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科学家认为,人体大脑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有关。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呈酸性时,智商低;呈碱性时,智商  相似文献   

2.
头大≠聪明     
无论在东方或西方,都有“头大次扫描,并根据智商测试将这些志聪明”的说法。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愿者分为一般智商、高智商和智商研究表明,智商高低的决定因素是超群3组。科学家发现,智商超群的大脑发育的时间和过程,而非脑容孩子11岁之前大脑前额皮层迅速增积的大小。厚,岁之后,大脑前额皮层逐渐变11大脑皮层在儿童时期会逐渐薄。智商一般的孩子大脑皮层发育变厚,达到一个顶峰后,在青少年时也符合这个规律,但其大脑皮层增期又逐渐变薄。此前的研究表明,大厚的速度远没有那么明显。而这3组脑前额皮层的厚度与智力的诸多方孩子的智商与其父母…  相似文献   

3.
英国科学家发现,人脑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有关系。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偏酸性时智商低,偏碱性时智商高。科学家在对42名男孩进行观察时发现,大脑中体液pH值大于7的男孩比小于7的  相似文献   

4.
吉木 《高中生》2010,(11):54-54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的争论,在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已经持续了千百年。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宣称已经破解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谜。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在对140名儿童的手纹进进了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说,不同的手纹是大脑智商的一种反映,智力残缺的人其手纹往往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甘肃教育》2010,(14):8-8
江苏滨海县的"滨海论坛"最近被当地教育局在全县的校园内部网上做了技术处理,严禁师生在校内登陆该论坛浏览或发帖。教育部门的说法是该网站与教育教学无关,教师上班沉迷论坛影响工作,还说这个论坛成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攻击滨海教育的阵地。成了少数人发泄不满的垃圾场,对滨海县教育形象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据《扬子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7.
有证据显示,过去十年,英国、丹麦和澳大利亚人的智商出现下降。记者鲍勃·霍姆斯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的对丹麦男性进行的入伍智商测试报告显示,自1998年以来测试分数下降了1.5个点。而在英国和澳大利亚进行的测试也显示出了类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英国科学家认为,人脑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有关系。在体液酸碱性允许的范围内,酸性时,智商低;碱性时,智商高。这与人体疲劳时机体内乳酸和尿素等酸性物质增多,体液酸性上升具有同样道理。科学家对42名年龄在6~13岁的男孩进行观察时发现,大脑中的体液PH(酸碱度)值大于7.0者比小于7.0者智商高1倍。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把人的智商与大脑体液pH值联系起来的。科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智力水平的“化学标记”。由于体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因而科学家提出了改善饮食结构,多吃碱性食品,提高智力水平的设想。食品按其元素成分可分为碱性、中性和…  相似文献   

9.
最近英国科学家发现,人体大脑体液的酸碱性也与智商有关,在体液酸碱性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时(即PH值偏  相似文献   

10.
留心观察那些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学生的差异,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很聪明,成绩却不佳;有些孩子在智商上并不突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优秀的学生。由此看来,智商并不是孩子优秀与否的决定因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青年,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是最重要的原因。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过:"首先我们培养出了习惯,  相似文献   

11.
侯江 《成才之路》2010,(30):I0005-I0005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当然有着比较"正面"的现实典型。比如汶川及周边地区再建设时,学校建得美轮美奂,让世人叹为观止。当然,用不用那么多钱建那么豪华的学校,孩子是不是需要如此豪华的学校来建立安全感,这个话题另说,而且,也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12.
赵承渊 《中国科技奖励》2013,(12):80-80,F0003
科学家是一个响亮的头衔。曾几何时,少年们大多以"当科学家"为人生理想,虽然今天这种理想早已暗淡。尽管时过境迁,但科学家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仍难以摆脱那种"不修边幅,废寝忘食,甘于清贫,不擅社交,淡泊名利,不舍昼夜地奋战在实验室中"的固有印象。而事实上,这种印象只不过是源于大众对智慧精英们的崇拜或想象。学术界也是名利场虽然人们总是寄希望于远离利益之争的纯粹的学术,但科学家们可不是只会读书和做实验的书呆子,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拥有超出常人的见识和智商。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直说,300多年前,牛顿看到树上落下一个苹果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但如今有人对此提出了新的说法。持新说法的人是曾写过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传记的英国作家迈克尔·怀特。怀特写了一本有关牛顿的传记——《最后的魔术师》,预计今年夏季发行。在这本书中,怀特说牛顿是由炼金术发现万有引力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自己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却并没有明确说自己的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又是用什么贯串起来的。后人恰恰多就这两个问题各持己见,争论不已。关于孔子的"道",有三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即"仁"、"礼"、"仁与礼";关于"一以贯之"的"一",有的认为是"忠恕"(这种说法较为普遍),有的认为是"中庸",也有的认为是"仁",还有的认为是"礼"。不管哪种说法,要搞清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如果从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的人生理想、孔子中庸思想的形成、孔子的人生实践来分析其思想观念,就会明白,"中庸"应该是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6.
有关"语言"这个概念的研究现状一直没有能够尽如人意,仍然存在分歧、不足、错讹。这些问题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不少学者孜孜以求,试图化解这些问题。有的说法想毕其功于一役而未成,有的说法试图追求全面而未果;有的说法失于片面,有的说法存在漏洞。从"语言"的义素入手,通过对共同义素、区别义素及其关系的梳理,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概念。实际上,对"语言"概念的深入研究有赖于合适的思路、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吃饼干时,常常发现饼干容易碎裂?可是你是否想过饼干为何容易碎裂。或许有人撇撇嘴说,这个问题还不简单么?饼干因为干,所以容易碎。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更深的科学道理未必人人都知道,科学家最近才弄明白饼干容易碎的物理学原理。这个原理是英国科学家发现的,他们的研究手段是激光。一天下午,英国科学家夸森·萨利姆和他的同事在一起喝茶聊天,茶馆供应给他们的点心是饼干。萨利姆吃得不太小心,结果饼干渣掉了一桌子。萨利姆心血来潮地问他的同事谁知道饼干为什么那么容易碎,结果没有人对这个问题做过认真的研究。于是萨利姆就想对这个…  相似文献   

18.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呢?“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一些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作 家相信,在地球内部,有着一些不 为人知的地下城镇,在这些城镇中,住着 一些来自外星球的生命体。 与"地下外星人"亲密接触 首先提出关于地下城镇说法的是美国 一名颇有声望的科学家兼记者、作家的理 查德·沙弗。他在1946年通过调查研究,在 美国《惊异事件杂志》上提出了这个说法。 沙弗说,他曾经有过几个星期的亲身经历, 与住在地下城镇中的外星人打交道。他们  相似文献   

20.
整个地球上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水的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只占29%。你可知道,地球上那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吗?为揭开这个谜团,多年来,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寻找地球上水的来源很重要,因为水孕育了生命,找到水的来源,就有可能进一步揭开生命起源之谜。科学家虽然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但对水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是众说纷纭。在这林林总总的说法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把水的来源和地球的起源,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在这众多的说法中,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是“凝聚”说。持“凝聚”说法的科学家认为,原始的地球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