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传统游戏注入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间,本该是孩子们放飞心灵、放松身体的时刻.然而,综观学生在课间的活动情况,有的追逐打闹,有的茫然发愣……上课了,玩得兴高采烈的这些孩子仍然满头大汗,久久不能投入到学习中来.而那些寂寞无聊地打发了课间十分钟的孩子,在课堂上则无精打采、昏沉迷茫,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都知道,学习要讲究动静交替,课间没有适当的活动,怎能收到劳逸结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间活动是调节课次的缓冲间隙,它不是课堂的间断,而是课堂的继续,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好课间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山区村小的课间活动,则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研究课间活动的指导与管理问题。一、目前山区村小课间活动的现状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六所村小课间活动的观察、分析,发现山区村小课间活动具有以下五种特性:1.无序的体育活动性。下课时间是属于学生们的时间。下课了,同学们有…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学习》2004,(7):102-103
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黑土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可这美丽的季节里却有那么多不和谐的画面。深夜里,焦急的家长在网吧苦觅自己的孩子:豪华餐厅里,一群学生“潇洒”地一掷千金;课间,教学楼的拐角处,三五个学生聚拢在一起吞云吐雾……我们为这些学生痛心,我们渴望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4.
大课间活动是"一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大课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规范活动内容,合理设计活动场地及器材,组织人员专门对课堂活动进行督导,保证大课间的精彩实用。  相似文献   

5.
课间活动是调节课次的缓冲间隙,它不是课堂的间断,而是课堂的继续,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好课间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山区村小的课间活动,则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有必要研究课间活动的指导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徽 《教书育人》2007,(1):50-51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分成课堂学习时间和课间活动时间两个组成部分的话,就会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已经被学校规范管理起来,课间活动管理却被很多学校忽略了,成了学校很少管、活动无人抓的空白地带.那么,课间活动应该如何界定、课间活动管理应不应该被忽略,怎样规范管理,成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十分关心和热衷探讨的学校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解题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研究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谈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一般仅注重课堂而忽视课间。其实,课间活动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锡山 《青年教师》2006,(11):37-38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提问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思考的普通而又有效的方法,课堂上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提问就成了所有老师关心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常常存在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0.
<正>一、学校行政管理与机构设置——围绕课程1.有序的走班走校进入美国高中各学校,与国内高中最大的差别是学生没有固定行政班,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人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表,每天按照课程表走班走校上课。课间大约只有6—7分钟,但学生在走班上课中匆忙而又井然有序,很少有迟到、早退或缺席现象,教室内和走廊也看不到学生凌乱的杂物和垃圾,看不到学生在课间的嬉笑吵闹。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但课堂秩序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散漫、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一、课间师生平等“对话”。我们不难看到,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为“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  相似文献   

12.
朱玲玲 《广西教育》2013,(45):84-8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知识融人到一个又一个细小的问题当中,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预先想要的教学效果。可是,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发生了质变。一部分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热闹”的课堂,设计出一波又一波的“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毫无意义的问答式教学虽然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在滥竽充数,教师也仅仅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非锻炼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依赖教师的问题而学习,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进婵 《师道》2003,(8):37-37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课堂之于教师,便如同阵地之于战士,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从踏上讲台开始便用尽心智去坚守。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占有课堂便开始积淀成为师者的一种潜藏于内心而又时时寻找机会膨胀的文化心理与职业习惯。讲台便成了舞台.教师开始成了明星。于是,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或反反复复循循善诱,我们陶醉了,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演与兜售。学生在教师的自我陶醉中已被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日常的品德课堂中,因为教师种种不当的处理和应对方式,让学生“失声”和课堂“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在理解或分析过程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或出现的疏漏、偏差甚至是错误,并有意识地利用和挖掘这些即时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探求问题的真谛,进而推进教学、拓展教学。因此,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重视“课中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课间的设置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的心理要求出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放松精神,缓解疲劳,愉悦身心,从而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间的这一时间段内,学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或其他活动所表现或折射出来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气息或氛围,就被称为课间文化。课间文化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浓缩,也是学校课堂生活的延续,更是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现代学校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数学教学,我们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特征,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要有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教学手段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乐学、想学的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些课的时候,总又会给别人一种非常花哨的感觉,学生课堂上虽然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堂了变得非常热闹,但是这种积极与热闹只是少数人的学习行为,有一部分学生却没有参与到这些学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实习老师来校实习的日子。一天课间,李老师忿忿地走进办公室说:“这些孩子真没良心,实习老师一来,把我们全都忘了,瞧一个个和实习老师玩得挺热乎。”虽是责备孩子,言语间却也不无嫉妒实习老师之意。我们也都有同感。实习老师论知识不比我们多,论水平不比我们高,论和学生  相似文献   

18.
魔术椅子     
不管我们走进哪一间教室,教室里总是挨挨挤挤放满了学生的课桌椅,学生每天都要与它们亲密相处,但是平时大家都认为这些课桌椅只是一些没有生气的用具而已。自从我校每个班要求开设儿童剧课堂以来,我忽然发现这些桌椅在学生眼里变得神奇起来,就像一个个魔术师遇到了可心的搭档,时时变幻莫测,同学们为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魔术椅子。  相似文献   

19.
笔在央视3套“星光大道”栏目看到一参赛展示了这样一项“绝活”:他侧着脸在捉来的青蛙旁嘀咕了几句,青蛙就静静地睡着了;又轻轻拍拍鸭子,鸭子也像听到命令似的一动也不动,看上去睡得挺香。我有些在纳闷,这位先生真神了,有这么大能耐。后来,还是他自己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自然界的动物都有这样一种本能,当处于紧张或恐惧的状态下,它就会装睡。我便思索:我们人类该具有相通的特性吧?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名师的课堂上个个生龙活虎、跃跃欲试?而回到我们自己的课堂却昏昏欲睡呢?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李烽 《小学生》2013,(7):45-45
每一天的随堂课,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一轮新的教学改革,我们都在不停地问自己,怎样的数学课堂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能从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得到什么。毫无疑问,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是我们展开教学的起点和核心,因此,我们应围绕学生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理想数学课堂。一、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追求真实无论是在参加教研活动还是参加公开课的打磨研讨中,经常会听见这些观点:这些题目太陈旧了,这个环节需要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