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跑的供能特点 由于中跑界于短跑和长跑之间,所以中跑的能量来源比较特殊,既需无氧代谢,也需有氧代谢。据测试表明,中跑的有氧代谢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加大的,如800米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分别占70%和30%。因它的无氧代谢占很大比重.故有人将800米跑称之为拉长的短跑。而1500米各占50%,它的无氧代谢比蘑小于短跑,有氧代谢比重小于长跑。此外,从中跑的运动特征看,它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比赛后程的氧债可达20-30升,血液中的血乳酸大量增加,可达270-280毫克,最大吸氧量可达70-80毫升/千克/分,肺活量达到5升左右。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中跑运动员不仅要有较高的速度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水平,即较高的心肺系统的机能,能承受后半程高浓度血乳酸的能力,即抗血乳酸能力。而这一机能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必须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短跑能力基本上属于无氧代谢。无氧代谢能力,又可分为两种:即“乳酸能”和“非乳酸能”。由实验得知,乳酸能债的恢复,主要是靠氧化作用能的供给;而在非乳酸能债的恢复期中,约3/4由氧化得到的能量来支付,约1/4由经过糖酵解延续产生的能量来供给。在100米跑中,主要是磷有机化合物的分裂(占81%),少量是糖酵解(占16%);而在400米跑中,糖酵解显然占优势(占84%),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最多一300毫克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400米跑的能量系统主要来源于无氧供能系统。因此,最佳运动能力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氧能量系统的发展,而该系统包括两个亚系统。在无氧非乳酸系统中,一种称之为磷酸肌酸(CP)的高能化合物及时地提供了一种能源,用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合成。在训练中,这个过程是指在持续7秒的时间里快速地重复跑。  相似文献   

4.
一、速度耐力素质是关键800米跑是介于短跑与长跑之间的中跑项目。它的特点在于要求运动员具有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比较高速度跑的能力,也即有较好的速度耐力素质。从人体活动的供能方式来看,无氧酵解(乳酸能)是速度耐力素质的物质基础。据研究所知,800米跑由糖之酵解供能而造成的氧债达75%。氧债总量达19升是所有跑的项目中绝对值最大的。显然,只有提高机体的无氧酵解(乳酸能)和耐氧债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  相似文献   

5.
1.中距离跑项目的特点 1.1 中距离跑属于极限下强度的项目,这种强度所特有的指标是氧债。在中跑过程中,由于氧债不断积累,缺氧的程度不断增加,在比赛或考试的后程,氧债增加可达20-30升,在血液中乳酸量增长可达270毫克-300毫克, 出现最大需氧值。  相似文献   

6.
由崔丹凤、张恒运、吕希凤和张恒华组成的江苏省女子4×400米接力组,在八运会上以3分26秒88的成绩夺标。现对赛前训练安排作一分析。 一、主要供能系统的训练 1.专门训练 先发展运动员无氧磷酸供能系统的能力,后训练无氧乳酸系统能力。 在发展无氧磷酸系统能力的训练中,将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控制在4~8的区间,采用100米、150米和200米跑的训练内容,反复提高运动员最大速度及加速能力,通过5、6月份的集中练习,运动员在血乳酸水平略有下降的基础上,100米的成绩普遍有所上升。 6、7两月重点发展无氧乳酸系统能力。训练中将血乳酸水平控制在11-14区间,大量使用以运动员本人80%~90%的跑速,以间歇训练法为主,反复训练400米、450米、500米以及一些600米的训练内容。训  相似文献   

7.
陈耕  王琳 《体育科研》2002,(1):20-22
观察生活在拉巴斯(波利维亚3700m海拔)的7~15岁儿童发现①最大吸氧量值35~45ml/min/kg;最高心率188~194次/分;这些值分别比低海拔地区降低了10-20 %和10~15次/分.②无论生活在高海拔还是低海拔地区.只要在青春发育期有充足的营养供应,无氧代谢能力不受久居高原低氧环境的影响;在最大吸氧量利用率方面,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氧债的次最大值是相似的;在超负荷练习中,最大氧债和血乳酸浓度也是相同的.至今在儿童中没有观察到高、低海拔间通气阈和乳酸阈的不同,拉巴斯3700米的海拔高度没有改变7-15岁儿童的张力-速度测试中的无氧工作能力.但在30秒无氧功(温格特Wigate)测试中,无氧功率减少14-17%,这种减少可以认为是糖原酵解和有氧代谢参与较少的结果.③对久居拉巴斯的男性儿童观察发现,较差社会经济和营养条件对有氧能力没有影响;但与具有较好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相比,会导致最大无氧功率的降低(17-25%).④久居拉巴斯,不会影响儿童青春发育期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800米项目概述800米运动一直是我国在田径上的薄弱项目.800米属于中距离跑,制约其运动水平的是运动员自身的能量输出,要求快且持久.三大供能系统中,磷酸原系统合成能量最快,但供能时间最短;糖酵解系统是在缺氧状态下工作,合成速度较慢,但持续时间能达到一分钟,并产生乳酸;有氧氧化系统供能时间最长,但能量合成速率只有糖酵解的一半.在实际比赛中,糖酵解无氧代谢是800米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约占60%,有氧代谢仅占15%.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800米世界纪录已经上升到了1分40秒的水平,世界优秀的800米运动员无氧乳酸供能达到75%左右,有氧混氧供能占25%左右.而我国的全国纪录是1分46秒,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近三年的国内大赛最好成绩也保持在1分50秒左右,我国的800米成绩提升遇到了瓶颈.  相似文献   

