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则》注释中将“饭”解释为“这里是吃饭的意思”,但在实际理解中在动词“吃饭”后面加上名词性宾语“疏食”(粗粮),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本文试图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文字学)两个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2.
三十一 夏孩 临猗县方言称小儿为“夏孩”,读xǐahéi。但“孩”读héi如“开”读kēi音,系ai韵音变所致,毋庸赘释。“夏”之训小,则须略作解释。按“夏”之本义训大,如“夏屋”即“大屋”。《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毛《传》曰:“夏,大也。”孔颖达《疏》引王肃曰:“屋则立之于先君,食则受之于今君,故居大屋而食无余。”《楚辞·大招》:“夏屋广大”。夏屋亦即大屋。又如  相似文献   

3.
施立红 《山东教育》2010,(1):113-114
五谷杂粮是人类每天必吃的主食,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细粮和粗粮。细粮主要是指白米、白面;粗粮则包括加工较粗糙的米、面以及各种杂粮,如小米、玉米、高粱、荞麦等。  相似文献   

4.
粗粮的家族非常庞大,一般是指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稻米、小麦、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一种称呼。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梁、燕麦、养麦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等。粗粮不仅健康养生,还有减肥美容的功效。然而,很多人说到粗粮就会说:“哎呀,口感好差,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吃!”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美食达人们是如何将粗粮吃出新花样来的吧!  相似文献   

5.
训诂就是解释,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有解释词义的,如《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之类的训释;有解释古书的,如古书的注解。训诂也叫诂训。《诗·关雎诂训传》疏:“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又:“诂训者,注解之别名。”训诂要运用文字、音韵的知识,所以训诂学要以文字学、音  相似文献   

6.
心灵的回归     
粗粮近年来取代了细粮。成为富足理想生活的象征。不经意间呼吁粗粮的宣传和行动以铺天盖地的声势呼啸而至,颠覆着从前细粮高高在上的地位,成了新一代健康理念的宠儿。回顾以往细粮与之何其相似的境地.不禁想到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当中说:娶了白玫瑰,红玫瑰便成了记忆中的朱砂痣,可白玫瑰却只是一粒白饭粒。  相似文献   

7.
一、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新编高一册《苦斋记》) 其中“疏粝”,课本注释为:“粗劣的饭食。疏,粗。”此注欠妥。 课本注释把“疏粝”看成偏正词组,在现代汉语里,“粗”是形容词,用“粗”释“疏”,似乎把“疏”也认作是形容词,认为它充当了“粝”的定语。实际上这样理解是不妥的,因为”粝”这个词就是指“糙米”、“粗粮”,如果再用一个表示粗糙意义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岂不是叠床架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下册对本文“疏粝”的注释是:“粗劣的饭食。疏和粝都是粗米。”此注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8.
“积贮”析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的贾谊《论积贮疏》一文,编者在题注中点明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劝文帝重视农业,提倡积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及其他一些选本、注家也多持此说。更有甚者是把“积贮”译为“贮备粮食”。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有这样一段说明:“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相似文献   

9.
颜回之乐     
<正>【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相似文献   

10.
你吃粗粮吗     
问题1:什么是粗粮? 其实,我们平时吃的精白米白面就是细粮,相对于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粗粮主要指玉米,高粱,小米及各种豆类等在内的粗加工粮产品。  相似文献   

11.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论语·述而》中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注:“肱(gōng),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辞海》释。肱”为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并举上例以证之。我对此处“肱”的解释十分疑惑。同一本书的《齐晋鞌之战》(成公二年):“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其中的“肱”却  相似文献   

12.
§O 问题的提出“日有食之”是《左传》经文和传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谓短语。如:(1)三年春,王二月己已,日有食之。(隐3经)(2)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庄18经)(3)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桓17)(4)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昭17)对于“日有食之”中的“有”,人们有不同的解释,常见的有三种。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段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得好:“五谷杂粮都是宝,粗粮细吃身体好,合理搭配效果佳,营养均衡保健康。”在均衡幼儿膳食营养的基础上,我园厨房部门以点心制作为切入口,加强了粗粮与细粮制作的研究。现选择六款幼儿较为喜欢的点心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唐代成玄英在为《庄子》作疏时,对书中的三个人名作了错误的解释,未见纠正,今列举如下: 一、南郭子綦: 《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成疏:“楚昭王之庶弟,楚庄王之司马。”《人世间》:“南伯子綦游于商之丘。”成疏:“伯,长也。其道甚尊,堪为物长,故谓之伯。即南郭子綦也。”《大宗师》:“南伯子葵问于女偊曰……”成疏:“葵当为綦字之误,犹《人世间》篇中南郭子綦也。”  相似文献   

15.
李勇 《语文知识》2003,(6):20-20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食”时,有关义项为: “日食、月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蚀。”说明表示月食意义的“食”用在前, “蚀”用在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蚀”的主要义项是“损失、损伤、亏耗”。用“蚀”形容月食发生时月亮一点点被噬的情形是很合适的,但是现在我们常用  相似文献   

16.
从营养成分上看,粗粮蛋白质含量相对偏少,淀粉、纤维素、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如果日常膳食搭配些粗粮,可以弥补细粮中纤维素含量少,以及细粮加工过程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丢失的不足,做到营养互补。只要粗粮总量不要超过当日主食总量的1/4就不用担心营养不良的问题啦。  相似文献   

17.
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为说明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特点,用“shi”音节的字创作了《施氏食狮史》,颇有趣味,其文为:“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这篇短文后来却被用来证明汉字不宜拼音化,如迟之再《“语素说”疏证》(《汉字文化》1996年3期)就断言:“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是汉语拉拼的死刑判决书。”汉语是否应该拼音化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18.
漫话悯农诗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清代诗人郑板桥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早在《诗经》中就有《七月》、《硕鼠》、《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精致化趋向。不过正如一个人的营养需要细粮,也需要粗粮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需要来点"粗粮",让营养更均衡、更合理。一、对"粗糙教学"的现实需求1.儿童的需要儿童对于语言的理解在最初的阶段都是很质朴,贴近生活,并充满想象的。在上二年级《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老师问:"想想还有谁会来  相似文献   

20.
《论语·述而》第16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该章把孔子安贫乐道的精神表现得活灵活现,备受历代读者赞赏.语文版《〈论语〉选读》将该章编辑在《君子之风》一课中,对"疏食"作了注,将"饭疏食"译为"吃粗饭",但未注解"饭"字.《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一些文言特殊现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饭'和'枕'用作动词."很明显,编者把"饭"字当成了词类活用.这其实是以今义解古义的臆测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