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岭,由越城、都庞、萌渚、骑田与大庾岭组成,盘亘于湘、赣、桂、粵4省(区)的交汇之处,构成丛山叠嶂、气势磅礴的南岭山区。全区面积24896.67万亩,由湘南、赣南、桂东北与粵北的74个县(市)组成。 南岭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林木生长,森林资源丰富。在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林业生产,建立商品生产基地,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湖南南岭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至 《资源科学》1992,14(3):48-52
湖南南岭地区位于湖南南部,东、南、西三面分别与赣、粵、桂接壤。包括了常宁县和酃县南部地区及郴州地区永兴县以南和零陵地区阳明山以南的双牌、新田、桂阳、资兴、桂东、郴县、汝城、宜章、嘉禾、临武、郴州、宁远、蓝山、江华、道县、江永等县市。  相似文献   

3.
侯奎 《资源科学》1990,12(1):60-65
一、前言 桂东南地区由南岭东西向钨锡成矿带的广西部分和非南岭钨锡成矿带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指梧州地区,矿床是钨锡等有色金属矿床。后者指的是南宁地区、钦州地区和玉林地区,主要矿床是沉积型矿床,如锰矿、石膏矿、铝土矿和沉积钨矿以及风化沉积钛铁矿等,特别是膨润土和高岭土等矿床,更为突出。桂东南地区具有全国级、自治区级、地区级优势的矿种约有10余种,它们是锰矿、钛铁(钪)砂矿、钨矿、锡矿、金矿、铝土矿、独居石、萤石、石膏、膨润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东南地区(简称桂东南)行政区划上包括南宁、梧州、玉林、钦州4个地区和南宁、梧州、北海3个地级市及防城港区。西与百色地区接界,北与河池地区、柳州地区、桂林地区相连,东与湖南、广东为邻,南濒北部湾、隔海与海南相望,西南与越南接壤,共39个市县,陆地国土面积10.74万km~2,人口2360.5万,分别占广西的45.4%和,59.8%。该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重要,开发历史悠久,经济水平较高。1986年桂东南工农业总产值132.5亿元,占广西的56.6%,其中农业产值57.0亿元,占广西66.3%,工业产值75.5亿元,占广西51.0%,农业相当发达,工业相对落后。产值密度12.336万元/km~2,  相似文献   

5.
桂东南地区位于广西盆地的南半部,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南宁、北海、梧州3个省辖市以及南宁、钦州、玉林、梧州4个地区,共39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0.74万km~2(折合16099.68万亩)。本区台平地面积分布较广,占土地总面积的41.45%。 桂东南是个农业多适宜区,其气候、土壤条件非常优越,居广西之冠。该地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暖热、湿润,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充沛,由于距南海较近,受海洋影响较大,既无酷暑,又无严寒,但有较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近乎于热带季  相似文献   

6.
江南岭北春季连阴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近年关于江南岭北春季连阴雨的湿度条件、等熵客观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华南双层锋区与高原东侧水平稳定层成因、南岭准静止锋附近加热场分布及其对锋面维持的影响、湿等熵位涡及其应用、孤立波理论在锋生及锋面维持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的梧州地区、梧州市、南宁地区和南宁市、玉林地区、饮州地区和北海市(简称桂东南),绝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作物可一年三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门类繁多,以分布普遍的甘蔗为本区第一大经济作物。 桂东南甘蔗栽培历史已有200多年,起初的甘蔗加工都是土榨加工。在本世纪70年代后期,本区甘蔗发展迅速,在广西甘蔗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与广东、福建等老蔗区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北东起于广元,南西达泸定,全长约500千米,宽30~70千米。西、北毗邻川西北山地及高原区,南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东与四川盆地北部连为一体。主要包括岷江上游的部分地区和涪江上游的大部分地区,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四  相似文献   

