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共享是知识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正成为知识共享的桎梏.基于知识共享的视角,大学要从建立知识联盟、创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正视大学组织结构特性等方面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共享的大学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它是大学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因行政权力泛化、层级结构不科学和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而不利于知识共享。因此必须变革传统大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传统的科层制因过分强调分工、集权、秩序和等级正成为知识共享的桎梏.企业要实施知识管理和共享战略,必须根据知识特性和有利共享的组织内部环境要求来不断调整和变革企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知识共享及其条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知识高度个体化。大学知识共享就是大学的教职员工、学生等人的个人知识财富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分离而成为学校的知识财富;大学知识的共享受到操作的方便性、规范性、个人共享收益和共享文化的影响;大学要实现知识共享应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灵活多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张扬特长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共享文化和开放的共享知识库。  相似文献   

5.
大学跨学科研究关系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共享机制基础之上的.大学跨学科知识共享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种,即跨学科社会网络因素、跨学科知识转化因素、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知识创造过程理论,提出了科学家科研行为理性假设,进而建立了大学跨学科研究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分析模型,揭示了大学跨学科研究中的三种知识共享动力机制,即单向学习收益机制、双向互惠收益机制和组织激励机制.研究认为大学跨学科知识共享动力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高位势专有学科知识贡献与嵌入方的动力因素、低位势专有学科知识学习与整合方的动力因素、跨学科成员知识共享互惠的阻力因素,进而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知识管理中的组织文化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知识社会,大学管理要向知识管理方向转变.但目前,科层文化、组织内部关系、知识工作者的兴趣以及能力差异等问题阻碍了大学有效展开知识管理.为此,需要大学展开组织文化的变革,要求大学的组织文化向创新、共享和协作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知识共享有助于教师和大学组织的发展.但是主体障碍、对象障碍和手段障碍导致高校教师不能有效实现知识共享.本文在分析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了促进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学知识治理内涵的把握,应超越本体论知识观而以价值论知识观来统领。大学知识治理是指大学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行为主体选择科学的结构和机制对关于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等管理活动进行优化,以促进价值创造和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相统一的过程。大学知识治理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人本的“知识-组织”活动。知识基础理论、治理理论以及组织间关系理论是大学知识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泛在知识环境的日益形成、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度变迁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兴起是大学知识治理研究缘起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风对教职员工素质和行为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除了继承大学以往的优良校风,我们还需要关注知识流通的需要,特别应强调以下三点:一是教职员工的"持续学习"之风,二是大学学者的"知识共享"之风,三是大学行政的"扶持创新"之风.只有具体分析普通教职工、大学学者、大学行政人员等主体对于知识流通的不同需要,立足于大学中全面的知识、全体人的知识,认真辨识和消除其中阻碍知识创新与共享的各方面因素,才能为大学中知识的良性循环与价值提升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知识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回应当前知识社会的严峻挑战,大学应当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改革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管理模式与体系。大学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本质在于创建学习型大学。其任务包括创建大学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创建大学知识库、优化知识访问和共享;建构共生和协同发展的管理生态,促成大学成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加强大学间的合作,促进大学间知识的互动与整合;将知识管理与大学的绩效结合起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