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旭东 《现代语文》2005,(1):114-115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本文涉及到的"学困生"指的是语文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差距而导致学业暂时"落伍"的学生.他们暂时不能适应常规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学习水平与其现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级里,总是有部分学困生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培养优秀生又要注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这才能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如何排除学困生的抵触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一、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学困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他们往往对学习存在抵触情绪,提到学习就感受不自信,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4.
周宝川 《新疆教育》2012,(14):86-87
到下学期即2012年秋期,我们广西的高中阶段就进入新课改实施阶段,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因此,新课改下如何更好地转化“学困生”,别把他们丢进遗忘的角落,继续让他们的心灵受挫伤,是摆在我们高中老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特别是我们的政治“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学科成绩,在新课改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6.
正学困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一类群体,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绕不过的一个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学困生这一群体,并全力以赴,帮助他们从困境中突围。学困生,顾名思义,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常见类型有:品优、智优的偏科型学困生,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即优秀生冒尖,中等生争先,后进生过关.而放眼目前的课堂,很多教师对优等生关爱有加,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关注,而对学困生却多有冷落,这不仅导致这部分学生形成了自卑、消极的学习态度,更导致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其他因素的原因,学困生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如果我们忽视对学困生的教育,不仅造成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让英语教学走入死胡同.本文就中学英语教育中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8.
张小平 《考试周刊》2010,(19):121-121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比较欠缺、学习习惯和心理素养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缺陷,不能自如运用学习方法,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良好贯彻的那部分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关注学困生,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努力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点不同,加之其生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层次性,优等生和学困生也由此产生。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需要对学困生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对学困生的心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用耐心和爱心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接受并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改变学困生所处的学习困境。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他们有的是智力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或者心理困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其学习水平。学困生的表现有时是令人头疼的,但转化他们却是无比快乐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成绩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刘瑞玲 《新疆教育》2012,(18):34-34
学困生的成长教育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落到实处的问题,也是教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产生既有其客观因素又有其主观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对之进行教育,使之能园满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近年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素教质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为他们创设一定条件,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何为学困生?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在我们看来就是那些暂时没能把应该学会的知识学好的学生,他们不是不能把这些该学的学好,而是他们可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或者是有些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但缺少精神、毅力去认真学习,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差.对于学生们的基本情况,我们地理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切实改变学困生学习地理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3.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或比较困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一个学校或班级里所占比例虽小,可是他们的活动能量却很大,就那么几个学困生,往往会搞得一个学校或班级都不得安宁,学生不能安心学习,教师不能很好教学。这类学生智力并不低下,只要  相似文献   

14.
孙勇 《考试周刊》2013,(52):104-105
高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看到高要求却忽视学生的教学实际,否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厌学。在英语课堂上,做好英语课堂预设,兼顾学困生,让他们有尊严地学习,才是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15.
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反复失败而导致自信心逐渐丧失,最终形成了失败者的心态。我们应该承认,学困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发展的潜能,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因此,教师应对学困生抱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并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掘自身潜力,  相似文献   

16.
李萍 《今日教育》2004,(11):26-26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学困生的思维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苗让芹 《新疆教育》2013,(9):122-122
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困难生。习惯称为“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是教育不可避免的现象,无论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会存在,差别只是比例的多少。因为毕竟人的智力、性格、记忆力、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要以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个性的健康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关注学困生,分析学困原因,促进他们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全面落实新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以培育少数精英为目的的。而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建构活动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我们在数学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却感受到一种压力,那就是“学困生”的探究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活动中,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学困生”什么都没做,他们无法独立完成探究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以往的学习中 ,那些时髦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常与优等生结缘 ,而学困生根本没有那样的机会或者说接受新兴事物比较困难 ,速度较慢。而在课题式学习中 ,课堂里的“学困生”完完全全改变了他们原有的面目 ,成为相当活跃的一分子。课题式学习 ,让人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真正是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每一个孩子。以下几个小小的故事 ,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案例背景 :在小学课题式学习初探阶段 ,我们曾以同学们感兴趣的“多彩的攀登架”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准备安装一个攀登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