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白族汉语方言——桑植“民家腔”的文白异读及语音层次的描写,总结了其语音特点。部分韵母白读层如蟹摄开口一二等字“太菜街爱”的读音?,流摄开口一等(帮组除外)字“走狗口偷”的读音e等是“民家腔”最突出的语音方面的特征。通过对湖南白族汉语方言——桑植“民家腔”的文白异读及语音层次的描写,总结了其语音特点。部分韵母白读层如蟹摄开口一二等字“太菜街爱”的读音?,流摄开口一等(帮组除外)字“走狗口偷”的读音e等是“民家腔”最突出的语音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历史层次分析法和文献考据法并结合地方戏曲用韵,对泉州、漳州、厦门、潮州和台湾五地的鱼韵读音进行分析,梳理闽南方言鱼韵读音的历史层次,认为闽南话的鱼韵读音共有白读层、文读层、新文读层共三个大的,五个小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3.
文白异读现象生成的基本前提是在不同时空、不同语体中汉语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文字的流通形式是文白异读的重要因素。方言系统间的相互接触是文白异读产生的必要条件。形成文白异读的主要动因是相互之间的交际。辨析文读和白读可以以词汇分布的特点为依据,并综合运用语音对应规律和权威方言等多项依据来加以解释说明。文白异读系统性源自方言间天然的音韵系统对应性。它与语音层次分析可以相互为用,但是不能够相互取代。应该通过文白异读的不同读音联系词汇内容和背景,来具体讨论音韵层次叠加的语言的接触方式、过程和结果,这才是文白异读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文白异读是芮城方言中的重要语音现象.该方言的文白异读是其在语言接触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不同语音层次在现代口语中的反映.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非常丰富且具有自身特点,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上,声调调值相当一致.因此,文章分别从声母、韵母两方面描写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类型,并对该方言文白异读所透露出来语音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乖探讨.  相似文献   

5.
松滋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较为普遍,且有自身的特点。文章考察了松滋方言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特点,并且探讨了文白异读所反映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6.
文白异读指的是同一个字有读书音和说话音的不同。它是语音发展的历史积淀。研究文白异读现象对于研究古音和考本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湖南泸溪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章从声、韵、调等方面归纳性地分析了泸溪方言的文白异读,从语音的角度揭示出泸溪方言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7.
安徽无为方言为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一个方言点,无为方言中有文白异读现象,这是共同语影响和语音留有古汉语的底层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无为县方言的文白异读有较强的系统性,口语音更多地体现了语音的历史层次,而读书音往往是共同语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文白异读来初步分析益阳方言知章组舒声字和蟹摄一二等字读音的层次,其中知章组舒声字和蟹摄字一二等字的今读音都分别体现了三个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9.
与闽南方言的其它次方言一样,潮汕话中存在着丰富的文白异读。我们知道,文读一般代表读书音,受共同语影响较大,因而其时代层次往往较晚;而白读音通常是口语音,它在人民口中世代相传,少受客观影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文白异读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了文与白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本文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以及声韵的文白异读方面举例讨论了旬阳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中的历史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邦新 《中国语文》2012,(5):387-402,479
汉语方言中的历史层次可能是语言中特有的现象,近年来引起研究者浓烈的兴趣。历史层次基本上指文白异读,一般的了解白读是白话音,文读就是读书音。除闽语以及极少数方言之外,其他方言的文白异读都是局部的、片面的,只有闽语等少数方言是相当全面的。官话、吴语、晋语、客家话、赣语、湘语、粤语大体跟北京音一样,文读未必是读书音,而是一种白话音,时间或早或晚。当两种白话音融合的时候,用其中一种强势的白话音来读书,因为用这种白话音读书,慢慢就成为文读。这是两种白话音的混合引起的现象,其中也许还有更早期的底层。另一种情形较为全面,就像闽语跟儋州话,白读是本有的,文读真的是所谓读书音,由于科举盛行,文读是为了读书从强势方言借进来的语音,以及离标准音远的地方引进的形形色色的外来方言。  相似文献   

12.
探讨文白异读的内涵与外延,并把它纳入历时的平面加以考察,提出区分沙县盖竹话文白异读的条件,指出后者所具有的一些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湘南土话文白异读的类型,对土话白读系统的结构格局进行比较,了解湘南土话之间以及与周边方言的亲疏关系,指出湘南土话是一种混合型的方言。  相似文献   

14.
文白异读有三个很重要的性质。一是文白异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并且系统性不应当被推至极至。二是文白异读是因他方言作用而引起的,“自己的”和“外来的”之间具有相对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读音是可以突破一方方原有音系的。三是一字的文读音和白读音对应的意义具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学者们一般认为莆仙话与闽南话的文白异读基本相同,并以此作为莆仙话脱胎于闽南话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对此作了补充和修正,从数量、类型、音值等几个方面看,闽南话与闽南话和闽东话的文白异读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其中不乏创新之处。因此,我们认为莆仙话白读历史上与闽南话属于同一支派,而后来有了自己不同于闽南话的发展,其中一些发展是闽东话影响的结果,另外一些是莆仙方言自身的演变(特别是音系简化)而致。这是莆仙话过渡性特征的重要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文本具有强烈的召唤性,邀约着众多译者进行多元阐释。《孙子兵法》的召唤结构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语形层、语义建构层、修辞格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这五个层次中存在着大量的语义不确定性和空白、空缺与否定性,能够不断地唤起解读者基于既有视域的阅读期待。但唤起是为了打破,以便使解读者获得新的视域,并通过填补空白和空缺来实现文本意义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闽南方言的文白异读具有相当特色。以粤东闽语潮州话和福建泉州话作为粤闽两地闽南方言代表,从两地文读层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语言接触为基础,探讨粤东闽语文读层特点及引起其衰微的原因;并从语音和音韵的历史比较中推断粤东闽语中古文读层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王文胜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4):40-45,59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平面揭示吴语处州方言豪、肴二韵的语音特点,并对其历史层次进行分析。处州方言豪、肴二韵的今读状态,是其自身演变和受外来方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