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了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焦虑现状和发病率,提高人们对大学生焦虑的关注度和大学生对焦虑预防和干预能力,本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工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大学体育学院2015级258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焦虑症状者占37%,其中,社会体育班级的学生有焦虑症者居多,男女焦虑情况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佀传仆  苏冠源  侯明楠 《精武》2012,(24):14-15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不容忽视。体育作为增强人们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存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更是有着促进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耐心开导,使之树立崇高目标;引导竞争,强化心理适应能力;培养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开展有效的调节心理心理的活动,来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由此,体育活动与心理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本文拟对调节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运动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山东省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而且性情更温和热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其他两个专业学生心理更为健康,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表现的更为焦虑;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10周教学实验,考察了健美操、街舞、篮球和乒乓球四个项目对110名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具有不同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选择健美操和乒乓球项目女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显著高于选择街舞项目女生;10周的健美操、街舞、篮球和乒乓球体育教学课,均不能有效降低社会性体格焦虑,街舞项目体育教学课后,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齐丽敏 《冰雪运动》2008,30(2):73-76
分析当代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特征,以及冬季体育的教育学、社会学功能,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校冬季体育与就业教育规划相结合的理念和构建冬季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科学性,提高体育的影响力,强化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的深刻理解与理性认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阐明舞狮的社会特性、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高校开展舞狮运动的意义。提出在高校开展舞狮运动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高校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有利于拓宽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现实性--幻想性测验中的攻击性分量表,对132名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体育大学生攻击性水平有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体育大学生攻击性水平具有显著差异,高年级显著高于低年级;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攻击性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现代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特征以及休闲体育的教育社会学功能,认为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校休闲体育与就业教育规划相结合的理念和构建休闲体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科学性,提高体育的影响力,强化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的深刻理解与理性认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西藏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及其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高校学生体育意识处于较低水平,体育行为状况不容乐观,低于内地同等水平。认为在西藏高校大力提倡健康教育同时,要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强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和指导,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作为西藏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经济增长放缓,致使求职人数激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危机心理日益严重。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困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社会需要、学生个性及学校课程特点进行职业素质塑造,明确学习目标,认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体育课程的特点来阐述体育教育和职业素质训练的关系及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渗透职业素质的途径,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服务,为高校及劳动就业部门提供一些资源和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2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860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率比较低;(2)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相比,非体育社团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3)体育社团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大学生的锻炼氛围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4)体育社团大学生健康状况显著性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5)高校应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宣传,通过宣传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和人士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2.
黄晓东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3):69-71,77
对浙江省3所高校近3年就业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下体育特长生就业率均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与体育特长生比较,金融危机对普通大学生就业率影响明显,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项目特长生就业优势明显;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对2009年普通大学生和体育特长生各100人初次就业搜寻时间、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特长生初次就业搜寻时间明显少于普通大学生,就业满意率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高校体育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提出要从政府、高校、自身等几方面,积极应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期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广东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提出要从政府、高校、自身等几方面,积极应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期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类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对大学生身心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高校开展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八段锦等传统养生体育项目的锻炼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绵缓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并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对缓解大学生因学业、就业等情况造成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周新梁 《体育世界》2014,(4):105-106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在高校大学生中间广泛传播健康体育的教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使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体育教育教学发展规律,进而能够增加高校体育课的吸引力,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校大学生健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推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加快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积极完善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体育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认为体育专业大学生人力资本价值投入不足、供求失衡、产权地位缺乏保障是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应从优化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投资结构、控制体育专业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投资规模、保障其人力资本产权地位等方面入手,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家庭、社会、就业、学习环境、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高校体育的核心目标几项对策,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就业岗位衍生新需求,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核心竞争力不突出,社会对专业认可度依然不高,社体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问题依然是体育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结合就业指导中遇到的问题,分析社体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存在的新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浙江省属重点高校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近30年历届毕业生首次就业情况、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结论: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以体育教师居多;不同届毕业生对初次就业选择职业的总体满意度有较大差异,绝大部分毕业生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浙江生源学生考研率较低;社会体育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求职难度有显著差异等。建议: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注重职前科研能力的培养;改革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全程指导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发挥校友作用,为就业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