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名词"结构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该结构的俄译形式多种多样,表达手段十分丰富。研究"用+名词"结构的俄译,即是把汉语翻译成俄语的过程,也是把俄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的过程,这在俄语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汉俄两种语言的词汇在词类的划分和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习惯存在着差异,在俄译汉过程中,如果机械地按照原文词类翻译会使译文显得生硬、别扭和不流畅,这时就可以采用词类转换法。科技俄语文本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在翻译成汉语时,有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成汉语时可以转换成其他词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遵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具体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武林  吴哲 《林区教学》2014,(5):64-66
汉语中的"动词+名词"结构译成俄语时,如果动词后面所接名词不同,那么,动词译法也可能大不相同。基于此,从"做"的语义出发,通过对"做+名词"结构的俄译进行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了该结构的六种俄译法,并对其译法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俄汉语表上义垂直方向类的运动动词进行分析。隐喻不仅在思维和行为中无处不在,更体现在语言中,作为俄语最大词类之一的动词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汉俄语言接触研究是语言接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存在着重历时研究,轻共时研究;重俄语对汉语的影响,轻汉语对俄语的反向影响;重俄语对汉语的结构影响,轻俄语对汉语的功能影响;重俄语对汉语词汇系统影响,轻语音、语法、语义系统影响;重汉俄语言接触的事实描写,轻规律探究的问题。本文拟从俄语对汉语的影响、汉语对俄语的影响以及汉俄混合语的研究三个方面对当前汉俄语言接触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汉俄语言接触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俄语中的同义词极为丰富 ,在动词表达看的多种表达形式之外 ,俄语中还可以用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多种词汇形式表达“看”的意义 ,本论文就动词之外表示“看”的俄汉互译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配价理论对汉俄语名词的语义配价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汉俄语名词的语义配价类别并不完全对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俄语中存在大量由高价动词派生的动名词,而汉语中则不存在动名词这一名词次类,并对名词配价成分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学术书评中的语法隐喻是实现书评语篇本质属性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对比发现,英语书评中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具体体现在动词隐喻为名词这一类语法隐喻上.造成这一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英汉语的动词结构差异造成的,汉语中能够被隐喻为名词的动词总数明显低于英语;二是因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而汉语倾向于"以动词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俄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它们在动词体、语态运用以及语法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俄汉互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中,汉语学家对"谚语"的概念众说纷纭,而俄语也一样,也存在着"谚语"概念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概念的对比研究,分析出了汉语谚语和俄语谚语概念主要包含的要点,同时指出俄汉谚语概念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角度分析俄汉多义词产生的原因,以汉语的“打”和“意思”二词为语料,指出汉语多义词在俄语翻译时要考虑的诸语境因素——语义和搭配、文化背景及上下文,以期对学习者避免俄语汉化现象,提高俄语言语能力,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俄汉语存在句中的二价存在动词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配价理论,对俄汉语存在句中的二价存在动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汉、俄语存在句中动词配价的重要区别在于,汉语常规情况下动词可能拥有的价语和进入存在句特定句法结构后实际拥有的价语不符。我们将动词的配价放在句式中的整体分析方法有其文化背景和心理认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明喻是一种形象描述手段,本从各个角度对俄汉明喻进行比较。从构成来看,汉语明喻用“像、好像、如”等比喻词来联结本体和喻体,而俄语明喻则由“本体+喻体+比喻词”,“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名词(代词)第二格”或“чем+名词第一格”构成;从分类来看,俄汉明喻都可分为简式明喻和繁式明喻,而汉语还可分为前喻式明喻和后喻式明喻,肯定式明喻和否定式明喻,常用性明喻和创造性明喻、从功能来看,俄汉明喻都集美学功能与信息功能与于一体。另外,使用明喻要恰当,不能“过度”。  相似文献   

14.
动词приказывать1和命令1在深层语义结构及释义内容上基本一致,但二者在表层句法结构中不完全对应。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利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释义理论、支配模式理论对动词приказывать1/命令1的语义进行俄、汉的对比分析,直观地揭示俄汉语中该动词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异,以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借助词汇函数,全面描写关键词的词汇搭配情况,确定与其在意义上存在联系的所有词(词组)。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机器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言语行为动词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语义对此的角度看,俄、汉成语可分为对应成语和非对应成语两类。所谓俄、汉对应成语,是指基本语义一致的俄、汉成语,如饱经风霜、赴汤蹈火、土崩瓦解、心如刀割等。所谓俄、汉非对应成语,是指语义完全不吻合的俄、汉成语,或者说俄语里有而汉语没有的相应对应成语,或者汉语里有而俄语里没有的对应成语,如:唇齿相依、绿林好汉等在俄语里就找不到意义与之相吻合的成语。反之,等成语在汉语里也没有意义与之相对应的成语。  相似文献   

16.
兰海影 《林区教学》2012,(12):61-63
以俄语垂直方向类中表下义动词为研究对象,以其词典释义为依据,对其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在查阅《俄汉详解大辞典》(四卷本)后整理出俄语垂直方向类表下义的动词一共有143个,并对这些动词进行具体的语义分析,以期为俄语学习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俄汉民族的时间隐喻都是通过"金钱、空间、实体"来建构的,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不同:第一,汉语多采用时间在动的方式,而俄语多使用自我在动的方式;第二,汉语时间隐喻有"上""下"纵向维度,而俄语只有"下";第三,汉民族认为"近"为过去,"远"为将来,俄民族则反之;第四,汉语中时间物化的例子比俄语中多,说明汉民族在思维方式上重具体,轻抽象,俄罗斯民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英汉量词中隐喻现象,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两者的相似点和差异处。研究表明:英汉语中量词的使用表达了使用者对名词的认知过程,名量之间的隐喻性搭配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英汉语中的量词隐喻作为两种语言现象,既有相似的表意和语用功能,也存在具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动宾搭配在现代汉语词语搭配中出现频率很高,也是蒙古族学生现代汉语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认知语义范畴的研究,为探索蒙古族学生动宾搭配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语义范畴理论的汉语动宾搭配理论研究意义在于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带宾语动词和名词分别范畴化,同时将动词和名词的动宾关系范畴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认知层面将汉语动宾搭配模块化和系统化,降低学生汉语动宾搭配学习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汉语里的谓语一般可以归纳成“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和“名词谓语”三大类。汉译俄时最感困难的莫过于动词谓语中的复杂谓语,即动词连用,因为俄语里没有这种相应的语法结构。 汉语里的动词谓语,往往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词构成一种动词连用的复杂谓语。这些动词之间不用标点符号分开,读起来没有语音停顿,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种复杂谓语按其所载的主语来划分,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