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领导力,不仅在于用命令和制度去管理的威力,还在于校长自身行动的影响力。下面,笔者仅就校长的影响力谈几点做法。一是“学中做,做中学”,影响教师的学习习惯。为了让读书成为校园时尚,我在全校范围内发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倡议,并且承诺自己率先垂范,请教师监督。  相似文献   

2.
孔子和《论语》有很多专家研究 ,也有很多专家来评价。我重读《论语》不是评价《论语》 ,也不是评价孔子。我重读《论语》———兼谈我读书 ,是谈我如何读《论语》的 ,读《论语》有什么收获 ,而且通过我读《论语》有何收获 ,得出我该如何读书。为什么叫重读《论语》呢 ?因为4岁到9岁的时候我读过《论语》 ,后来就没有再读 ,直到我当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以后 ,我又仔细读了好几遍 ,感觉大不相同。重读《论语》有以下四个体会 :一、要把握整体我读《论语》时感到 ,《论语》里面关于一个学习者、一个要求进步的学生对待学习、对待思考的关系解决…  相似文献   

3.
《论语》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传承《论语》的学科,是儒家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西汉出现以后,经历了形成、发展、休眠、复盛、总结的演变进程。熟知《论语》和《论语》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传承儒家经学思想,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4.
儿童《论语》学习中的"创造性转化"是指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论语》中的历史消极面和惰性。通过对《论语》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摒弃封建糟粕,弘扬合乎当代价值的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儿童读《论语》不同于成人,成年人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是儿童不具备的,所以儿童学习《论语》要具有儿童特性。培养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趣味盎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廖洁 《班主任》2000,(8):14-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班主任,抽空学习学习《论语》,对人格的升华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我抓时间学习了《论语》,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合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其名直承《论语》而来,在文本架构和核心内容方面也与《论语》一脉相承。但《女论语》自身又拥有区别于《论语》的独特的文本体例和写作手法,其内容上女子社交范围的扩大和作者宋氏姐妹自身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出超越与反叛《论语》的一面,呈现出《女论语》本身独特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7.
从原典到经学教本再到现代教材,《论语》的发展过程契合了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先秦时期,它主要以"言行录"的形式在儒家学派内部传承;汉代以降,"五经"教育兴起,《论语》成为"五经"教育的辅助课程,主要作为童子学习的内容;宋代以降,《论语》成为"四书"教育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又进一步增强了《论语》的重要性,《论语》也变为偏重成人学习的内容。民国以后,由于政府废止中小学堂读经,《论语》逐渐脱离童子学习的范畴,成为学科规范下的教材内容。在《论语》的传承过程中,人们逐渐建构起兼顾童子与成人的课程设计,体现了传统经学教本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在北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被列为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之作。而整本书的《论语》阅读不同于之前的节选《论语》几段语录阅读,或者《论语》的选本阅读,或者是泛泛的儒家思想的学习。对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有三个最主要的挑战:一是《论语》的非系统性,二是整本书体量大,三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很难记住大量零散的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很难对《论语》所承载的思想有整体的了解。面对这些挑战,为了梳理《论语》内在的文化体系,更好地传承《论语》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2日至10日,我参加了为期9天的泉州市第五届校长读书班学习活动。期间聆听了泉州市教育局郑文伟局长精彩的动员报告,学习了山东教育报刊社陶继新总编辑的《人文素养与师生发展》、江苏省陈志萍副校长的《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生人文素养》、河北省张斌利校长的《谈〈论语〉打造精神特区》等专题讲座,又闭门自学了《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文化与安身立命》、《文化十日谈》三本教育论著,参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以及参加“泉州市凯辉校长论坛”。  相似文献   

10.
校长负责制下教师参与民主管理不仅可以弥补校长自身能力的局限,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而且有助于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真正实现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则必须有制度保障,校长要有民主管理的意识,教师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特别通行证     
读书节活动的动员大会上,校长许诺:“如果有同学在我面前完整地背出《论语》,我就请他吃饭,然后去市中心书城挑一本书,我付钱!”三天后,在校门口,几位同学终于“逮住”了出差回来的校长。他们二话不说,排练好似地站在校长面前一个接着一个把《论语》背得一字不漏。校长笑了,想不到这么快就有学生能背出深奥难懂的《论语》,正准备带领学生去兑现诺言。其中一位同学先开了口:“校长,一餐饭吃完就没有了,一本书也会很快看完,两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您可不可以奖励我们每人一张特别通行证啊?”校长刚明白怎么回事,听完又糊涂了。原来学校为了方便…  相似文献   

12.
《〈论语〉十则》分别引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卫灵公》等七个篇目共十则内容,主要涉及求知的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对于《〈论语〉十则》的教学,传统的做法仅仅把它作为学习古汉语的语料.讲解一下文言词句,介绍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对该篇目的教学价值没有全面把握。如何有效地实现这类篇目的教学价值呢?  相似文献   

13.
谢万里 《教书育人》2012,(35):40-41
校长是育人之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校长任重道远,是立足于今天而为明天、为未来做事的人,当好校长着实不易,读了《论语》,感觉里面有当好校长的"三把"好钥匙,即:知人,居其所,乐山乐水。  相似文献   

14.
给大家推荐10本书. 1.《论语集注》 朱熹 著 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有民族文化基因.研读《论语》,了解历史,认识自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育.朱熹集注的《论语》,犹能助读.建议与李泽厚《论语今读》对照阅读,视野更开阔.  相似文献   

15.
作为儒家文化的主要经典,《论语》在国内和国外学术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不同历史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不仅梳理了古代研究《论语》和孔子思想的文献,而且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分析孔子及其思想和学说,有助于我们深化和拓宽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论语》在日本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畅销书的地位,出版社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在混乱的时代,向《论语》学习做人之道。"而销售最好的是儿童论语读物,据悉以办儿童论语私塾著称的东京明治书院出版的《儿童论语》,以销量超过20万册荣膺超级畅销书称号。购书的父母们表示,"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孔子的教育"。让孩子在高声朗读《论语》中陶冶情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以说理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由于孔子及其弟子强烈的情感灌注,使《论语》蕴含着浓郁的诗情美。而多种诗歌手法的运用,又使《论语》的语言具有如诗般的整饬美、音乐美、雕塑美。这些诗性美的产生无疑与孔子的艺术修养、诗人气质有关。研究《论语》的诗性美,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估《论语》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语》《弟子规》既是儿童学习国学的经典,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教育“经书”.《论语》的“学而时习之”,除“学习须常练习”的本义之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另有三种教学新义:一是“学以渐至”,即教学有序,不可躐等;二是“切已体悟”,将圣贤之语,体语自身,渐渐相亲,与己合一;三是“学思力行”,使学生学行结合,持之以恒,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27)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们热衷于引进西方的管理模式,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拓展。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开山巨著——《论语》,为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们热衷于引进西方的管理模式,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拓展.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开山巨著--《论语》,为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