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生学习不用心,经常沉溺于看武侠和玄幻小说等闲书。对此事件,笔者认为,学生看闲书宜疏不宜堵,教师不要一味地制止学生们看闲书,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和要求学生好看书、看好书,充分利用书籍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3.
压抑型。这类学生认为自己课外阅读的欲望遭到外界的压制。在学校里,有老师管,不能自由阅读;在家里,有家长限制,不许看闲书。于是只好偷偷看,一旦被发现,书就被没收。这样,读书必定是走马观花。由于担心,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情绪焦虑,思维缓慢,接受的信息也只能是最低量的。拒绝型。这类学生对课外阅读抱着抵制与冷漠的态度。有的认为,看闲书不如看课本,等上大学  相似文献   

4.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正在屋里专心致志地看着“闲书”。我看得正起劲,这时,妈妈推开门,看见我没在看奥数题,而在看“闲书”,立刻火冒三丈:“你这孩子,不看奥数题,专看‘闲书’!”我因看得太专心,没注意妈妈说的话,若无其事地说:“妈妈,有什么事吗?”妈妈听了,更是怒发冲冠:“还看!快给我看奥数去!”说着,一把从我手里夺走“闲书”,扔在一边。“妈,你干什么?我还没看完呢!”我边说边走过去,弯腰捡起那本书,翻了开来。  相似文献   

6.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  相似文献   

7.
姜钦峰 《教师博览》2011,(10):34-34
他从小喜欢看闲书,上课不听讲,还捣乱。闲书看多了,见识大增。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讲错了,他就能听出来,常常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错误,以致老师只要看到他举手,心里就发毛,知道自己又讲错了,后来干脆装着没看见。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老师既头疼又恼火,觉得他太喜欢哗众取宠,一有机会就修理  相似文献   

8.
课外书风波     
“又在看闲书!作业做完了吗?老师给你的那本书你怎么就不读呢?”
  “谁说我不读了?我不是读完了吗?再说闲书怎么啦?你不也是每天都看闲书吗?”  相似文献   

9.
刚放暑假,很多学生们就做好了“补课”计划: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看闲书。一些家长更是许诺了itouch、ipad等电子类奖品。因此。不少孩子过完假期视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闲书就是黑色七月之后才能阅读并且终身受益的书,所谓不闲的书就是黑色七月之后就可以永远抛开的书。——韩寒同学和老师对读“闲书”的看法唐达:男,初中学生:不是我不喜欢读一些闲书,而是没有时间喜欢,没有权利喜欢,没有心境喜欢,在学校的时间由老师支配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回家以后的时间由父母支配,他们希望我高中以后就出国留学,因此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请了家教给我补习英语,偶尔也想看一点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幽默笑话什么的,但是被父母逮到就会被训导一通。李菱:女,高三学生:读闲书?那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我平时的课外读物大都是与文化课学习有关的复习资料、习题集、作文精品选等。其他同学也大都和我一样了,周六周日除了补习英语就是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爸爸妈妈都用一双监视特务的眼光盯着你,因此,读“闲书”,呵呵,想说爱你不容易哦。  相似文献   

11.
童年读书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初一学生,学期结束时,数学、外语、地理三门学科不及格,经补考后,勉强升级。一天,他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上下五千年》,不料却遭到家长的批评:“课本都读不好,还看什么闲书?再看这种闲书准会留级。”不少教师也持有类似看法,认为课外阅读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看课外读物,往往会被加以制止,并被认为那是他们学习成绩之所以差的原因之一。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肥料。磷肥有助于开花结果,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钾肥能使根系发达。肥料不同,功能各异,然而对于植物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偶然,在杭州虎跑寺“李叔同纪念馆”里,读到了漫画家丰子恺的一篇回忆文章,大意是说,丰子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受教于李叔同。有个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老读闲书,有个学生则随地吐痰。他们以为老师未必知道,其实李先生一清二楚,不过他并不立刻当众厉声斥责。直到下课了,他才轻声说:“××和××等一下再走。”等到其他学生都走出课堂后,老师才缓缓地说:“下次上课不要看闲书,也  相似文献   

14.
严慈相济     
对于孩子的缺点,家长听之任之,是姑息迁就,而一味训斥,也并非良策。怎么办呢?一代宗师李叔同教育学生的一则轶事,或许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些启示吧。据李先生的学生丰子恺回忆:在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  相似文献   

15.
弟今天挨打了。为了一本书。我不明白弟怎么这么不知趣,上次考试已经挂了红灯,起码要努力一阵子,等成绩上去了才有心思看闲书啊,何况妈已经严重警告这段时间不准看闲书了,弟怎么这么喜欢走高压区呢?“唉!”我叹了口  相似文献   

16.
<正>"闲书"就是课外书,是学生按照兴趣选择的书,既包括名著经典,也包括某些流行读物,范围是很广的。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让学生读"闲书"呢?因为很多老师、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太滥、太杂,怕学生接触后耽误了学习,因此,他们不赞成学生自己选择读物,也不主张学生读"闲书"。很多老师、家长画地为牢,只容许学生读他们指定的书,  相似文献   

17.
黄永斌 《学语文》2014,(3):41-42
初中生普遍喜欢看无价值的“闲书”,而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知识面狭窄,尤其怕读古典名著。因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呢?一、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18.
童年是色彩斑斓的。著名文学家茅盾小时候在课余似乎什么都感到新奇、有趣。看着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茅盾的父母亲打心眼里高兴,并热情地加以支持、引导。课外阅读,在当时是被称为“看闲书”的。可学校里学的课本中的插图,激发了茅盾“看闲书”的兴趣。于是,放学回家,他就在家里东  相似文献   

19.
楼上邻居家的那个男孩挺聪明,还只读小学三年级,已经能看厚厚的大部头著作了,且爱不释手。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我的那位邻居却不认为是好事,说,我的这个小赤佬什么都好,就是太要看“闲书”。原来,他是反对儿子看课外书的,他把课外书叫做“闲书”,认为多看“闲书”就会影响“正书”(教科书)的学习,多次劝说、干涉甚至动粗都收效甚微,邻居就想出了一个自以为挺高明的办法。今年春节前,他从新华书店购了一大包“书”回来,作为送给儿子的新年礼物。小家伙高兴得直跳,以为爸爸“解除”了他看课外书的禁令,但打开后一看,小嘴巴立刻撅得老高,那叫什么…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信箱     
婷婷姐姐我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识字起,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我因此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作文也一直不错。可一次数学课上我偷看一本故事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尽量少看课外书,你们年纪还小,把课本知识完全吸收就足够了。"我想知道我们小学生应不应该看一些闲书。北京晓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