9.
广西种茶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是广西九大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而广西地区以地理的分布又包括了桂东、桂南、桂北、桂西和桂中五大产茶区,地理环境也具有极大的优势,有着巨大的探讨价值。文章通过对广西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促进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6-16
9月6日-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南岭地区花岗岩与’成矿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大学、南京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围绕花岗岩演化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与深部找矿三个专题,做了16篇报告,集中反映了南岭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花岗岩与成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李杰新 《资源科学》1989,11(4):66-71
桂东南地区由直接注入北部湾海洋的水系和西江中下游水系组成。行政上包括南宁、玉林、钦州、梧州4个地区和南宁、梧州、北海三个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防城港。土地面积10.74万km~2,占广西总土地面积的45.41%,人口2360.5万,占广西总人口的59.76%,是广西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现有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方,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岸,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融为一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南诸广山-万洋山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评价”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年批准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所属计划项目为“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评价”。项目起止时间为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主要完成单位为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主要完成人包括:伍式崇、张国华、符巩固、徐辉煌、曾桂华、陈庆、余阳春、姜中笑、龙伟平、梁铁刚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锡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我国的南岭地区锡矿的生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锡矿资源的开采,我国锡矿的保有量也在迅速的锐减。为了保证锡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业人员和专家对南岭地区的锡矿成矿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三次成矿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国的锡矿研究和开发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时期,不断完善的锡矿的成矿规律为锡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青蒿生产适宜性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青蒿素的主产国之一,全国范围内有青蒿分布的地区均在大力发展青蒿产业,但是在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青蒿人工种植基地的选取,依然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针对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种植基地选择的困惑,本课题组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青蒿素含量、青蒿的生物量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逐步回归模型。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青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和土地利用情况对青蒿种植基地的生产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长在冲积土上和石灰土上的青蒿比生长在红壤土上的青蒿的生物量要高,青蒿素含量与土壤类型无关,采收期的气象因子是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桂东北到西南一带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青蒿生物量最高,北部的青蒿素产量较高,南部青蒿素产量较低,自然生态条件下,桂林和柳州的北部、河池东部以及百色的西部地区为青蒿人工种植的最适宜区;如果考虑通过人工种植、改良区域内的土壤条件提高青蒿生物量,南宁、柳州到桂林一线地势较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是青蒿人工种植的理想区域,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为青蒿人工种植的不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5.
杨汝荣 《资源科学》1990,12(6):70-75
陆地北纬15—30°属半荒漠、荒漠型亚热带干旱气候带,但南岭位居亚洲大陆东岸,受海洋季风环流和初夏由南向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的作用,年平均降水量1600mm以上,平均气温18.7℃,≥10℃积温达5500—6500℃,从而得以形成该地区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局部热带雨林。比起同一纬度的非洲荒漠和亚洲印度的热带草原,确是一块宝地。 南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理应有非常丰富的森林,但因人为干扰过度,致使草地(草山草坡)面积日趋扩大。根据湘、赣、桂、粤4省区畜牧部门调查资料,经南岭考察组统计,  相似文献   

16.
张忠法 《资源科学》1989,11(2):15-19
云南热区系指境内具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地区。其行政范围包括16个地州(市)、76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总土地面积为1.1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北热带占10.5%,南亚热带占89.5%。 云南热区具有山地、丘陵、盆地、夷平面、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7.
“湖南铜山岭地区锡多金属矿远景调查”是中国地调局2008年批准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工作区位于东西向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包括铜山岭地区水市幅G49E016016、蚣坝幅G49E016015、上江圩幅G49E016014、寿雁幅G49E015014四个图幅,面积1650km2。投入经费1165万元,勘查单位为湖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418队(以下简称该队),主要完成人员有曾永红、康如华、胡绪云、李福顺、秦志伟、何立斌等。  相似文献   

18.
叶裕民 《资源科学》1990,12(2):66-73
桂东南属于我国经济后进省份中的先进地区,开发历史早,但发展缓慢,以农业资源为主,工矿资源相对不足,自然资源为主,社会资源兼备,区位条件良好,但利用不充分,资源开发程度低,综合利用不够,尤其城市的资源转化功能远未充分体现。如何使区域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协调起来,建设好城镇体系,并以此为核心来组织带动全区经济的振兴。这不仅对桂东南自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地区春季降水与气温异常型的联合EO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振华  余锦华 《资源科学》2013,35(9):1898-1907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14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月降水和地面气温资料,在去除气温的线性趋势的基础上采用联合EOF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的降水异常型和气温异常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第一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28.13%)中,降水异常型态为南方型,存在3个暖异常区域:华北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汉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3个冷异常中心:一个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一个位于东北地区,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西部。时间系数存在准3年、4~5年和8年尺度振荡周期;②在第二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16.57%)中,降水异常型态为中间型,气温异常偏高区基本位于南岭以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气温异常偏低区处在南岭以北地区。时间系数存在3年和18年为明显的时间振荡周期;③在第三典型场(方差贡献率为7.94%)中,降水异常型态近似表现为北方型,气温异常场,从南向北表现为“+-+”交替分布型。时间系数存在24~26年、4年为明显的时间振荡周期。通过3个模态的分析发现降水异常偏多与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异常偏少与气温异常偏高的一致性特征在长江以南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当降水偏多时,云量增多,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再加上异常偏多的降水改变了地表的湿度(增大),进一步使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相应减少,从而导致了地面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珠三角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方面,运用SWOT分析方法表明桂东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机会,也面临威胁。从整体来看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