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为人们观察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户.从外貌形象到行为动作,人们都可以从镜子中得到了解.其前提是,人类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认为镜中的那个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这个前提说出来似乎很可笑,但对于动物来说却有其非同一般的意义.科学家就发现利用镜子可以证明动物是否具有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万类生灵从低级到高级构成了一条发展长链,其顶端是绝顶聪明的人类.人类懂得役使动物,并为它们设立学校,加以性格驯化和技能训练,强化它们的特异性优势,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际上也延伸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人类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一项最新的全球性民意调查显示,人类最喜欢的动物是老虎。而狗,虽然历来被誉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但以微弱劣势输给了老虎,排在“人类最喜欢动物榜”的第二位。海豚凭着对人类的友好,获得了“人类最喜欢动物”第三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将老虎选为最喜欢的动物呢?动物行为专家这样解释:人类生活在一个存在等级的社会里,人们尊敬自己的领导、接受领导的各种指导。所以,人们很容易将这种感觉与老虎联系起来,因为老虎虽然外表很凶猛,一副发号施令、高高在上的样子,但老虎更多的给人一种尊贵、高贵和辨别能力强的感觉。人…  相似文献   

4.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之后,四肢已经明显变化,有了明确分工,前肢变成了双手,可用以进行生产劳动,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后肢则变成了双脚,用以支撑和“搬运“整个躯体,将前肢完全从行走的功能中解放了出来.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也是人类优越于动物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类都因为拥有硕大的大脑而洋洋得意。那些比人类体型小的动物,比如猴子、兔子、猫等,显然大脑不及人类。而那些比人类体形大的动物,例如大象,人类也可以划出一个标准来把它们比下去,那就是用大脑体积除以身体体积,人类的比值要更大。人类于是骄傲地宣称,由于人类的大脑相对于身体来说,是动物中最大的,因此人是最聪明的动物。  相似文献   

6.
础德 《百科知识》2021,(28):24-25
我们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动物都没有更年期.在灵长类动物中,与人类生物关系最亲近的动物是黑猩猩,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5%.雌性黑猩猩没有更年期,它们一直到死亡之前都可以生育,只不过生育力会衰退而已.这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普遍的生育模式,即生育年龄与寿命是一致的.而人类女性到了50岁左右就开始进入更年期,这就意味着将永远失去生育能力.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是70多岁,也就是说,女性最后三分之一的人生不能生育.那么,人类更年期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7.
驯养其他物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自然界中很难观察到人类以外的物种驯养动物的例子.科学家发现,在中美洲伯利兹海域生活的一种珊瑚礁鱼——长鳍雀鲷能驯养浮游糠虾为其食物海藻施肥.  相似文献   

8.
海豚是海洋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更是善良的天使,它之所以能经常"见义勇为"--拯救人类或其他海洋动物,是因为它的乐于无私奉献,更缘于它固有的善良. 今年3月10日,一对抹香鲸母子在新西兰马希亚海岸附近因迷路而搁浅.  相似文献   

9.
在几万年前,早期的人类还不会建造有墙和屋顶的房屋,他们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以洞穴为天然的住房.然而,与不少动物相比,人类打洞的本事实在有限.因此,早期人类和许多动物会争夺较好的洞穴,其中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是洞熊.洞熊是一种凶猛无比的史前巨兽,它们的体型比现在的大灰熊还要大出近1/3,体重则达到了1吨.不过,人类后来却把洞熊赶尽杀绝了.  相似文献   

10.
动物与人类的战争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动用动物参加作战或作战保障行动,大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地球上百万多种动物,人类选来参与军事行动的仅是少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日益广泛地应用,军事科研人员更多的则是将动物的某些特异功能应用到武器的研发上,提出了多项军用纳米技术开发与应用计划.大量的微型武器装备也就应运而生,"微型兵团"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场的战争方式逐步呈现多元化.近年来,各国研制的无人战机、无人履带战车、机器人士兵等一系列新式武器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以人类为主体的战场作战模式.可以设想,动物作为生物武器作战将是未来生物战场的趋势所在. 1 什么是动物生物武器 所谓的动物生物武器是指专门针对动物或是通过动物来袭击人类的生物武器.具体来说,它是通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造各种动物源病原体做生物战剂、利用动物作为媒介进行传播病原体以及用生物技术武装的动物本身作为攻击人类武器的总称,从而造成他国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达到扰乱社会秩序,恐慌人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睡眠是保持大脑正常运转的关键,那么,没有大脑是不是就不需要睡眠了呢?日本一项关于动物睡眠进化起源的研究发现,动物在获得大脑之前就已经有了睡眠需求.只有几厘米长的水螅有着丰富的神经网络,但是很分散,缺乏与大脑相关的集中.通常使用的基于脑电波对睡眠的监测,在这种小而无脑的动物身上并不适用.研究人员使用一个影像系统跟踪水螅的运动,以其运动的减少作为睡眠特征,从而确定水螅何时处于睡眠状态.研究人员发现,与人类每24小时出现一次睡眠状态不同,水螅处于一个每4小时产生活跃和类似睡眠状态的循环中.如果忽视掉水螅没有大脑的话,其在分子及基因水平上与睡眠调节相关的因素和有大脑的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把水螅暴露在褪黑素(一种常用的睡眠辅助剂)下,可适度增加其睡眠量和频率,而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另一种与许多动物睡眠活动有关的化学物质)则可大大增加水螅的睡眠活动.另一方面,能引起许多动物兴奋的多巴胺,却会促进水螅的睡眠.  相似文献   

