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耳耳 《父母必读》2013,(10):134-136
不要认为有妈妈和老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可以了,在养育中,父亲是主角!笨不是理由,你的角色和对孩子的影响本来就和妈妈不一样;忙也不是理由,有很多办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施展父爱魔力!  相似文献   

2.
爸爸去哪了     
<正>一、案例呈现8岁的小宇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在妈妈生他前的两个月,小宇的外婆应女儿的要求来照顾。小宇出生后外公也过来了,所以小宇一出生就是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的包围中成长的。小宇的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医生,他们在孩子的养育方面有知识,也愿意投入精力。爸爸工作紧张一些,时常要加班,外出培训和开会的时间也比较多,家里基本由小宇的妈妈照顾。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想法,要给孩  相似文献   

3.
邢贯荣 《山东教育》2004,(33):47-47
时下,很多年轻的妈妈有的因社会压力大、工作忙,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有的因自己生活能力差,不会照顾孩子:还有的出于自己想悠闲自在,不想照顾孩子;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父母或保姆照顾。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发展成长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4.
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我们的老师总是要对孩子进行爱妈妈的教育。除了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妈妈怎样照顾自己以外,还要让孩子说说画画“妈妈最爱干什么”、“妈妈最爱吃什么”、“妈妈最怕什么动物”、“我做什么妈妈最高兴”等,最后还要教孩子精心制作一朵小红花或小贺卡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为培养孩子敬爱长辈的情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家庭对 6- 1 2岁孩子照顾情况的调查表明 :大多数的北京城市家庭在对孩子的照顾上已经超出适度照顾的范围 ,特别是有些方面对孩子有过度照顾的趋势 ,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造成家长过度照顾的原因 ,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 小扬,15岁,高一在读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此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相依为命.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用各种方式尽量减少单亲家庭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小扬也非常懂事,从来不会违背妈妈的意愿,一心一意读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在做这期《焦点》前,我问了周围一些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妈妈们的意见大多是:当妈的不就是应该多付出吗?爸爸有时太粗心,对孩子照顾不周。再说,这些事情我不做谁做?孩子们的想法不一:小一点的孩子都认为妈妈的爱更多,自己也更喜欢妈妈;大一点的孩子觉得妈妈跟爸爸的爱不一样,但是同样重要。爸爸们的想法挺有意思:我们也想跟孩子亲,但是孩子还是跟妈亲。有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插手,干脆不管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加快。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创业,把孩子托付给年龄偏大的爷爷、奶奶代为照顾。老人们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对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英语的学习的辅导,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造成一些  相似文献   

9.
妈妈生病了     
放学了,我回到家,发现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家门口等我,觉得很奇怪。一进家门,我就看见妈妈躺在床上,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我连忙问:妈妈,你怎么了?妈妈说:我的头很疼。原来妈妈生病了!怎么办呢?想想我以前生病了,都是妈妈照顾我,现在我也来照顾妈妈一次吧!我找来了水和药,扶妈妈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妈妈叫强强做完作业后帮助照顾一下瘫痪在床的奶奶,没想到强强硬邦邦地说“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天,我要出去玩,再说我又不会洗衣服、做饭。”儿子一句体谅的话也没有,妈妈很困惑:“为什么平时父母对儿子关怀得无微不至,现在却得不到他相应的回报呢?”这种困惑不止在一位家长心中产生。可是,有相当一些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无需回报”,对孩子缺少尽孝责任的表现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据上海《家庭教育指导》对13个区县的23所中小学的抽样调查结果。至少有16%的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虽然很爱我,我对他们却很少想到  相似文献   

11.
幼教博览     
父母态度是孩子情绪发展的晴雨表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一个长期追踪报告,专门探讨了早期婴幼儿照顾和日后孩子情绪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而不是由谁来照顾婴儿。也就是说,真正影响孩子依恋行为的是照顾者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是否能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下午,妈妈生病了,可爸爸又不在家,只能由我来照顾她了。我是个平时被照顾惯了的孩子,这可是我第一次照顾别人呀!妈妈躺在床上,我坐在旁边,望着她那张憔悴的脸,我心里非常着急,心想:“平时妈妈要照顾我还要工作,一下子被累病了,我都不知道怎样来照顾妈妈。”我一下子想起了我生病时妈妈照顾我的情景,便模仿着去照顾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职业女性面临着一个大难题:0-3岁的孩子谁来管。很多家庭是上一辈站出来,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也有很多妈妈为了更好地养育孩子,辞职回家当起了全职妈妈。但是,窝在家里的3年难免使你和社会有那么一点脱节和陌生,但有谁会想过一个全职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爱,最终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呢! 妈妈宝宝书友会的创办人刘伟就是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广大妈妈们的需要,她为孩子提供精品图书,并为所有热爱书籍的妈妈创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2005,(1B):6-6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一个长期追踪报告.专门探讨了早期婴幼儿照顾和日后孩子情绪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孩子未来发展彩口向最大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而不是由谁来照顾婴儿;也就是说.真正影响孩子依恋行为的是照顾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是否能对孩子的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而不是照顾在家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5.
家教莫过度     
这里所说的“教”是指广义的,指教与养,或教育和保育。凡事都有个限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能进行过度教育。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子女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吗?不是。家长可以回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否有下面的教育过度言行。一、过分亲昵。亲昵是亲子之间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自然的。但过分亲昵,会使孩子在情绪上不适当地依恋父母,以致影响个性的发展。这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将产生不良影响。二、过分照顾。孩子的生活需要成人的照顾,这种照顾应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有…  相似文献   

16.
巧克力妈妈     
小熊的妈妈收到一封信,住在山那边的熊外婆摔了一跤,把腿摔骨折〔zhé〕了,要熊妈妈过去照料一星期。熊妈妈收到信后着急得不得了,小熊还小,离不开妈妈,可是把小熊带过去照顾自己的妈妈又很不方便。小熊知道了,对妈妈说:“妈妈,你就放心走吧,我会照顾我自己的。”话是这么说,可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下午,妈妈生病了,可爸爸又不在家,只能由我来照顾她了。我是个平时被照顾惯了的孩子,这可是我第—次照顾别人呀妈妈躺在床上,我坐在旁边,望着她那张憔悴的脸,我心里非常着急,心想:“平时妈妈要照顾我还要工作,一下子被累病了,我都不知道怎样来照顾妈妈。”我—下子想起了我  相似文献   

18.
我的妈妈     
正2013年11月9日晴我的妈妈是一位农民,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一张樱桃般的小嘴巴。妈妈很爱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老奶奶生病了,因为老奶奶的女儿和儿子都在外地,每逢节假日才回来,所以妈妈就去照顾老奶奶。妈妈把老奶奶送到了医院,每天去送饭给老奶奶吃。我问妈妈为什么去送饭,妈妈告诉我,因为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照顾,我们是邻居,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忙。  相似文献   

19.
不忘童年     
曾经读过一首童诗,大意是一位妈妈无奈地对孩子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妈妈的心了。”孩子一脸天真地回答:“是呀,妈妈,等我长大了,自然是懂得妈妈的心了,可是,曾经是小孩子的妈妈。怎么装作不知道我的心呢?”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一项由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妇女》杂志、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开展的名为“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亲问卷调查结果公布,超过半数的妈妈没有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本次调查的对象是11-17岁孩子的妈妈。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妈妈对孩子的心理关注不够。51.24%的妈妈不清楚孩子最大的压力是什么,58.09%的妈妈“常常忽略”和无法及时觉察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而在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时,32.88%的妈妈会“先劝慰,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