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跆拳道比赛节奏的概念跆拳道比赛节奏是指在跆拳道实战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组合与组合之间的时间间隔关系。双方运动员通过克制、反克制移动,将快与慢、单向与多向因素按一定规律掌握比赛节奏,根据比赛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而迅速地调整比赛节奏的能力。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节奏是影响运动技术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节奏不具有空间特性,所以一般容易被运动员和教练员忽视。跆拳道比赛的节奏可分为运动节奏和攻防节奏两种。  相似文献   

2.
跆拳道比赛节奏是指在跆拳道的实战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组合动作与组合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关系。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节奏是影响运动员技术使用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节奏不具有空间特性,只具有时间特性,所以一般容易被运动员和教练员忽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跆拳道实战对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特点的影响,以8名参加与越南队实战的广东省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实战前、实战中、实战后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实战、实战后的心率和血乳酸均明显高于实战前(p<0.01),实战后3min的心率明显低于第3回合(p<0.01),实战后3min的血乳酸低于第3回合即刻,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战后3min、5min的心率和乳酸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跆拳道项目比赛强度大,无氧代谢能力对跆拳道项目起着重要作用;体能训练时,应该注重高强度的无氧训练以及高、低强度交替的间歇性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跆拳道改革电子护具后的实战比赛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跆拳道改革电子护具后对实战比赛观赏性的影响,找出现今电子护具时代的制胜技术和关键环节,以期为我国跆拳道项目的发展和竞赛提供参考,对跆拳道改革电子护具后的实战比赛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竞技跆拳道对腿法技术动作的要求非常高,腿法是运动员获取比赛胜利的关键。跆拳道后踢是跆拳道项目中重要的技术动作之一,杀伤力强,具有代表性。跆拳道中的拳法使用频率不高,却不可忽视,拳法配合腿法技术动作用于实战中,可成为灵活多变的技战术。运动员只有熟练运用技术动作,才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本文就跆拳道后踢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技巧阐明观点。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技术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等方面相互配合的一种综合表现,并存在于一切运动之中。运动节奏的合理与否、精确与否对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实战效果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乒乓球每项技术本身以及与其他技术之间均包含着节奏和节奏变化。因此,正确的节奏对提高乒乓球技术、战术、比赛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乒乓球比赛不仅仅需要运动员综合实力强,更要求教练员能够根据实战情况,指导运动员正确而巧妙运用节奏谋略,充分利用节奏变化,这样才能最终赢得比赛。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技术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等方面相互配合的一种综合表现,并存在于一切运动之中.运动节奏的合理与否、精确与否对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实战效果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乒乓球每项技术本身以及与其他技术之间均包含着节奏和节奏变化.因此,正确的节奏对提高乒乓球技术、战术、比赛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乒乓球比赛不仅仅需要运动员综合实力强,更要求教练员能够根据实战情况,指导运动员正确而巧妙运用节奏谋略,充分利用节奏变化,这样才能最终赢得比赛.  相似文献   

8.
随着跆拳道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竞技赛事的激烈程度不断提升,战术运用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也随之升高。在此背景下,该研究旨在探讨并分析跆拳道比赛中的战术运用方法,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战术理解水平。考虑到跆拳道比赛的不确定性和竞技性,研究将着重于通过战术的灵活运用来应对不同对手和比赛情境,包括开局阶段的策略部署、中段回合的战术调整以及决胜阶段的临场应变。此外,考虑到体育竞赛中技术与策略的不断革新,研究旨在反映对现代跆拳道战术发展趋势的关注和理解,为教练员、运动员及跆拳道爱好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战指导,促进跆拳道竞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卜秀秀  饶远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17-19,23
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女子跆拳道赛事的76场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采用4种技术动作,其中横踢仍然是核心技术和比赛得分的主要手段,其使用率占80%;运动员在能力均衡的情况下,正确的分配体能、合理运用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跆拳道运动员防守意识有待提高。分析结果有利于了解国际赛事中跆拳道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使我国跆拳道有效性的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实占姿势是跆拳道(竞技跆拳道以下同)基本技术之一,是跆拳道一切攻防技能的基础,通过对跆拳道实战姿势兀种不同的站立门法进行分类对比,以指导今后的跆拳道的教学和训练。通过分析对比,表明不同的站立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何种技、战术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州高校大学生跆拳道学习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州高校大学生学习跆拳道出现一股热潮,并且女生学习跆拳道人数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通过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动机进行分析,梳理跆拳道"热"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武术散打和跆拳道都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同属于竞技技击类武术项目。然而,二者的普及和发展现状在阳泉市却大相径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阳泉市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认识到阳泉市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跆拳道,进而从二者的技术动作、练习方式、推广战略、武德礼仪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武术散打落后于跆拳道的原因,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武术散打在阳泉市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跆拳道技术多维视角下的分类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跆拳道运动的项群属性、时间、空间的攻防形式、微观层面的技术动作结构等维度入手,揭示了跆拳道技术类属规律,探讨了对跆拳道技术进行科学的分类问题,并试图建立有利于跆拳道训练的技术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4.
跆拳道运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快,但其在运动员心理选材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文章结合国内关于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研究,针对跆拳道运动项目的专项技术特点,从心理选材的科学依据入手,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问题做出探讨,以期为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跆拳道项目在我国已经由潜优势项目成为重点项目。为了加快辽宁省跆拳道运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促进跆拳道竞技水平快速提高。文章运用调查问卷、文献综述、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跆拳道运动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辽宁省跆拳道运动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今后辽宁跆拳道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高校跆拳道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主要从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课程的安排、教材、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场地器材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使乌鲁木齐市的跆拳道课程在高校能够更好地开展和普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跆拳道课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跆拳道运动在中国短短十多年内发展迅速。辽宁省是竞技体育强省,应为我国今后跆拳道比赛中争金夺银贡献一份力量。目前,辽宁省跆拳道竞技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与跆拳道发展较好的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使辽宁省跆拳道竞技水平有所提高。文章运用调查问卷、文献综述、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跆拳道教练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辽宁省跆拳道教练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辽宁跆拳道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随机抽取的100名大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跆拳道锻炼,并对其锻炼前后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学测试,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跆拳道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为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假动作在跆拳道比赛中运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跆拳道运动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及各国对跆拳道技术、战术的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员经常在比赛中运用假动作战术欺骗和扰乱对手给自己创造有利时机,为最终获得比赛胜利创造条件。文章对参加“2005年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半决赛、决赛的运动员运用假动作的技战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认为假动作对跆拳道比赛的胜负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教练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运动项目的比赛特点决定了它属于激烈的对抗性比赛项目,是集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诸多身体素质的综合,日常训练要求对运动员要求高强度、高密度、高负荷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极易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状况,从而影响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的成绩.文章主要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及通过合理休息、营养学、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立体式恢复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