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WTO背景下中国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阐释加入WTO后中国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中国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思考支持未来中国经济腾飞和持续稳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产业技术的系统集成问题,在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提升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SD的集群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在产业集群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集成效应,并从系统动力学角度,通过运用因果反馈环图,定性地分析了产业集群环境下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与人力、技术、资金和市场4个重要方面的交互关系。为完善和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以及克服制约因素,进一步发挥供应链集成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抓住机遇提高我国IT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产业(IT)作为中国乃至发展最快的产业,受WTO的影响也是最全面最直接的“入世”给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提高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入世”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我国IT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挑战,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趋利避害,有针对性地制定正确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的严唆挑战。第一,在世界产业结构总布局中,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低层次水平,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面临严峻困境,第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国际竞争力急待提高,第三,加入WTO,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并接受全球范围内高科技成果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对比汽车工业、高速铁路和民用飞机发展,可以看出当前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性地位,坚持自主品牌、系统集成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坚持全产业链自主创新,才能整体拉动产业链发展。因此,提升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对重点产业进行整体规划,按照“自主品牌引领、系统集成创新、充分国际合作”的路线,打造国际一流产品,逐步提高重点产业的国产化率,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日趋庞大。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又具有技术密集,任务边界模糊,客户需求变更频繁等特点,导致项目投资增加,建设周期加长,实施失控的危害日趋严重。鉴于此,对系统集成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项目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论述了系统集成项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并从风脸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监控四个方面对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该如何定位以避免重蹈IT产业低附加值率的覆辙.运用独立开发的TIVC(Technical Chain,Industrial Chain,Value Chain and Competitiveness,“三链一力”)产业选择模型,从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3个维度分析工业物联网产业,最终聚焦到中国在工业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应定位于以基础技术平台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并以此带动基于基础技术平台的系统集成、应用方案提供、各种第三方软件开发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济集群的区域格局发生了快速变化。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了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已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但不恰当的养殖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也严重制约和危及了产业自身的发展.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和技术的系统集成,突破大规模苗种培育、高效中间育成和安全海区养成关键技术,构建环境友好的滩涂贝类健康养殖体系.健康养殖模式的核心是种质种苗健康、养殖环境健康和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本文分析了WTO后过渡期WTO相关条款将对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应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对产业技术发展的对策: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作为重要目标、强化自主创新作为根本手段、调整利用外资促进产业技术发展的策略、营造有利于产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