13.
果子狸是一种中型野生哺乳动物,过去不大被人注意,前两年闹"非典",一下子出了名.广东等地从果子狸体内查到"非典"病毒,认为这种动物可能与非典传播有关,把它们看为传播"非典"的"嫌疑犯",一时名声大振.2003年春夏,深圳、香港两地专家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发现果子狸体内有非典病毒.经基因全序列测定,其中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的两株SARS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同源性,可判断此种动物的SARS病毒为使人类致病的SARS病毒的前期病毒.专家认为广东的SARS病人85%是与接触动物有关,而果子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所以一个时期广东的餐馆禁止销售和食用果子狸等有关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4.
赵大明 《百科知识》2021,(22):14-17
日晷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天文计时仪器.在钟表普及使用之前,日晷曾是古人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来到这个世界上,便置身两种生活维度—空间与时间.在人类的进化发展历程中,在日晷问世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如果说空间的维度是立体、清晰、完全可感触的,无所不在的时间维度却是混沌、无形、难以捉摸的.这种状况在一定意义上使人类的时间观与大多数动物相差无几,阻碍了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化动物向更高级发展阶段进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肢体再生记     
号称动物界智商最高的人类,虽然很多方面都比其他动物表现优秀,但如果身体某一部分不小心被切断了(除了指甲和毛发等),恢复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动物在“肢体再生”能力方面,却是人类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们对动物了解得越多,人类手上能证明自己是"万物之灵长"的证据越来越少了。过去人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可是后来发现,别的一些灵长类动物也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有情感,动物也有情感;人类会做梦,某些动物也会做梦……但是,"顽固"的人类又认为,人类可以用语言彼此交流,而动物却做不到这一点。于是,一些人又把"能否进行语言交流"当作了表明自己比动物优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着想更好地了解马的所思所想,多注意它的耳朵吧.英国一项研究显示,马的耳朵会“说话”. 研究人员指出,以前人们研究动物交流时主要关注人类使用的方式,如身体语言、头部动作和眼神等.而他们首次研究了人类用不了的交流方式——耳朵动作,结果发现耳朵是马儿交流的“关键性视觉信号”.  相似文献   

18.
史冀 《金秋科苑》2011,(10):149-150
西方多国对利比亚采取军事打击,结局尚是未知数。谁也不会简单地认为,一场战争只靠几轮空袭就会速战速决。第一阶段是空袭,接着会否有大规模的地面战?假如有地面战,对于北约军队来说,利比亚会是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的"泥潭"吗?"战争泥潭"的可怕在于,发生在其中的战斗并不一定是按现代战争的规则而进行,有时候,传统的战争手段也很"给力",譬如让动物参战。动物参与人类战争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有时候,被人类驱使的动物会比人类更疯狂。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同时也是动物的地狱。在利比亚开战的背景中,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向人们展示了几种有趣的"战争动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总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感情动物,而下面的调查表明,动物也拥有它们的感情世界。在阿根廷沿海,一头雌性鲸鱼和热烈的追求者在欢好之后,相伴而游,用鲒互相拍打着好象在拥抱对方。在坦桑尼亚,一头正值壮年的黑猩猩,在母亲死去后郁郁寡欢,三个星期后也死了。从小就看迪斯尼动画片长大的人,会说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证实了他们关于动物也有类似于人类的强烈感情的想法。美国6100万养宠物人则不需要证据,他们认为动物也会愤怒、郁闷、高兴,甚至嫉妒或尴尬。最近在动物学和神经学领域的研究,支持了这种意见。可是,有关动物情感的概念在许多科…  相似文献   

20.
正要不要生宝宝,要生几个宝宝,生孩子这个问题不但我们人类关心,动物们也关心。可是相比于人类,动物的生育计划似乎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有的动物,比如兔子,一生就是一大窝;而另一些动物,比如珍贵的大熊猫,则一次只生一到两个宝宝,就像人们说的"老鼠生一窝,老虎生一个"。同样是生活在野外的动物,为什么有的就是计划生育的"标兵",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