9.
最大摄氧量(VO2max)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工作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有氧能力对于冲刺快跑过程中增加有氧代谢的能量释放,迅速使高能磷酸化合物实现有氧再合成,以及迅速消除非乳酸性氧债,延缓疲劳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酑(CP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PH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  相似文献   

11.
速度滑冰是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规定距离的冰上竞速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特殊的平衡能力、腿部力量、心肺功能以及动作速度和协调能力;又因为速滑比赛的持续时间约需40秒~16分,所以必须由再合成ATP(三磷酸腺苷)来供能.然而,使ATP再合成的能量来源首先是磷酸系统、其次是乳酸系统(糖的无氧酵解),再次是有氧系统(糖、脂肪的氧化分解).如  相似文献   

12.
短跑不同训练手段对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跑运动员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有磷酸能和乳酸能两种形式。磷酸能是靠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分解供能;乳酸能是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测试无氧代谢供能的指标可采用尿肌酐(CP 分解后的产物)、血乳酸(糖酵解的产物)、血液 PH 值、血液碱储备等。西德金特曼、美国福克斯和我国冯炜权等均认为血乳酸是这些指标中比较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3.
(4) 摄氧量如上期所述,短距离跑能量主要来源于A、B反应过程所生成的能量。该能量维持跑的时间大约40秒右左。相当径赛的400米项目所需时间。短距离跑的能源是三磷酸腺苷,肌酸磷酸和糖原。不过这些物质是有限的,如果跑的距离超过400米,就必须由其他能源补充能量。糖原以分解乳酸时产生能量,然而产生的乳酸量过多时,影响肌肉的收缩能力,所以为  相似文献   

14.
400米跑是短距离跑中最困难的项目。它除要求运动员有很高的速度外,还要有极好的速度耐力,因此弄清400米跑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关系对科学地进行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00米跑,在短短不到1分钟的跑程中,约需氧20公升左右。人体是不可能在1分钟内吸入这么多氧气的,即使是优秀的400米运动员最大吸氧量也不过每分钟5——6公  相似文献   

15.
关于确定什么样的运动生理状态将有助于提高长跑运动成绩的文章,以前多是针对1500米以上距离而言的,而对800米跑则很少有人关注。因此,以下的研究文章将就800米跑中已经确定的运动生理特征与体表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番调查,包括体表成分,最大吸氧量,(VO_(2max)),省力跑等。请11名男子短跑运动员进行数次100米和300米的冲刺性表演赛跑,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逐步分段的多重回归分析。我们用800米跑所用时间作为一个可变参数,用上面提到的100米和300米跑的次数,体脂率,省力跑和最大吸氧量等数据作为独立的变量,占总参数的比例很大(r~2=0.89)。当把最大吸氧量,体脂率,省力跑等参数填进一个数表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时(该数表模型包含有100米和300米跑所用时间的参数,其参数是总参数的85%,(?)~2=0.85),所得出的参数并没有什么新的意义。这些数据再一次证明了这一观点:在800米跑中,肌肉里的三磷酸腺苷(ATP)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无氧代谢途径即糖酵解途径产生并对机体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据认为:血液缓冲乳酸的能力及大脑细胞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是决定无氧耐力的两大基本生理学因素。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可使血乳酸的瞬时浓度从安静时的8~11毫克%增至250~300毫克%,促使血液(PH)朝酸性方向发展。血液中有多种缓冲物质,这些物质能中和进入血液的酸性物,以保持血液的酸碱度。缓冲物质中,碳酸氢钠是最重要的一种,运动生理学称之为“碱储备”。据研究,经常进行无氧训练的运动员,其碱储备比一般人多10%。尽管正常人体血液有较强的缓冲物质及体系,但剧烈运动时,由于乳酸等物的急剧涌  相似文献   

17.
一、人体运动时的能源系统理论(一)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人体的能量来自食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品,但这些食物不能立即使肌肉收缩,能量必须先在体内转化,其中能直接供能使肌肉收缩的仅有一种物质——三磷酸腺苷。然而三磷酸腺苷在肌细胞中含量不多,如不及时补充,只能维持肌肉收缩不足0.5秒。(二)三磷酸腺苷再合成的途径肌肉收缩时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按照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同,有以下三种不同的供能途径:①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是指糖元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说来,要在400米跑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运动员在前半程的速度应达到9.2—9.7米/秒,后半程的速度应达到8.2~8.7米/秒。在400米跑的过程中,前27~31秒主要动用ATP—CP 系统供能,然后通过无氧酵解系统提供能源。终点前5—7秒的冲刺跑是对运动员在乳酸大量堆积情况下工作能力的考验,因此,运动员在有氧—无氧区域的工作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运动中氧债的出现与乳酸(LA)的生成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吸氧量小于需氧量,故体内处于缺 O_2状态,此时的能量供应形式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无氧酵介产生的,因此血液中出现乳酸堆积。Margaria 详细分析了运动结束后的血乳酸浓度与吸 O_2量的关系,发现恢复期开始的吸 O_2量特别大,然后迅速地减少并持续较长的时间。于是他提出了“非 LA 性氧  相似文献   

20.
李少聪 《中华武术》2014,(11):17-17
一、发展400米专项速度耐力 1.用跑的速度发展糖酵解无氧能力。采用100~15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其强度应接近本人的最快跑速,间歇时间以1分10秒~1分30秒为宜。开始时,跑的次数不要过多,以10~15次为好。随着运动员对负荷量逐渐适应,在血乳酸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再增加重复次数或缩短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