法国文学影响,他的作品也很早引起法国文坛注意,《阿Q正传》1926年即被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发表。鲁迅与罗曼·罗兰的友好交往,为中法文学的交流揭开新的一页。鲁迅与法国文学的接触相当宽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未来派诗人、兼容并蓄。从与法国文学交流中,我们看到鲁迅与世界文学整体关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他不但能博采众家之长,而且善于发挥和创新。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之外,非常注重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契诃夫、阿尔志巴绥夫等都对其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反对作家从政,反对文学与政治结合,强调作家的创作自由及文学的独立性,并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他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是“生命重造”;他重视艺术美,重视独特风格的创造;他的创作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又不乏浪漫主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在整个20世纪的文学发展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他的精神不仅影响了许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也影响着新时期以来的许多作家,本文主要论述了新时期小说中的鲁迅传统,主要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于人类世界的关注——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对于知识分子的关注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层挖掘与探讨等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因,而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但也制约了它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选取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废名和沈从文六人的作品进行考察,事实表明作家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总是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在对立统一中演绎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诸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敖忠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其主要特点是虔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文论,固守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兼容革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文艺思潮,排斥“瞒和骗”的封建贵族文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转型时期具有明显中国风格的转型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为一个继承了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其小说创作的成就是不朽的。鲁迅小说创作不朽的重要原因,以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最大的意义与贡献。就是他的创作始终如一对现实的关怀与关注。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创作受到日本作家森欧外的影响,森欧外的文化启蒙思想影响了鲁迅,使鲁迅的小说充满了反封建精神,并深刻揭露心理病态,他们常以知识者第一人称的角度叙写故事.鲁迅的历史小说采取“言必有据”与“随意点染”的写法,与森欧外的尊重历史与摆脱历史的两种倾向类似.森欧外成为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学术界没有争议。但是过去对他的艺术手法谈得较多的是白描,对这样一种简单化的概括,大家感到不满,这是理所当然的。近几年来,许多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鲁迅的创作方法,路子愈来愈宽阔,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较多的论者是就鲁迅的某一篇或某几篇作品来下结论,这就不免以偏概全。例如根据《狂人日记》就判断它是意识流作品、浪漫主义作品,心理现实主义作品;根据《野草》就判断它是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就被具有激进民主思想的欧洲浪漫主义所吸引。这种激进的民主思想与浪漫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对旧世界和旧传统的叛逆和反抗。所以鲁迅竭力推崇“立意在反抗”的西欧十九世纪初叶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作品宣传介绍他们那种狂风怒涛般的反叛精神,以推翻封建偶象和“铁屋子“;希望“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以振兴中华,“屹然独见于天下”①。正如他后来回忆说:“先前,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②。这是鲁迅早期倾向于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根本原因——对旧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个人对鲁迅的崇敬和战时中国的需要,国统区作家对鲁迅展开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和研究工作,增强了国统区人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也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和工作,加深了国统区作家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并继承了鲁迅坚持真理、善恶分明、敢于抗争、与黑暗社会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人格、“立人”思想和国民性批判传统。在作品写作手法上,国统区作家受到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和讽刺艺术手法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揭露日寇野蛮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尼采与叔本华》等文,业已带有比较研究之性质,而鲁迅于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才是典型的比较文学论文。《摩》文中已涉及到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诸多比较文学领域。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贯穿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及许多杂文中,从而形成了鲁迅自己的比较文学思想体系。鲁迅以自己宏富精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起着开辟与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采用当时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英雄叙事。同时,它又是一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歌颂了人情人性,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气息。本文将结合《百合花》,论述"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