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艾米丽·狄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奇特的意象而闻名世界.本文拟从生态女性的角度来解读她的诗歌,旨在探究诗歌文字下隐藏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翟永明的诗歌将身体叙事作为一种写作策略,不同于看似描写女性身体的自由与主体性,实则仍属于男性视域下传统意象的写作,翟永明的诗歌始终带有先锋性。她以身体为中心,建构独属于女性的感性私语与公共表达,在性别写作之外,用诗歌传递一种超性别意识;通过表现在商品化与物化进程中,女性身体的投诚与反抗,形成以女性身体为形式的女性主体权威;建构女性身体的叙事空间。翟永明的诗歌,始终在探究女性独立、完整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诗人翟永明作为中国当代诗坛“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的“青春期”后,诗歌创作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戏剧性、叙述性以及对诗歌经验的重视等,都体现了她对诗歌艺术的不懈探索,对自我的不断更新,通过对翟永明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细读与分析,理清翟永明诗歌艺术探索的内在理路、诗歌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翟永明作为80年代中期崛起的女诗人,一直以她独到的诗歌造诣称颂于以后的诗坛,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其诗歌以90年代为分割线,在女性视角上产生震撼的攀升,无论在语言还是在力图展现的意象上,都是基于本原而更加娴熟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勃朗宁夫人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关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及精神需求。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促成了其诗歌鲜明的思想特点。她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唯美纯粹的爱情观,还处处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用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展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中含有大量哲学和宗教方面的元素.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摆脱了男性文学标准的束缚,勇敢地探索自己独有的世界和精神家园,女性的独特处境和视角使她拥有了不同于男性的语言和文风,从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观.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本,尤其是宗教主题方面的文本,可以帮助构筑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的框架,发展一种建立女性经验之上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翟永明的诗歌从关注女性命运开始,揭示了女性生存的命运和本质,以自白式的诗歌话语淋漓地表达情感。而后,诗人逐渐转变自己的话语方式。"超越"是翟永明的关键词,从表达女性意识到将个体经验与历史、现实语境相结合,诗人走向了更为宽阔的诗歌表达领域,在诗歌话语的转变与超越中,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美形态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以象寓意"是一种最基本的诗歌表现形式,不同的意象自有着不同的含义.意象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诗歌形态的改变或是诗人情思意趣的转换,它同时也体现着诗人不同的诗学立场.对翟永明前期的"蝙蝠"和后期的"壁虎"两个意象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窥见诗人蕴含在意象转换中的深意及其对女性写作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和现实经验的变化相一致,翟永明的诗歌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包括她创作中的女性立场从早期的感性经验变成了一种理性上的自觉和认同.在性别和诗歌之间,翟永明不是撷取其中某一点,而是追求着二者的统一.1990年代以来,翟永明的诗歌回望历史中有名、无名的女性,和她们的对话构成了翟永明性别思考的重要方式.诗人以一个同历史中的女性平等对话者的身份对传统的性别文化进行观察、质询、对照、判断,包括女性人物的角色和命运、女性艺术及其历史、女性形象及性别归属等内容,由此形成了一个创作系列.同时,在“性别”写作之外,翟永明也承担着对当下生活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表达的责任,对苦难的同情、对现代性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等都反映出诗人介入现实的勇气,这类诗歌不能简单看成是和她的性别写作相分隔的另一部分,或曰“超性别的诗歌”,实质上,仍有一种更成熟的女性特质在其中发挥着效力.  相似文献   

10.
具体考察伊蕾、翟永明、唐亚平、海男等诗歌文本中与躯体意象相关的空间意象(房间意象、镜子意象、黑夜意象)和时间意象(死亡意象、母女意象).发现女性私设的话语体现了女性话语主体的自觉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但由于其缺乏对具体生存情境的展开而成为被悬置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朱淑真是宋代流传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与李清照并称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但今世却因种种原因少为人知。朱淑真的诗词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我们更能从中感受到作为一个受尽挫折却依然勇于追求爱情的女人对于命运的抗争,以及她在抗争中所体现的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朱淑真的诗词,大胆展示了女性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作品中所体现的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构成了朱淑真诗词动人心弦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文学的"新崛起"到今天,中国的女性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将女性诗歌分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每个时期汉语女性诗歌的个案细读来阐述女性意识在女性诗歌中的演变过程以及女性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着女性诗歌的写作意识和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3.
骆英的《小兔子》系列文本,其形式是散文,但言说方式却是诗。在文体上,把它看成"散文诗"更合适。《小兔子》的行文,多处是诗歌;整体上是意象化的方式;借助"蟑螂"、"小兔子"等"温驯"的动物意象,对现代人的形象与命运,展开了凌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天才女词人。她以女性笔调抒写真情实感,成功地塑造了清纯、贤淑、聪慧、温柔、静雅的纯情女性形象,因而誉满词坛。本文从其词中塑造的女性纯情美的具体表现、女性形象纯情美与男性作家词中女性形象的区别及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梅 《海外英语》2012,(7):222-224
Emily Dickinson,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American poets,writes nearly 1800 poems during her lifetime.Her poetry,a flower rooted in Puritanism,expresses the poetess’s love for life,mediation on nature and religion,and longing for beauty and truth.Along with Walt Whitman,Dickinson is regarded as the pioneer of American modernistic poetry.However,studies on such a great poet ar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iticism,and few of them are from the linguistic approach.This thesis will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one of her poems in the perspective of deviation,so as to reveal her unique stylist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16.
吕美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她一生作诗千余首,在诗史上,是现存诗作最多的女性诗人。吕美荪转益多师,其诗风格多样,古体有魏晋之风,尤擅五古,其近体参唐。其诗歌成功地展示了诗歌的叙事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Emily Dickinson skillfully uses the images of various flowers and birds to convey her daring thought on nature in many of her short but fresh poems.Her expert use of the images of flowers and birds not only helps to increase the aesthetic effect of her poetry,but also helps to reveal her ideas on nature.  相似文献   

18.
诗歌审美创造中紫色与黑色意象抒情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审美活动中,诗人将色彩赋予诗歌意象,由此而形成了诗歌的色彩意象形象,而这种色彩意象在诗歌的审美活动中,其色彩所寓含的抒情范式是客观存在的,这为人们研究诗歌创作与接受美学提供了一种观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卢德仪为晚清台州名媛的代表,被当时著名学者张文虎赞为孝女、令妻、顺妇、贤母和贞女,是封建时代妇女的道德典范。同时,她又是一位能诗能文的才女。卢氏今存诗歌33首,集为《焦尾阁遗稿》一卷。内容上其诗可分为感怀、写景、思妇和闲适诗等。艺术上其诗常直抒胸臆,感情浓烈,多愁苦之音,风格凝重,语言平实质朴,有口语化倾向。以卢氏的成就,在清代妇女文学史上无疑应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