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即一定存在施力物体,也就是说力是成对出现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2.
第十七讲 功     
黎旦  梁肖 《中学理科》2006,(10):25-30,48
1.当一个力——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我们就说这个力——。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力1.力的概念(1)力的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含义有: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力不能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某一物体来说,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④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国际通用的是牛顿(牛).(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其中最常用…  相似文献   

4.
高勇 《中学理科》2002,(9):20-25,46-47
二、要点说明 1.正确理解力(1)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的作用中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某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产生,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而产生(如磁铁)。  相似文献   

5.
备忘清单 1.力的有关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2)产生相互作用力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相似文献   

6.
胡明训 《物理教师》2007,28(4):8-68,M0002
(2006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第15题)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求83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g取10m/s^2.[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立新 《中学理科》2004,(3):21-24,47
【考点导析】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不会存在有力的作用.当有力出现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决定.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题1.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观点是必须有.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没有的作用,物体就要_下来.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当此物体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右大小为5牛的力推动时,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则物体受到的阻力是.牛,当撤去推力后,物体的速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某人用力拉着一个2O0牛重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1倍,那么此人用的力至少是牛.4.一物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那么物体刚脱离气球时,它的运动方向是,这是由于物体有的缘故.5.物体在两个力…  相似文献   

9.
编者:《力》是中学力学的学习核心,学好这一章,为下面学习历强、功、简单机械,乃至高中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请有经验的老师围绕重点知识撰写下面几篇文章,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一、理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邀访作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正确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必须懂得:(1)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或几个物体,一个物体或没有物体力不可能产生,(2)两个物体或几个物体必须互相作用,不作用就不舍产生力.作用的形式可以是直接接触·,如:互相挤压、拍打、推拉等,也可以是不直接接触,是互相吸引而产生的力,如地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展示了一堂新课标下的8年级物理《力》的教学设计。课题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  相似文献   

11.
一、做功的判断做功指的是一个物理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跟力和物体运动的距离相联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那就表明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因此,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力学里所说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功的惟一依据.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时要注意下面三点:1.力作用在物体上,而没有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即“劳而无功”).原因是缺少了距离这个因素.2.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而保持原…  相似文献   

12.
模型1: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及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定义可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力总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只有一个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力.(2)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对某物体来说,它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但两物体接触,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IG.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se‘””(2)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外力作用;但物体…  相似文献   

14.
1.判别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否做功? 做功的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常见力不做功有三种情况:①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移动了距离.这就是“不劳无功”.②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即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③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方向垂直,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②、③情况可谓“劳而无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前的话号内打“”,错误的打“X”.)1.()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若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2()马拉车向前进时,马对车施加了力,车前进了,马也前进了,所以车对马没有施加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它一定不能保持静止状态.5.()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汽车有惯性.6.()火车速度越来越快,火车上一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球落下时正好落回乘客手中.7()地球…  相似文献   

16.
彝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同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3.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重心是物体…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29(1):54-55,64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工具是弹簧秤.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就是把力的三要素用图表示出来的方法.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且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理解合力的概念,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功与功的要素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也就是说,某个过程是否做功,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二者缺一这个过程都没有做功。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 1.关于回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回复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指向平衡位宣的力B.回复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C.回复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力的分力,还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D.回复力实质上就是向心力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1.力是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力的作用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可以,二是可以2.运动员踢足球时,对足球来说,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对运动员来说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3.如图1所示,一铁球在水平面朝虚线方向自左向右滚动,当在小球运动的侧向放,一磁铁时,可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了4如图2所示的弹簧秤量程是,图示读数是牛,它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的道理制成的.一个质是08千克的物体挂在该弹簧秤下,因为测量范围弹簧称会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和,称为,可以用力的把它们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