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健身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以河南省为个案,通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提供有力的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浅谈发展农村体育的意义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所谓全民健身体系,就是能够不断为全体国民提供体育健身的基本环境和条件,满足全体国民体育健身的基本需求,使全体国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服务和保障系统。在体育服务方面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是一部分人,要突出体现这个体系切实为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中低收入人群服务,切实保障他们的平等参与和平等受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九亿农民。从全民健身的意义上讲,没有农村农民的体育也就没有完整意义的全民健身,没有农村体育的充分发展,“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就是残缺的、不完善的。事实上,也正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对滞后,制约了我国垒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整体水平。为此,必须大力发展与建设农村体育,切实增加农民体育人口,努力提高农民体育素质,《全民健身计划》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高等成人教育的德育和智育工作在不断加强,而体育工作则是薄弱环节。本文就如何加强高等成人体育教育体系,并使之成为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平台之一提供可探索建议。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中的明珠,具有丰富的技术体系和博大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极拳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不仅拳理博大精深,而且已形成了“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内外合一”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技术特色,其健身功能已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紧张生活中,其独特的健身、强身和防身手段不仅见于华夏大地,还远播海外,吸引了无数异国友人来我国学习。  相似文献   

5.
赵景艳 《云南教育》2010,(13):48-48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宗旨在于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现代体育教学观要求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体育教学既要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发展,还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清和处理好全民健身与民族体育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增强整个中华民族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民族体育由于自身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并在辽阔的地域和众多民族中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力和现实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本文从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入手,剖析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关系,提出了民族体育与全民健康要协调发展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全民健身体系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长阳巴山舞是一种新兴的土家族广场体育健身舞蹈,是全民健身中传统体育文化古为今用的精彩范例。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巴山舞的健身特色、健身、健心以及对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身价值,结果表明,巴山舞凸显了民族特色,具有积极的健身与健心价值,且能够对中老年的一些常见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是一种适合各种人群的良好的健身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学界从对"计划"内容的解读、"计划"的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的配套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为全民健身工程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计划"经过十多年以来的实施与发展,我国体育人口不断扩大、健身环境明显改善、国民体质不断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基本成型.但体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体育服务质量和收益依然有待提高,保障全民健身的体育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学界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通过对近些年以来的关于全民健身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研究的科学视角、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出发概括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的成果,以期为后续研究供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内涵理解出发,认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应该是满足多方需求、兼顾服务和管理、结构清晰的一个开放型系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理解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的内涵,让人们意识到体育的发展给有限的资源所带来的巨大负荷,为此应该树立科学的成本意识,注重体育投入和产出比,从制度上来遏制这种矛盾态势的滋长蔓延。最后,笔者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几种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许昌市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运行现状,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许昌市四家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基本现状、经营管理者基本情况、健身指导员基本情况和健身消费者基本情况四个层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许昌市商业型健身场馆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场馆运营缺乏专门人才、健身指导员以及有效的营销手段.建议健身俱乐部增加丰富新颖的运动项目,提高管理者及教练员的自身业务水平,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趋势外推方法,对武术的发展趋势予以判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武术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作用,并在全民健身理论中深入研究武术,使学校成为武术发展的重要基地,使社会武术从城市走向农村。  相似文献   

13.
健身操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燕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8):134-136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未来的生活中,健身将成为人们首选的生活方式,健身教练将是21世纪的热门职业.分析目前健身教练的现状及工作特点,谈谈健身操教练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立足点上回答了"怎么办教育"的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国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扎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扎根中国悠久历史和光辉革命传统,扎根基本国情和人民生活实际,扎根本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扎根中国大地,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要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教育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教育改革创新要正视不足、融通中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核心价值落地,教育理论研究要立足我国教育现实问题,从而扭转教育发展的"去本土化"倾向,创新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发展中国特色教育事业,以"中国化"回应"国际化",为21世纪人类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现行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数年后的今天,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无论在精神层面或是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些适应性的变化,并显现出了诸多特点。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大学生体育健身、生活方式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前提,提出了若干加强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社区体育对活动内容体系根本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体育自身特点,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成为社区体育主体内容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期对发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促进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两课”的民族精神培育应关注和着力协调好如下四重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对接;民族精神的共性与个性的圆融贯通;民族精神的知性摄入和情感内化的双向互补;民族精神培育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同体建构。为此,在理论上应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点,在实践中构建以显性教育为基础、以隐性教育为主导的培育模式,积极营造民族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将常规培育与事件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政府主导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刚性要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外部环境要求,在政府主导下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自身的内在特征要求政府主导运作等方面,综述认识各级政府、各级体育管理部门,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第一主体。  相似文献   

19.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应强化特色,传承特色,改良特色,并不断提高其科学性,挖掘其娱乐性、休闲性、趣味性与竞技性,并进行文化理论创新与价值重构,使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能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趋势而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以“孝”为基础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遭遇来自经济、文化、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的冲击而面临解体,中国现阶段养老方式面临多种挑战。通过对当代中国养老方式演变的分析,探讨适合未来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建立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应该重视教化的作用,将敬老养老理论转化为大众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